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國中世紀家族紋章

德國中世紀家族紋章

紋章(Wappen)是存在於歐洲傳統中的,按照一定規則制定的永續性(或繼承而來的)符號,代表著個人、家族、群體或人格化物體、組織和政治實體(縣區、市、州、國家),一般以騎士盾的形式出現。「Wappen」(高地德語寫作wapen)一詞在詞源上與「Waffen(武器)」等同,「紋章」到「武器」的意義轉換最終完成在12世紀,「盾」和「頭盔」也因此成為紋章上的象徵性元素。

這幅圖是由大漢斯·布克邁爾(Hans Burgkmair the Elder)於1510年創作,記錄了當時帝國內各地諸侯的紋章標誌。

1138年此家族取得德意志王位。在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和弗里德里希二世(Friedrich II統治時期),霍亨斯陶芬家族權勢最盛,與教廷展開權力鬥爭,併入侵義大利,取得義大利南方西西里島的統治權。但在弗里德里希二世死後,此家族日漸衰落。1254年霍亨斯陶芬王朝終結,導致德意志陷入內亂。

1417年紐倫堡伯爵弗里德里希兼稱勃蘭登堡選帝侯,稱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自此霍亨索倫家族在德意志北部逐漸強盛。1510年霍亨索倫家族的阿爾布萊希特繼任條頓騎士團大團長,霍亨索倫家族遂繼承該騎士團在今波蘭的大片領地。1525年阿爾布萊希特改稱普魯士(Prussia)公爵。17世紀勃蘭登堡的霍亨索倫家族開始兼領普魯士領地,並於1701 年正式將兩國合併為普魯士王國,俗稱勃蘭登堡-普魯士。經過18世紀的「開明專制」改革後,普魯士成為北德意志強國,並與奧地利爭奪在德意志諸邦的霸權。19世紀普魯士更負起統一德意志的重任,於1871最終完成統一大業,成立德意志帝國。統一後的德意志繼續由霍亨索倫王朝統治,奉行軍國主義政策,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德國投降,結束了霍亨索倫王朝和德意志的君主制。

哈布斯堡Habsburg家族 哈布斯堡家族起源於瑞士地區的哈布斯堡伯國。1273年哈布斯堡伯爵魯道夫一世取得斯韋比亞和德意志,並於次年取得奧地利君位,從此成為中歐地區的重要統治家族。1438年起,奧地利大公長期兼任神羅皇帝,從此確立哈布斯堡家族在德意志諸統治家族中的崇高地位。至16世紀初卡爾一世在位時,兼領奧地利、勃艮第、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等國,並且統治尼德蘭、北非和拉丁美洲殖民地,控制義大利多國,是為哈布斯堡家族勢力之巔峰。17世紀末奧地利擊敗奧斯曼,奪取匈牙利全部後,奧地利自此成為中歐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戰敗,各地爆發民族獨立運動,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最終結束。

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最初為巴伐利亞的統治家族。1180年奧托一世繼任巴伐利亞公爵,為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開始。1214年巴伐利亞公爵路德維希一世兼任萊茵伯爵,自此形成本家族的兩大支系:巴伐利亞支系和萊茵支系。 巴伐利亞支系由1255年起陷入分裂,至1503年始恢復統一。該支系曾有兩名成員獲選為神羅皇帝,並曾在14世紀統治勃蘭登堡、埃諾和荷蘭。 2. 普法爾茨支系由1410年起陷入分裂。宗教改革期間,該支系領導德意志新教諸侯反對奧地利,並曾在三十年戰爭初期短暫統治波希米亞。1777年繼承巴伐利亞公國,成為德意志南部重要邦國。隨著巴伐利亞王國在1871 年被並歸德意志,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韋廷家族最早可追溯至斯韋比亞公爵布爾哈德一世。1130年韋廷家族的康拉德繼為邁森(位於德意志中部)侯爵,韋廷王朝開始統治。其後該王朝兼領圖林根地區。1423年邁森侯爵弗里德里希四世改任薩克遜-維滕堡選侯,自此韋廷家族遂成為薩克遜-維滕堡地區的統治家族。1566年起薩克遜-維滕堡與薩克遜-維滕堡分離,其後不斷分裂成多個小諸侯國,統稱為薩克遜諸公國(Saxon Duchies),較重要者包括薩克遜-哥達Saxe-Gotha、薩克遜-科堡Saxe-Coburg、薩克遜-愛森納赫Saxe-Eisenach、薩克遜-魏瑪Saxe-Weimar、薩克遜-阿爾滕堡Saxe-Altenburg、薩克遜-科堡-哥達Saxe-Coburg-Gotha、薩克遜-邁寧根Saxe-Meiningen、薩克遜-魏瑪-愛森納赫Saxe-Weimar-Eisenach等,形成多個支系。

其中薩克遜-科堡-哥達支系在國際上最有影響,該支系在1830年成為比利時國王,一直統治比利時至今。

拿騷家族起源於德意志中部的拿騷伯國,由瓦爾拉姆一世於1151年創建。1292年拿騷伯爵阿道夫Adolf獲選為神羅皇帝,建立拿騷王朝在德意志的短暫統治。1816年拿騷-魏爾堡公爵威廉Wilhelm重新統一各支系各領地,建立拿騷公國。拿騷於1866年被並歸普魯士,但其最後一任公爵阿道夫Adolf在1890年取得盧森堡大公之位,延續至今。

16世紀奧蘭治支系成員威廉一世繼承拿騷-奧蘭治(Nassau-Orange)伯國(位於法蘭西南部),其後威廉一世領導尼德蘭北方七省發動反西班牙革命,並於1581 年成立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威廉一世任尼德蘭執政官,自此奧蘭治支繫世襲統治尼德蘭延續至今。

法蘭克王國分裂後,盧森堡地區在963年成為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的領地。1060年其後裔康拉德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盧森堡伯爵,盧森堡領地基本形成。1308年盧森堡伯爵亨利四世被選為神聖羅馬皇帝,稱亨利七世,開創了帝國的盧森堡王朝。

1356年,查理四世頒布金璽詔書,規定皇帝由當時權勢最大的7個選帝侯(美因茨、科隆、特里爾三大主教,波希米亞國王、普法爾茨公爵、薩克森公爵和勃蘭登堡公爵)在法蘭克福城選舉產生。

《金璽詔書》確立了德意志以大諸侯為政治實體的格局,這個格局一直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滅亡(拿破崙解散非法組織)。

在1437年西吉斯蒙德皇帝死後,盧森堡王朝絕嗣,並被哈布斯堡王朝取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太虛空 的精彩文章:

TAG:以太虛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