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環境學家們的「諷刺藝術」

環境學家們的「諷刺藝術」

「我們可以殺死所有蜜蜂,反正還有機械蜜蜂可以傳粉!」受夠了被忽視,環境學家們開始了「諷刺藝術」。

我們可以殺死所有蜜蜂,反正還有機械蜜蜂可以傳粉;供圖:Abigail Malate

來源 | AIP Inside Science

作者 | Joel Shurkin

「不能再溺愛大自然了。我們應該讓她為自己的生存而奮鬥,和同樣服務於人類的現代工業公平競爭!」 在瑞典大學研究農業科學的生態學家圭勞姆·柴普隆(Guillaume Chapron)和同事們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他們還舉了不少例子:比如,我們不用去改變耕作方式來保護蜜蜂之類的傳粉昆蟲,「我們應該讓蜜蜂徹底消失,用先進的人工智慧微型無人機來替代它們——機械蜂的工作能力可比蜜蜂強多了,而且還不會蜇人。」

這顯然是一篇諷刺性的文章,作者希望藉此刺激一下對環境問題熟視無睹的讀者,引起他們對環保的思考並採取行動。但更重要的是,科學家們在嘗試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傳達他們的想法。在發表這篇諷刺文章的同一份科學雜誌上,科學家們還發表了一系列後續文章,來討論「受挫的環保研究者是否應該施展一些深夜喜劇演員慣用的技巧,來向非專業的民眾們尋求環保支持」。

柴普隆表示:「如果民眾確實不想聽我們嚴肅而科學的討論,或許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

發表諷刺文章的生態學家圭勞姆·柴普隆;圖片來自網路

對地球的最後警告

在簽名支持了一篇題為《全世界科學家對人類的警告:第二次通牒》的文章之後,柴普隆決定開始創作諷刺文章。那篇文章發表於2017年11月的《生物科學(BioScience)》雜誌,文中提到在25年前曾有一個名為「關愛地球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組織發表了一篇題為《全世界科學家對人類的警告》的呼籲性文章,但人們完全沒有聽從科學家們的警告,文中提及的環境問題都在25年後變得更加嚴重。

超過15000名科學家將他們的名字簽署在了這個「第二次通牒」的作者名單上,並且有數千人至今都堅持宣傳這一主張。但在這次簽名活動後,柴普隆不禁開始懷疑:嚴肅認真地懇求大眾保護環境是否真的有效?他多次遭遇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忽視的情況:他和同事們早就發現瑞典的野生狼群數量比政府評估的要少,種群非常脆弱;但政府依舊堅持用一個過時的數據來限定對狼的狩獵數量。

柴普隆的研究認為瑞典的狼群數量遠比政府所估計的數量要少,但政府從未予以回應;圖片來自網路

柴普隆來自法國,而法國是一個有著諷刺傳統的國家,在這裡,諷刺曾多次引發了社會變革。所以,為了加強對民眾的警示,柴普隆和同事們決定寫一篇諷刺性文章——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對地球的最後通牒》。

柴普隆說,身為這篇文章的作者,必須要想出足夠極端的例子。例如,他們提到了用機器人來替代蜜蜂的可笑想法,以突顯當前各國政策與態度非常危險。但後來卻發現,這種人工授粉的機器其實正在開發之中。

Eijiro Miyako是一位在日本國家先進工業科學技術研究所工作的納米材料工程師,也是「機器蜜蜂」的開發人員之一。他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他非常支持對傳粉昆蟲的保護,但並不認為這個環保目標與機器蜜蜂的開發有所衝突。不過柴普隆則很擔心,一旦人類在傳粉工具上有了新選擇,他們將拒絕遵守對可以殺死傳粉昆蟲的農藥的禁用規定。

「事實上,人類投入大量資金來研發一個大自然能免費提供的功能,只是因為我們不想限制化學農藥的使用。這足以說明事情開始變得瘋狂了」,他說。

柴普隆補充說道,幾十年前,諷刺性文章可以開玩笑說我們不用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直接在太空建設一個巨大的遮陽傘來冷卻地球就好了。但現在,這個笑話已經變成現實,該方案已被認真地採納為地球建設工程的建議之一了。

