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六十歲才開始學習草書,擅長枯筆寫草書,被稱為當代「草聖」!

他六十歲才開始學習草書,擅長枯筆寫草書,被稱為當代「草聖」!

如果說起草書,大家肯定會想到懷素或者張旭,對於當代草書,也許一時想不起來有誰寫的好,但是有一位被稱為當代「草聖」,他就是林散之。

林散之出生在當時的一個小康之家。但在十四歲的時候,父親早逝,家道驟落。迫於生計,經父友推薦,到南京隨張青甫畫工筆人物,從此走上了學藝的道路。

從草書的發展來看:草書發展可分為早期草書、章草和今草三大階段。 早期草書是跟 隸書平行的書體,一般稱為隸草,實際上夾雜了一些篆草的形體。

當代,開闊的文化視野,促使書法藝術的求新、求變,以及凸顯個性成為時尚。使人的個體發展與開放社會的多元性相適應。對於藝術而言,沒有審美的多元化、個性化,便不會產生超越歷史的創新動力。因此,對審美多元化、個性化的追求,是當代和未來書家必定求索的目標。

林散之草書,也是線條的藝術,線條運動中充溢著濃厚的書卷味道,線條表現中溢滿著畫的意境,以他日臻完善的藝術追求,在現代書法家中,他被為「草聖」。

林散之的草書線條,有王鐸書法的形體,也有黃賓虹畫法黑墨點畫,他以濃墨焦墨為主要筆法,漲墨處黑亮厚重,枯墨散鋒處,正側翻轉,筆墨化作虛絲,似有若無,濃淡陰陽神奇,水墨五色淋漓。

林散之喜用長鋒,長鋒筆吸墨量小,如遇到筆畫多的字,林散之水墨用盡,他則以枯筆繼續寫下去,黑白相間,甚至竭力至以筆根書寫,如枯藤虯結,老柯橫陳,看不到明顯墨色,達到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

林散之從六十歲才開始學習草書,用了十年時間找到自己的特長,找到了能表達自己思想的筆法,那就是草書。他的草書藝術堪比古人用筆,他用獨特的線條,書寫著自己的風格,直至晚年,他的草書不受筆墨章法控制,隨心所欲,也不受起筆落筆這些條條框框,達到了筆筆流動的藝術境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之美 的精彩文章:

他是清朝書法家,楷書嚴謹大氣,被稱為「清朝楷書第一人」!
姚孟起的楷書,一掃清朝靡靡之風,被稱為「清朝楷書好手」!

TAG:文化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