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不愧是姜文,還是這麼硬

不愧是姜文,還是這麼硬

整個7月,甚至於整個上半年,大家都在等一部電影。

那就是《邪不壓正》。

沒有別的原因,只因兩字:姜文。

昨天終於上映了。

看過之後我十分篤定,這就是姜文拍的電影。

絢爛的色彩,迷醉的浪漫,滿屏的荷爾蒙,以及獨特的黑色幽默,無一例外都打上了姜文的烙印。

相比一般電影只有「好看」和「不好看」兩種評價,姜文電影在這之外,還有另一種評價系統,那就是「看得懂」和「看不懂」。

這一次大家似乎都看懂了,確實,相比以往的姜文作品,《邪不壓正》更直白。

但魚叔的老朋友@羅罔極卻有不一樣的看法,他說,你永遠可以在姜文的電影里讀到更多的東西——

《邪不壓正》

文/羅罔極

看完《邪不壓正》,我回味的首個情節,是開場後第二個畫面——

李天然(彭于晏 飾)跪在地上,他的師父向其諄諄教導:什麼是講究。

講究,正是我對影片產生的基礎印象。

一九三七年,正陽門原本的紅色,已因破敗而愈發泛黃。

初雪後的北平,尚無方長的高樓林立,而只有四周長滿植物、彌散浪漫氣息的中式屋頂。

結尾有場打鬥戲,採用一種對稱美學,細節把控之精密,宛如處女座附體。

被採訪時,彭于晏說:

軍服口袋好像是45度角

服裝組阿姨做得平了點

很多衣服就要重新去做

由此可見,就畫面而言,《邪不壓正》確實相當程度上還原了老北京。

不過,如果僅僅只是還原場景,並不足以撐起一部電影。

若想再現一個時代,還得能摸到那個時代中人物的脈。

影片中,最具舊時代氣息的角色是誰?

比起姜文和彭于晏,我想先講一名女性——

唐鳳儀(許晴 飾)。

唐鳳儀這個角色,令我印象頗深。

朱潛龍(廖凡 飾)乃北平一介「江湖大哥」,也是唐鳳儀心儀的男人。

他認定自己是明朝帝王的後代,妄圖勾結黨羽,趁亂復辟。

唐鳳儀就跟著他瘋,一心想著能被他娶,成為正宮皇后。

傻不傻?

事實上,唐鳳儀還不如話匣子傻。

《老炮兒》里——

許晴飾演的話匣子十七歲時,愛上北京「江湖大哥」六爺。

她苦等數年,待到六爺終於喪妻,向其奉獻自己的餘韻。

注意:她跟六爺辦事時,先被六爺強按頭,接著採取「後入式」。

高曉松曾在綜藝節目中,說許晴及她演的角色,叫「大颯蜜」。

何為「大颯蜜」?

老北京土話,意指長得好看、個性豪爽,甘於為強大男人奉獻一切的女性。

你上街打架,我幫你提磚;不僅沒有公主病,而且你越大男子主義,我就越愛你。

說白了,「大颯蜜」是一種男權社會下的產物,是直男癌患者心中的「完美女性」。

就像「後入式(俗稱「狗爬式」)」,能充分滿足男性的征服欲,是直男癌患者心中的 「完美體位」。

《邪不壓正》的唐鳳儀,起初也像話匣子一樣,像舊時代的許多女性一樣,習慣擺出這種受壓迫的姿勢。

直到,她遇見李天然。

直到,李天然把她弄暈,並在她屁股上蓋了個章。

李天然告訴她,這樣就能測出來,朱潛龍對她是真心還是假意。

果不其然,朱潛龍得知此事,居然在六國飯店,當著國際友人的面扇了她一巴掌。

法國紳士打抱不平,朱潛龍卻說:

我打我自己的女人,關你屁事!

意識到自己被「物化」,唐鳳儀立馬向朱潛龍回扇了幾巴掌。

接下來,朱潛龍把她送至酷刑室,並拉出個烤焦的屍體,對她威脅道:

在你屁股上蓋章那人到底是誰,你說不說!

唐鳳儀終於明白,原來在朱潛龍心裡,自己遠不及他的面子重要。

於是,她背離了朱潛龍,選擇暗中幫助李天然,並對李天然產生好感。

但這一次,她沒再擺出後入姿勢。

而是先把李天然弄暈,再把他之前蓋給自己的章加倍奉還。

最後,她反受為攻,將李天然摟入懷中。

我們看姜文的電影,常常感覺十分硬氣,充盈著一股濃烈的雄性荷爾蒙。

而實際上,硬氣並不等同於直男癌。

姜文電影里,總有一些對女性的描寫,自覺或不自覺中表達一種平權意識。

《太陽照常升起》的瘋媽,雖被唐雨林無情背叛,卻憑藉偉大的毅力,獨自將兒子撫養成人。

《一步之遙》里,完顏英表面雖為「花國總統」,實質卻是一位體面的精神貴族。

車禍事發後,馬走日原本已經逃走,卻因完顏英遭輿論侮辱,而不惜拚死為其正名。

越強大的男人,往往就越尊重女性。

同樣用許晴,區別就在於——

我看《老炮兒》時,印象最深刻的,是她被壓著的情景。

而《邪不壓正》里,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日軍打進北平時,她從城牆上跳下去。

我曾講過,姜文對人物的曲線設計,常可分成四段來解構:

