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俄羅斯在東部的擴張:投入最小、奪取領土面積最大

俄羅斯在東部的擴張:投入最小、奪取領土面積最大

俄羅斯在東部的拓展投入較小,大多先以小股探險隊在前探路、構築據點,然後再適度擴大規模,層層疊進,這種隨時躍進的方式對俄羅斯政治、經濟、外交的牽動並不是很大。然而,俄羅斯在東部拓展的投入雖小,但獲取的領土面積卻最大。

俄羅斯在西線奪取領土、鞏固基業的同時,不斷向東部拓展也是其對外政策的一部分。但其在東部的拓展與在西部的拓展有一個顯著的不同,即俄羅斯在西部的拓展常常是以舉國之力、在與眾多歐洲強國博弈中展開,不僅直接牽動著俄羅斯的經濟、社會,而且牽動著俄羅斯外交的每一根神經。俄羅斯外交始終為俄羅斯在西部拓展疆土、鞏固陣地不斷忙碌,而俄羅斯在東部的拓展則投入較小,大多先以小股探險隊在前探路、構築據點,然後再適度擴大規模,層層疊進,這種隨時躍進的方式對俄羅斯政治、經濟、外交的牽動並不是很大。然而,俄羅斯在東部拓展的投入雖小,但獲取的領土面積卻最大。以莫斯科為出發原點,俄羅斯不斷向東拓展,直到太平洋、北美地區。

向東拓展從伊萬雷帝開始

伊萬雷帝作為俄羅斯領土擴張的鼻祖,在其執政的半個世紀中,俄國的疆土比瓦西里三世時大了一倍多,從280萬平方公里擴張到了693萬平方公里,俄國成了當時歐洲領土最大的國家!(Otto.Hoetzsch:Russland in Asien,Stutgart, 1966, 第29頁。)進入16世紀中葉伊萬雷帝時期,其關注的重點在波羅的海,為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下的是血本,但是由於俄羅斯在經濟實力、政治體制、軍事技術上與歐洲諸國相比沒有任何優勢,因此在與歐洲諸國的博弈中,沒能撈到多少好處。相反,伊萬雷帝在往東往南的擴張中收穫頗豐。伊萬雷帝在西進的同時,提出東進的戰略。此時的俄羅斯雖然在與歐洲諸國的博弈中不佔優勢,但是在與俄羅斯東部各汗國的爭奪中卻佔據巨大的優勢。面對還主要靠長矛、大刀、弓箭武裝,尚處於冷兵器時代的東部諸汗國,俄羅斯在東部的領土拓展中具備強大的武力支持。通過從西歐引進先進的軍事技術,俄羅斯軍隊已經進入熱兵器時代,火炮、火槍是俄羅斯軍隊的主要裝備。這種武器裝備上的代差使得俄羅斯在東進擴張中頻頻得手,也為其形成廣袤的、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開啟了大門。

伊萬雷帝

1552年,莫斯科公國消滅了喀山汗國,但征服喀山的戰爭並不順利。在對待莫斯科公國問題上,喀山內部分為兩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戰。最初,主和的一派佔了上風,喀山與莫斯科公國開展合併談判,喀山要奉沙皇為最高統治者,這引發了喀山主戰派的強烈不滿。伊萬雷帝遂著手從軍事上征服喀山。1545年5月到1546年6月,1548年12月到1549年2月,1549年11月到1550年2月,伊萬雷帝先後發動了三次對喀山的戰爭,但是遭到了喀山國的強烈抵抗,進展甚微,只是奪取了伏爾加河口的一塊地方。1552年8月,伊萬雷帝親率15萬大軍、150門大炮圍攻喀山。只有3萬人的喀山守軍頑強抵抗,歷經兩個月的慘烈戰鬥,喀山城陷。為了報復喀山人,伊萬雷帝下令:所有武裝的喀山人不得為俘虜,只留下女人和孩子,喀山城陷後,守城的喀山男人全部被處死。

滅掉喀山汗國是俄羅斯歷史的重大轉折點,它改變了俄羅斯人與蒙古韃靼人的力量對比,標誌著從此以後俄羅斯力量超越了蒙古韃靼人的力量,為俄羅斯越過烏拉爾山脈吞併地域遼闊的西伯利亞掃平了道路。征服喀山後,伊萬雷帝的大軍乘勝征服了喀山汗國所屬的摩爾多瓦、楚瓦什、烏德穆爾特、巴什基爾和諾蓋等民族,將勢力擴展到伏爾加河與烏拉爾山之間的廣闊土地。