參與地球工程的科學家們正在考慮在高空製造煙幕,讓其成為「遮陽傘」來冷卻地球;圖片來自網路

在最初,出版商們並不想出版柴普隆的文章。兩家雜誌都拒絕出版這篇諷刺性作品,包括當初發表「第二次通牒」的《生物科學》雜誌。《生物科學》的主編,新墨西哥大學的生態學家斯科特·柯林斯(Scott Collins)表示,該雜誌的編輯和其背後的組織——美國生命科學研究所——的領導者們,並沒有發現文章的有趣之處。另外還有人擔心這篇文章會被讀者誤解為真的,並引發對《生命科學》雜誌的怨恨和攻擊。

但另一家當下備受關注的生態學雜誌《生態學和進化趨勢(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則立即接收了這篇文章,將其發表在了專為個人文章和討論設置的版塊中,而不是作為正式的研究結果來發表。

柴普隆的諷刺文章最終發表在了《生態學和進化趨勢》上;圖片來自網路

「反饋幾乎全是正面的,只有很少的人認為學術文獻中不應該出現這樣一篇文章」,《生態學和進化趨勢》的編輯保羅·克萊茲(Paul Craze)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

其中一部分正面反饋正是來自「第二次通牒」的作者們,這激起了他們對於諷刺性文章能夠喚起公眾環保意識的希望。

「我認為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富有智慧,為環保事業帶來了新氣象」,「第二次通牒」的第一作者,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生態學家威廉·里普爾(William Ripple)說道。

諷刺:有力的手段,但也有風險

里普爾和他的同事們對《生態學和進化趨勢》發表諷刺性文章一事做出了輕鬆而積極的回應,表達了他們對於諷刺手法的支持,柴普隆的團隊隨後又在一篇文章中討論了諷刺將如何應用於環保事業。

柴普隆指出,他們並不建議研究人員放棄傳統的科學交流模式。科學家們對收集地球環境的各種信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必須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示這些知識。即便各種研究論文層出不窮,諷刺文章在同行評審的科學期刊中所佔的地位應該是微乎其微的,柴普隆說。

但是,當科學家們用傳統的方式公布自己的發現而遭到決策者們的忽視時,就應該考慮用諷刺手法向公眾講話了,柴普隆說。例如,他們可以在報刊上發表諷刺性的文章,或者發布諷刺性的博客以及網路視頻等等。

雖然傳統的新聞媒體都要採取比較保守的方式,但像「洋蔥新聞(The Onion)」和「周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這樣的幽默媒體則一直都在用諷刺的手法吸引觀眾。不過柴普隆表示,在他的印象中,大多數的專業諷刺藝術家都傾向於討論政治和社會問題,很少會把他們的才智運用到環保方面。

「周六夜現場」節目對於時政的諷刺;圖片來自網路

這可能是因為專業藝人都更喜歡更有時效性的話題,在費城天普大學工作的媒體心理學家希瑟·拉瑪爾(Heather LaMarre)說道,她正在研究諷刺的應用與解讀。她表示,環境科學家們關注的都是幾十年來人類發展所積累的長期問題,而多數戲劇藝人則更願意討論當天新聞中最具熱點的內容。

「科學性的主題不太可能成為喜劇的首選」,她說。「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不能用喜劇展現。你必須找到願意把觀眾引向這一領域的喜劇或電視節目,而不是在現有的節目中生硬的加入這類內容。」

諷刺是一個強大的工具,非常適合讓人們在環境問題上做出改變,拉瑪爾表示。但她也認為諷刺需要謹慎一些。雖然柴普隆的諷刺作品構思精良,令人印象深刻,但科學家們必須知道,諷刺始終是一種有難度的藝術形式,應用不當就會適得其反。所以,拉瑪爾建議他們應該多與專業的藝術家合作。

「我認為,科學家們想做這件事真的太棒了」,她說。「但我必須插上一句,他們必須小心行事,把這件事做好。否則,這很容易帶來反效果。」

翻譯 | 孟慶宇

怎辦 | 高佩雯

https://www.insidescience.org/news/inconvenient-spoof

美國物理聯合會(AIP/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InsideScience專欄獨家供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鵝科學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嗓門大的人自己不覺得吵?原來耳朵把自己「封印」了
今年的菌王是開遠這朵牛肝菌沒跑了「16個兄弟姊妹」連根生!

TAG:企鵝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