滿懷理想來到塵世——發現塵世殘酷真相——與殘酷真相展開對抗——對抗過程堅守底線,最終毀滅自己。

沒想到這次,姜文竟把此四段設計,安排給並不容易引人注意的女二號。

這,就是反套路、反常規式創作思維。

同樣如此反常的人物創作,還有藍青峰(姜文 飾)。

藍青峰,在原著中是前朝武人,電影里改成辛亥元老。

為了推翻大清,他的兩個兒子,分別死於廣東和上海。

多年以後,他又來到北平,暗中收養李天然。

他讓李天然成為自己的第三個兒子,並對李天然說:

你天賜大恨

是顆好苗子

什麼意思?

李天然是個孤兒,原先一直被師父撫養,直到少年時的某一天——

朱潛龍聯合根本一郎(澤田謙也 飾),殘忍屠殺師父全家。

李天然僥倖逃脫,卻在心中種下復仇之火。

藍青峰得知這一切後,就把李天然送到美國,將其訓練成勇武的刺客。

若以常規思維分析,藍青峰培養李天然,理應是要讓他成為一柄鋤奸的利劍。

但,姜文卻給藍青峰這個人物,增添了一抹更深層的底色。

藍青峰要下一盤大棋。

這盤大棋,終極目標是抗日,是將日本人的軍。

而,為了這個終極目標,藍青峰願意犧牲所有的車馬炮。

李天然,就像曾經那兩位粵滬少年,既是藍青峰的兒子,又是車馬炮之一。

藍青峰的局,其實並不複雜——

十五年後,他命令學業有成的李天然回到北平,讓李天然對朱潛龍構成威脅。

他再以李天然的行蹤當作籌碼,逼迫朱潛龍殺死根本一郎。

最後,藍青峰要用李天然,向朱潛龍交換根本一郎的腦袋。

此事若能幹成,李天然必死無疑。

而朱潛龍,也必與日軍結仇,不得不反過來跟藍青峰一同舉起抗日大旗。

說白了,藍青峰根本就不在乎,李天然和朱潛龍誰好誰壞。

他在乎的,是誰的力量更大,誰能幫自己達成宏偉的壯舉。

為了革命,為了抗日,不惜曲線救國,出賣自己的兒子。

藍青峰,是否過於冷酷無情?

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真人真事。

一九三五年,河北地區陷入旱災,省委書記高文華忍痛賣子,才使組織得以維持。

一九三七年,日軍瘋狂侵略中國,將鄭潮炯的父親無情殺害,鄭潮炯走遍南洋為抗日籌款。

戰事最激烈時,由於籌款困難,鄭潮炯就賣掉自己的兒子,並將所得款項盡數捐出。

《舊制度與大革命》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革命,有可能會吞噬自己的兒女

藍青峰有一至交,名叫亨德勒(安地 飾)。

兩人合作數十年,一起撫養李天然。

換句話講,亨德勒既是藍青峰的兄弟,也算李天然的父親。

得知藍青峰要賣掉李天然,亨德勒於心不忍,試圖出手阻止。

結果,卻被藍青峰殺人滅口。

看電影回來後,有朋友問我:「藍青峰,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我告訴他:「等我寫完這篇文章,你自己來文中找答案。」

因為我猜測,公映不久後,有不少觀眾會提出相同的問題。

而,能提出這種問題的觀眾,多半已被套路作品影響較深,難以欣賞姜文的反套路式創作。

何為「反套路」?

不僅是對傳統敘事進行反思,更要對傳統人物塑造提出質疑:

誰說,電影里的角色,除了好人就是壞人?

誰說,拯救世界的角色,就不能泯滅人性?

在傳統劇作里,我們看過太多正邪相爭、黑白分明。

但,歷史與人性,哪那麼容易解釋得清?

在藍青峰身上,我看到無數歷史人物的影子。

一九零七年,辛亥先烈徐錫麟,刺殺大清巡撫恩銘。

恩銘,是推行新政的晚清能臣,更是徐錫麟的伯樂與至交。

將恩銘殺死後,徐錫麟在獄中解釋自己的動機:

恩撫待我,私惠也

我殺恩撫,天下之公也

徐錫麟雕像

說白了,出賣兒子,殺死兄弟,那是為了天下百姓。

這樣的人,該如何去以「好壞」下定論?