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國不戰而降。阿斯特拉罕汗國被兼并後,為俄羅斯打通了通往北高加索的道路,隨後大諾蓋汗國和巴什基爾亞陷落,北高加索許多民族歸順俄羅斯,俄羅斯從一個單一民族國家日益成為多民族國家,俄羅斯控制了由伏爾加河河源直到入海口的整個地區,從此裏海海口為俄羅斯敞開。

征服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後,由於此時伊萬雷帝的關注點在西方,主要精力用於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因此向東拓展不是以國家大規模征伐的形式完成的,而是更多地通過扶持代理人的方式來實現。這個代理人就是與沙皇家族關係密切的富商格里戈利·斯特羅加諾夫。

格里戈利·斯特羅加諾夫

斯特羅加諾夫家族是成就俄羅斯大帝國的大功臣,在16~20世紀,其家族是俄國最大的富商、實業家族,在俄羅斯拓疆歷史中擁有特殊地位。據傳,其祖先可能是韃靼人,最先起家於1515年安尼卡·斯特羅加諾夫在索里維切哥茨克開辦的鹽礦。伊凡雷帝時期,俄羅斯的主要精力在西方,但是伊萬雷帝又不忘向東擴張,斯特羅加諾夫家族抓住機遇,向伊萬雷帝發出投名狀,表示效忠沙皇,斯特羅加諾夫家族進入輝煌時期。在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的扶持下,俄羅斯完成了對西伯利亞汗國的征服,資助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羅曼諾夫登上帝位,成為羅曼諾夫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彼得大帝繼位後,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為彼得大帝建造軍艦,大力支持北方戰爭。這個家族中出現過許多政治家,如亞歷山大一世的親密顧問巴維爾·斯特羅加諾夫等。這個家族還對俄國藝術的發展也作出過重要貢獻,他們曾出資修建過許多教堂,如斯特羅加諾夫宮。

翻越烏拉爾山脈後,俄羅斯第一個進攻的目標是西伯利亞汗國。西伯利亞汗國又叫失必兒汗國,是15世紀末從金帳汗國分離出來的,佔有托博爾河、額爾齊斯河與鄂畢河之間的廣大地區。首府原來在成吉-圖拉,在今天的秋明城附近,16世紀初移駐卡什雷克城(又稱伊斯凱爾城,或西伯利亞城,位於托博爾斯克近處),地處歐、亞陸路貿易的必經之路。但是受自然條件的影響,這裡地廣人稀,居民大概只有20多萬,多以游牧為生,生活狀態比較原始。西伯利亞汗國西部與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的領地相連,東部與各部落相連,但關係不太好,經常與各部落爆發戰爭。

1555年,西伯利亞汗國一度宣布歸順俄國。但是,俄國扶植的西伯利亞汗國的傀儡汗很快被趕下台,新汗庫楚姆作為中亞地區的黃金家族後裔,拒絕繼續向莫斯科稱臣納貢,不斷挑戰莫斯科的權威,並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頻繁奔襲、劫掠,西伯利亞汗國成為伊萬雷帝的大麻煩。

此時,格里戈利·斯特羅加諾夫也不甘屈居卡馬河沿岸,正覬覦著西伯利亞更廣闊的土地。1558年,格里戈利給伊萬雷帝寫信呼籲:「西伯利亞地區很大,富裕又遼闊,但沒有人。在離大彼爾姆80俄里的地區,沿卡馬河和丘索沃伊河兩岸都是荒原。這裡的河流與湖泊都未經開發,森林密集,土地沒有耕種。在這些地方從來沒有出現過農舍,也沒有農舍向沙皇的國庫上交過任何東西……請恩准我們佔領這些荒蕪之地,以建造城鎮,用以防衛諾蓋人及其它汗國的人。」

廣袤的西伯利亞

1558年4月,伊萬雷帝頒賜詔書,同意斯特羅加諾夫的請求,把烏拉爾西北部卡馬河一帶將近350萬俄畝的荒地賞賜給他。同時恩准斯特羅加諾夫家族買賣、煮鹽和捕魚免稅,准予斯特羅加諾夫家族僱傭哥薩克作為騎兵,用於防衛和對西伯利亞汗國土地的征伐。1568年,伊萬雷帝又將丘索沃伊河沿岸11萬多俄畝的土地賞賜給斯特羅加諾夫家族。接著,沙皇又多次賜予土地,使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的領地達到700萬俄畝。((英)巴德利:《俄國·蒙古·中國》上卷第一冊,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115頁。)為了加強對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的控制,伊萬雷帝將該家族的全部領地划進「特轄區」,變成伊萬雷帝的「私人封地」。在這塊特殊的「特轄區」內,斯特羅加諾夫家族廣泛搜羅亡命之徒,建立了以哥薩克為主力的地方軍隊,同時設立了國家徵稅機構,斯特羅加諾夫家族成為伊萬雷帝東擴的基地。

