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是所有將軍都孔武有力,這個讀書人一樣是個好將軍

不是所有將軍都孔武有力,這個讀書人一樣是個好將軍

一說到將軍,我們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將軍孔武有力、武藝非凡。的確古代中國大部分將軍都符合這個標準,但是有這麼一個讀書人,雖然不能拉開弓弩也不善於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人心。這一個文人將軍便是南北朝時期南梁大將陳慶之。


被遺忘的儒將

陳慶之,這個名字相信大部分中國人都不了解。可能是因為他生活時期的緣故吧,南北朝的歷史一直以來都算比較冷門的,既不像漢唐的強盛,也不像明清的繁榮。再加上文學、影視作品極少涉及,導致了這段歷史被大多數人遺忘。陳慶之就是處在這個被遺忘的時代,所以導致了我們大多數人將這麼一員大將給遺忘了。

事實上陳慶之被遺忘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有別於大部分武將,完完全全是一個文人出身的。關羽、張飛、呂布這些大將軍之所以被我們所熟知,就是因為他們身上有著一種捨我其誰的霸氣。但是這樣的氣場在陳慶之身上卻看不到,據史料記載,陳慶之對於弓弩、兵器極不擅長,連作為將軍最基本的騎馬也不甚精通。但是這些缺陷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名合格的將軍。正如那句「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卻打開了一扇窗」所說的,不善騎射的陳慶之卻擁有著過人的膽略,善於籌謀、善於帶兵。


戰神的成長,南梁的支柱

初現:陳慶之算得上是一名大器晚成的將軍了。普通六年(525年)正月,陳慶之41歲才開始領兵,初出茅廬的陳慶之就遇到了北魏安豐王元延明、臨淮王元彧率2萬來犯。由於梁軍戰場上的失利,導致主帥蕭綜乘夜離開梁軍投降北魏。失去主帥的梁軍,猶如一盤散沙,被北魏大軍打得七零八落,只有陳慶之斬關夜退,所轄的部隊全部生還。初戰的陳慶之雖然未能取勝,卻也臨危不亂,安全撤離。

成長:普通七年(526年),安西將軍元樹出征壽春,陳慶之為假節、總知軍事。經過了近一年的爭鬥,陳慶之率領下的梁軍攻克北魏城池52座,俘獲7.5萬人。此戰過後陳慶之轉為東宮直閣,賜爵關中侯。大通元年(527年)十月,陳慶之與領軍將軍曹仲宗聯合進攻北魏渦陽。渦陽大戰算得上是陳慶之最難打的一場戰役了。戰役伊始,陳慶之力排眾議突襲北魏的先頭部隊,眾創魏軍。可是隨著戰爭時間的不斷拉長,雙方都兵乏馬倦。禍不單行,北魏大軍在梁軍陣地後興築營壘,梁軍腹背受敵,軍心也有些動搖。領軍將軍曹仲宗有了退軍之意,這時又是陳慶之拿出密詔穩定軍心,並在夜色的掩護下,率領騎兵拔掉了魏軍所修建的壁壘。趁著魏軍新敗,陳慶之又率領大軍進攻剩下的北魏大軍。最終魏軍大敗,渦陽城被南梁大軍佔領。

封神之戰:陳慶之這一生中最驕傲的當屬率7000白袍軍直搗洛陽。大通二年(528年),北魏發生內亂,魏北海王元顥以本朝大亂為由降梁,並請梁朝出兵幫助他稱帝。出於戰略考慮,梁武帝派了陳慶之率7000白袍軍護送元顥北上。

北上的陳慶之先是大敗北魏大將丘大千的7萬大軍,隨後又打敗了前來支援的魏濟陰王元暉業的2萬大軍,並攻佔了考城直逼洛陽。北魏政權為了守住洛陽,調來重兵扼守滎陽、虎牢關,最終集結了30萬大軍,圍攻陳慶之的7000白袍軍。陳慶之破釜沉舟先是攻下了滎陽,後又馬上進攻前來圍攻的元天穆。隨後7000白袍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又攻佔了虎牢關,失去門戶的洛陽也很快被佔領了。

陳慶之又以七千之眾,從銍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敵。其勇猛之勢連洛陽城內的孩童都知道,當時城內流傳著這樣一句童謠:「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其實陳慶之的7000白袍軍北伐有點像閃電戰的感覺,隨著時間的推移,北魏緩過勁來,重新組織大軍前來收復洛陽。最終因為損失慘重而被迫撤兵,撤退途中又遇到山洪,大軍全軍覆滅。但是陳慶之卻幸運的逃過了這場山洪,躲過了山洪的陳慶之還面對著北魏的追捕,幸好他機智的化妝為一個僧人才躲過北魏的追捕回到南梁。

雖然北伐最終失敗,但是最初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南梁靠著7000白袍軍成功的攪亂了北魏的政局,間接的促使北魏後來的分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君談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10個哲理笑話,有理有趣有深意
87版《紅樓夢》演員現狀,竟然和劇中人物驚人相似!

TAG:煮酒君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