歷史上,賣兒子的鄭潮炯,最終推動許多華僑募捐,對抗日戰爭作出貢獻。

電影里,殺兄弟的藍青峰,最終拯救了張自忠將軍,對抗日戰爭作出貢獻。

你可千萬別理解成,我在為這些過於「正確」的人洗白。

我只是想說:看上去不可思議的情節,有時恰恰更貼近於真實。

畢竟現實世界,遠比某些刻板作品更為複雜與糾結。

最後,我們再看李天然

李天然的使命是復仇。

在他身上,我看到太多顯而易見的隱喻和象徵。

少年時,他目睹師父全家被屠,自己也被朱潛龍槍擊。

朱潛龍點了把火,要將他毀屍滅跡。

結果,他卻奇蹟般浴火重生

接下來,李天然被送到美國,去學習西方的文明。

也就是說,他既有舊中國的底子,又具現代西方式的思維。

十五年後,他回到北平,被安排進協和醫院。

他入職宣誓時,眼前面對一顆腎。

這顆腎的主人,是梁啟超(想了解淵源,可自行百度「梁啟超割錯腎」)。

梁啟超,是歷史上首位提出「中華民族」一詞的人。

而李天然,其實也可以看作是今天浴火重生後的我們。

李天然太像我們了。

他滿腔熱血,一心想要抗日鋤奸。

可回國後,卻遲遲不願真正動手。

在六國飯店,他扔出暗器,卻只割傷朱潛龍的眼皮。

被扎了毒品後,他偷走根本一郎的印章,卻不敢寫下自己的真名,只留了個網名「燕子李三」。

他把印章,蓋在朱潛龍情婦的屁股上,以為這樣就可以發泄恨意。

然而,漢奸和日本人沒什麼損失,他的同胞卻承擔了一切後果。

與「復仇」相比,他做更多的事,是各種小惡作劇,以及喊口號和義憤填膺。

他們怎麼殺了我師父一家

我就怎麼殺了他們!

我不想提,前兩年砸日本車的那幫「愛國人士」。

畢竟,這樣的青年,並不獨屬於今天。

請允許我再一次列舉典故:

一九三一年,五千名學生至京請願,敦促政府出兵抗日

蔣介石接見了請願學生,並給學生們提供兩種選擇

一:返回學校安心讀書

二:參加學生義勇軍,接受軍事訓練,不久後出征抗日

訓話完畢,眾人皆領受而回,無一人加入學生義勇軍

為何會這樣?

因為恐懼,深深藏在潛意識裡。

朱潛龍屠殺師父一家時,其畫面血腥之程度,一如昆汀的暴力美學。

李天然,目睹了這一切。

因此,他不敢面對敵人。

有人說,李天然的復仇「不夠勁兒」。

可在我看來,這才是最真實的反應。

一九三七年,「南京保衛戰」中,有條不成文的規定:

打仗時,得盡量用沒上過戰場的新兵,因為新兵才更容易在魯莽狀態下衝鋒陷陣。

而老兵,由於見識過真正的殺戮,反倒會害怕面對曾經有過的場景。

可惜的是,保衛南京的中國士兵,多數剛剛經歷過「淞滬會戰」的血腥洗禮,所以僅僅十二天後就在恐懼當中潰不成軍。

發現沒?

姜文的電影,表面看上去荒誕,卻比某些套路作品,更貼近真實的歷史與人性。

為什麼,要把《俠隱》改成《邪不壓正》?

姜文說,他不信俠。

他不信毫無瑕疵的蓋世英雄。

他信人性。

他信人性中,總有些光芒萬丈的東西。

這一次,他又把光芒萬丈的東西,留給了自己的妻子。

幫助李天然成功克服恐懼的,是關巧紅(周韻 飾)。

關巧紅,長得頗像李天然師父之女。

她和李天然一樣,也天賜大恨。

她既像體貼的情人,給予李天然浪漫和詩意。

她又似嚴厲的母親,指引李天然成長與前進。

她為獨立而奮鬥,解放自己的雙腳,不去依託舊社會的男人。

她說,我們是有基本功的,一旦重新施展崛起,就無需再恐懼任何東西。

她告訴李天然:

復仇

不需要讓別人相信

一個人

一把槍

足矣

鑒於篇幅已經過長,我就不繼續對關巧紅進行太多解讀。

我只能說,這個角色對李天然意義重大,且有歷史原型(可自行百度「施劍翹」)。

最終的結局,也頗具深意。

你問深意是什麼?

我想留給你自己去體悟。

畢竟,這是看姜文電影最大的樂趣之一。

它是跟你深入對話,而不是對你強行灌輸。

它是讓你動腦解謎,而不是要將一切表明。

它像一首詩,台詞總是朦朧,令人在遐想里產生無限快意。

它又像一壺酒,飲時酣暢淋漓,清醒後才意識到瘋狂過程中的某些不規律。

最後,再說說影片結尾——

當所有人都已遠去,李天然換上平民的白衣。

他獨自一人,面對新時代的蒼茫天際。

像不像彷彿已經長大,卻又對世界一無所知的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立魚 的精彩文章:

難得一部愛情片,把「性和愛」都拍得極美
上半年口碑第一好片,終於等到你!

TAG:獨立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