庫楚姆汗對莫斯科的叛逆,引發伊萬雷帝的極大不滿。為了解決西伯利亞汗國,斯特羅加諾夫家族決定將這一任務交給葉爾馬克·齊莫非葉維奇。葉爾馬克是頓河哥薩克和丹麥女奴的兒子,生著藍眼睛和紅鬍子。他曾參加過伊萬雷帝的立窩尼亞戰爭,但是由於沙皇對哥薩克人懷有敵意,葉爾馬克並沒有得到應有的禮遇。24歲時因盜馬被判處死刑,所以他不得不逃到遠離莫斯科的西伯利亞荒漠之地,成為強盜的首領,在那裡靠打家劫舍、巧取豪奪或者護家看院為生,他的足跡遍及西伯利亞汗國、諾蓋汗國和烏拉爾山卡馬河沿岸的斯特羅加諾夫家族領地。伊萬雷帝派軍隊圍剿他,為躲避官兵圍剿,葉爾馬克率領手下大約500多人溯卡馬河而上,投奔到富商格里戈利·斯特羅加諾夫旗下。伊萬雷帝聞聽後十分生氣,曾經寫信指責斯特羅加諾夫家族,但是,斯特羅加諾夫認為,葉爾馬克的哥薩克部隊武器精良、騎術高超、彪悍勇猛,是可用之軍,正好可以用於俄羅斯向西伯利亞的拓展。

葉爾馬克征服西伯利亞,瓦西里·蘇里科夫繪

葉爾馬克具有征服者的品格,做事一向大膽,他向斯特羅加諾夫建議,對付庫楚姆汗的最好辦法不是防禦而是進攻。斯特羅加諾夫接受了他的建議。1581年9月,葉爾馬克率840人深入西伯利亞汗國,庫姆楚汗雖然頑強抵抗,但是葉爾馬克憑藉武器優良的巨大優勢,迅速佔據汗國首都。

葉爾馬克將遠徵結果報告給斯特羅加諾夫,並直接給沙皇伊萬雷帝寫信,請求寬恕他過去的罪行。此時的伊萬雷帝剛剛經歷過立窩尼亞戰爭的失敗,得知葉爾馬克的勝利後,非常高興,取消了對葉爾馬克及其手下人的所有判決,而且還示以特殊恩惠,賞給葉爾馬克「西伯利亞汗」的封號,賜予他一些昂貴的毛皮、兩套裝飾華麗的盔甲、一隻高腳杯和大量金錢,作為禮物。

庫姆楚汗儘管失去了首都,但是並不甘心失敗,煽動兇猛的游牧民反對俄羅斯人,不斷襲擊葉爾馬克的部隊。1584年8月6日,他的一支突擊部隊趁葉爾馬克及其同伴在額爾齊斯河岸睡覺之機發動進攻。儘管葉爾馬克拚死作戰,並試圖逃走,但是在渡河過程中由於帶著沙皇賜予的盔甲過重,淹死了。

雖然葉爾馬克沒能征服西伯利亞汗國,但是他開啟了俄羅斯征服西伯利亞的歷史,同時,也讓繼任的沙皇們意識到,利用商人、探險者「發現」所謂的新土地,是俄羅斯人不斷向東拓展的有效辦法。因此葉爾馬克被俄羅斯人尊為「西伯利亞的征服者」、「民族英雄」、「勇敢、無畏的男子漢」,更有人讚譽說:「在其之後沒有任何人能在民族意識中佔有這樣的位置」。

現在的俄羅斯秋明

庫姆楚汗儘管一時取得了勝利,卻是在打一場不可能取勝的仗。為了鞏固在西伯利亞汗國的戰果,1586年俄軍在這裡修建了秋明城,這是俄羅斯在烏拉爾山以東建立的第一個長期據點。堅強的庫楚姆汗意識到,他們的敵人越來越強大了,他們無法把俄羅斯人趕到烏拉爾山脈以西,做進一步抵抗也無濟於事,於是決定歸順俄羅斯。1598年庫楚姆汗歸順,俄國最終征服了整個西伯利亞汗國。從此,俄羅斯勢力擴展到烏拉爾山東側,揭開了俄羅斯向西伯利亞地區大規模擴張的序幕。

西伯利亞汗國陷落後,俄羅斯人迅速向東推進。他們沿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三大河流及其支流一路向東,他們一邊推進,一邊修築據點或要塞,來保護他們之間的交通。在西伯利亞修建的第一個要塞是托博爾斯克(1587年),修建在托博爾河與額爾齊斯河匯流處。俄羅斯人發現這兩條河流是鄂畢河的支流後,又順鄂畢河而下,在鄂畢河與葉尼塞河交會最近的地方進入葉尼塞河。至1610年,隨著人員的不斷增加,在葉尼塞河流域建立了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要塞(1627年)。

在這裡,他們遇到自征服庫楚姆以來又一個好戰的民族——布里亞特人。布里亞特人極力抵抗,於是俄羅斯人決定避開布里亞特人,折向東北部,在那裡他們發現了勒拿河。1632年,在這裡建立了雅庫茨克要塞,並與當地溫和的雅庫特人開展貿易,牟取了極為豐厚的利潤。然而,強悍的布里亞特人並沒有放鬆對俄羅斯人的警惕,他們不斷進攻俄羅斯人的交通線。俄羅斯人對布里亞特人發起了野蠻的滅絕性戰爭,擊敗布里亞特人,將自己的勢力推進到貝加爾湖。1651年,在這裡他們建立了伊爾庫茨克要塞。

傑日尼奧夫紀念碑

要塞的建立,為俄羅斯人不斷向東方拓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點。一支支探險隊從各個要塞出發,向四面八方進發。1645年,一夥俄羅斯人到達北冰洋岸。兩年後,另一批人行抵太平洋岸,建立了鄂霍茨克要塞。1648年,哥薩克探險家西米諾·傑日尼奧夫從雅庫茨克出發,順著勒拿河往下游航行,駛抵阿納德爾河,在那裡建立阿納德爾要塞。傑日尼奧夫曾經送了一份有關其旅行的報告給坐鎮雅庫茨克的總督,然而總督將報告歸檔後便遺忘了,這份報告直到維圖斯·白令進行官方的探險之後才被重新找到,而那已經是77年以後的事。傑日尼奧夫出色完成了對鄂霍茨克地區的探險,而白令則享受了首航的尊榮,這大概也是歷史的際遇吧。到17世紀三四十年代,沙皇俄國的侵略勢力跨越葉尼塞河,到達勒拿河、楚科奇半島和鄂霍次克海,俄國的領土向東大幅推進,俄羅斯勢力達到西伯利亞全境。勢力所及面積達到367.9萬多平方公里。(張維華、孫西著:《清前期中俄關係》,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6頁。)

向東拓展遭遇大清帝國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俄羅斯人一路向東,幾乎未遇到什麼抵抗,不斷拓展著自己的疆土。只有抵達阿穆爾河流域,也就是黑龍江流域時,他們才遇著對手,碰到了當時正臻於鼎盛的、強大的清帝國。

俄國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始於1643年,是飢餓驅使著俄羅斯人來到黑龍江流域。嚴寒的北方出產毛皮而非糧食,而西部俄國的穀倉就好比是在另一行星上那麼遙遠,哥薩克們從通古斯人那裡了解到,黑龍江流域土壤肥沃,長著金黃色的穀物,非常富饒,是一塊極好的地方。為了尋找糧食,俄羅斯人懷著希望,向南折到黑龍江流域。1643年6月,瓦西里·波雅爾科夫率132人從雅庫茨克出發,溯勒拿河及其支流而上,然後又順黑龍江而下,到達黑龍江河口,接著向北沿著海岸前進,抵達鄂霍次克海,然後經由陸路返回雅庫茨克。在這為期3年的探險中,132名探險隊員有三分之二喪生。波雅爾科夫向沙皇報告稱,對這一流域的征服是可行的。

此後,俄羅斯冒險家接連不斷進入黑龍江流域。1649年,哥薩克鹽商哈巴羅夫率領30名哥薩克,再次進入黑龍江流域。1652年,穆拉維夫進入黑龍江流域,一路劫掠而歸。同年,哈巴羅夫帶領一支138人的軍隊侵入黑龍江流域,搶奪糧食,構築碉堡要塞,引起赫哲人部落的反抗。赫哲人勢不能敵,於是向清廷求援。「駐防寧古塔(今黑龍江省海林縣)章京海色率所部擊之,戰於烏扎拉村」。這是中俄之間的第一場戰鬥。

1654年,中俄在松花江口遭遇,發生第二次衝突,俄軍在遭遇重大傷亡後逃走。此後,為了在黑龍江流域立足,俄國派正規軍在尼布楚河與石勒喀河合流處建立雅克薩城與尼布楚城,此後中俄衝突不斷升級。為了詳細了解中國情況,沙皇多次派使來華,表面上希望同中國建立牢固友誼,和睦相處,互通信函。實際上要求他們秘密探明中國對俄羅斯的態度如何,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中國的人力、物力、財力、兵力情況,以及中國的稅收、對外交往等情況,探尋去往中國最便捷的路徑等等。( [俄] 尼古拉·班蒂-卡緬斯 編著:《俄中兩國外交文獻彙編(1619—1792年)》,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22頁。)

清廷由於兵亂迭起,鄭經據守台灣,吳三桂發起三藩之亂,外蒙、新疆等地也不安寧,因此對於俄羅斯人在東北的擴張無暇大規模征討。俄羅斯人趁機在黑龍江流域構建堡壘,重建尼布楚、雅克薩城,並向兩城附近開拓土地,大量移民,囤積糧食,不斷擴充勢力,對中國東北的穩定構成嚴重威脅。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在平定「三藩之亂」後,康熙帝決定派兵驅離俄軍。5月22日,派將軍朋春從璦琿起兵三千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薩,之後清軍撤軍而俄軍捲土重來。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清軍兩千人再攻雅克薩並圍城。經過幾個月的戰鬥,俄軍首領托爾布津被擊斃,俄軍傷亡慘重,攻陷雅克薩城指日可下。沙皇政府派戈洛文為大使,前來中國舉行邊界談判。

清朝軍隊攻雅克薩城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6月,中俄兩國代表在尼布楚談判。談判開始後,關於尼布楚地區的歸屬問題成為談判焦點。中方代表一開始即指出「貝加爾海這邊的全部土地,則完全屬於中國汗所有,因為貝加爾海這邊的土地全是蒙古汗的領地」,「而所有的蒙古人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汗的臣民」。戈洛文則強調,不久前俄國人才知悉並予以侵佔的這個地區「自古以來即為沙皇陛下所領有」。雙方爭執不下,戈洛文強要以黑龍江為界。談判歷時三月,由於受噶爾丹叛亂的牽制,中方作出讓步。1689年9月7日,中俄簽署《尼布楚議界條約》。《尼布楚議界條約》是中國與外國劃定邊界的第一個近代主權國家間的條約,界約劃分了中俄兩國東部邊界,從法律上確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領土。隨著尼布楚條約的簽訂,俄羅斯人在亞洲擴張的第一階段結束。界約簽訂後的170年中,俄羅斯人一直遵守界約規定,停留在黑龍江河流域以外的地區。但是,俄國並沒有因此放棄侵佔黑龍江地區的野心。

中俄《尼布楚議界條約》簽訂後不久,沙皇彼得一世就叫嚷:「俄國必須佔領涅瓦河口、頓河口和黑龍江口」。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公然要把奪取黑龍江作為俄國「遠東政策的中心」。在沙皇的旨意下,俄國軍政界「收復黑龍江」的叫囂日甚一日。

進入19世紀中葉,隨著俄羅斯的日益強大,中國卻相對衰弱。此時的中國,外有西方諸列強的侵略,內有太平天國運動的強震,內憂外患。一度在尼布楚受挫,但始終虎視眈眈、伺機吞噬中國的沙俄政府認為這正是俄國侵奪中國領土的最佳時機,遂繼續南進,加快侵吞中國東北、西北領土的進程,沙皇尼古拉一世發誓要「實現他的高祖父和祖母的遺志」(涅維爾斯科依:《俄國海軍軍官在俄國遠東的功勛(1849-1855)》,第59頁。轉引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沙俄侵華史》,第二卷,第55頁。)(指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吞併黑龍江,奪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俄國侵佔中國領土進入第二階段。

尼古拉一世

1847年,尼古拉一世任命貴族出身的穆沙維約夫少將為東西伯利亞總督,建立「外貝加爾哥薩克軍」,將侵佔黑龍江流域作為其在西伯利亞活動的中心任務。到1853年,他們強佔了黑龍江下游的奇集湖、哈吉灣、闊吞屯和庫頁島。到1856年,俄國四次武裝侵入黑龍江上、中、下游地區,不斷在這一地區移民增兵,遍設哨所,基本上完成了對我國黑龍江上、中游北岸的非法軍事佔領。進入1858年,俄國乘英法聯軍攻佔大沽、北京之機,再次進犯我黑龍江地區。在俄軍威逼下,清政府屈服,於1858年5月28日與俄國簽訂了屈辱的中俄《璦琿條約》。條約規定,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中國領土割讓給俄國,僅江東六十四屯仍由中國人「永遠居住」,歸中國政府管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吉林省全部海岸線及海參崴海口,歸中俄「共管」。通過《璦琿條約》,俄國侵佔了我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片領土(王鐵崖:《中外舊約章彙編》,第一冊,第85-86頁。),並且獲得了經由黑龍江前往太平洋的通道,為俄國進一步侵略我國內地鋪平了道路。恩格斯憤怒譴責並深刻揭露了俄國的侵略行為,他指出:通過這一條約,俄國「從中國奪取了一塊大小等於法德兩國面積的領土和一條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恩格斯:《俄國人在遠東的成功》,《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37頁。)

俄國拓展領土的胃口並沒有因此得到滿足,《璦琿條約》簽訂後,俄國繼續擴大在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的侵略。1858年6月,《璦琿條約》的墨跡未乾,穆沙維約夫就率軍侵入烏蘇里江東岸,將烏蘇里江以東的我國居民和官員強行趕過江來,並拆除烏蘇里江清軍哨所,用武力佔領烏蘇里江口的伯力。1860年6月,俄軍侵佔重要港口海參崴,並將其更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寓意統治東方。至此,俄國完成了對我國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的軍事佔領。

在軍事佔領的同時,俄國不忘在外交戰線上對清政府施加壓力。1859年,沙皇派使伊格納切夫到中國,威逼清政府承認俄國對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的軍事佔領,遭到清政府的拒絕。對清政府訛詐不成,伊格納切夫就一方面與英法勾結,向英法侵略軍密告清軍布防北京城等準確情報,另一方面又做老好人,以所謂「調停人」的身份,對清政府大肆威脅敲詐。1860年11月14日,迫使清政府簽署恥辱的中俄《北京條約》。俄國不費一槍一彈,在《璦琿條約》中逼迫清政府將「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納入俄國轄下。

《璦琿條約》是沙皇俄國迫使清政府簽訂的中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俄國在東部的進展,進一步刺激了沙皇對中國西部的覬覦。在俄國的威逼之下,1864年10月7日清政府與俄國簽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自此俄國奪去了中國西部境內的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的大片領土。1881年,中俄簽署《伊犁條約》,加上之後的五個勘界議定書,共割去中國7萬多平方公里領土。1884年,中俄又簽署《續勘喀什噶爾界約》,自烏孜別里山口起,俄國界線轉向西南,中國界線一直往南。俄國雖然不是對華用兵最多的國家,卻是侵佔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

回首19世紀中末期俄國尼古拉一世、亞歷山大二世統治的這段歷史,對於俄國來說,其國內外狀況並不好,國內「騷動」不斷,經濟實力也在走下坡路,與歐洲大國之間的差距更是不斷擴大。在西部方向,俄國的對外拓展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與歐洲兩個最強大的國家——英國、法國相對抗,俄國遭受了自彼得一世以來最大的挫折。然而,俄國在西部方向頻頻受挫的時候,在東部方向卻高奏凱歌。自1847年俄國建立「外貝加爾哥薩克軍」至1884年中俄簽署《續勘喀什噶爾界約》,不到40年時間,俄國利用中國的內憂外患,同時採取軍事外交手段,對清政府威逼利誘,吞併了大清帝國144萬多平方公里土地。這對沙皇俄國而言無疑是輝煌的,但是對於中華帝國卻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史。歷史昭示我們,儘管弱肉強食不是人類共存之道,窮兵黷武無法帶來無限美好世界,但是,如果一個國家跟不上時代發展潮流,不能夠鼎故革新,就會被歷史所淘汰,就會為強權所迫,遭受任人宰割的命運。

(編輯:楊芒果,小標題為編者所加;相關配圖來自網路。文章版權歸屬本賬號,合作、轉載請留言。)

本文作者:杜正艾,國家行政學院國家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這裡是每天帶給你驚喜的小石頭

微信公眾號:yimeishito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枚石頭 的精彩文章:

TAG:一枚石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