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一些「最幸福」的人,最後成了最可悲的人——幸福的根本是?

一些「最幸福」的人,最後成了最可悲的人——幸福的根本是?

談到何為「幸福」,可謂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幸福來自金錢;有人認為,幸福源於愛情;還有人認為,幸福在於地位……

而我認為,從佛教的根本觀點「萬法唯心造」來看,幸福是一種得到滿足的心態,也就是說,幸福的根本是心。

01

幸福在內,不在外

那麼,對大多數人來講,他們認為的幸福是什麼呢?

如今許多人認為,幸福的根本是金錢。但實際上,金錢和幸福有關係嗎?是有關係,但並不起決定作用。心理學家認為,金錢對於人的幸福感,所起的作用只佔五分之一。

作為普通人,一無所有當然非常痛苦,然而,有了錢,也不一定就幸福,反而可能帶來過多的壓力。所以,金錢跟幸福並不成正比,否則,有錢人就一定快樂,沒錢人就一定痛苦,但現實中卻並非如此。

還有人認為,幸福在於住房,這種觀點也不盡然。對有些人而言,剛開始有個小房子,就感覺不錯;然而一段時間後,便不滿足了,開始提升住房條件;過一段時間,又不滿足了,想再換一套大房子……到最後,即便有最好的房子,他們也不覺得開心。所以,好的住房並不意味著幸福。

也有人認為,幸福在於所處的環境。大多數中國人認為,住在城市的中心比較幸福,這種心態直接導致城市二環以內的房價特別高。可是在美國,人們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住在偏僻的郊區才幸福。因此,如果說幸福在於環境,何以中國人覺得幸福的地方,美國人卻覺得不幸福呢?

總之,人們往往認為,達到某個外在的標準,就會獲得幸福。但事實上,當達到這些標準時,也不一定真的幸福。所以,我們好好思考就不難發現:幸福無關乎外境,它只是內心的一種狀態。

假如不明白這個道理,哪怕擁有了一切,也仍然不會快樂。因為世間萬法都是如此,沒得到時,認為得到它會快樂,等真正得到後,也就沒什麼了。比如,沒車的時候,你認為有車會幸福,剛買時你也感覺開心,可是過了兩三天,就沒有感覺了;沒房子的時候,你覺得房子會幸福,剛搬進新居時也非常快樂,可是過一段時間,也沒什麼興奮了;沒成家的時候,你覺得結婚會幸福,可是婚後才發現,對方的想法、行為與自己都不合,反而成了痛苦之因。那個時候,你可能又覺得離婚快樂,在離婚協議上簽字的那一刻,才是得到了最大的幸福。

所以,現在許多人都沒搞明白何為「幸福」。不僅是人類,動物也有這種心態。小時候,我在家鄉放氂牛時,經常喜歡觀察它們。有些氂牛要求很簡單,只要有草吃,有水喝,就滿足了。而有些氂牛則不同,它們有許多目標:有的喜歡伴侶,找到了就很高興;有的公牛喜歡打架,勝利了就得意洋洋……放眼現在有些人的行為,跟它們也有點大同小異。

佛教認為,幸福是一種心態,這個道理其實不難懂。但因為許多人對佛法不了解,之前沒在這方面探索過,只是天天看廣告、看電視,在各種信息的狂轟濫炸下,自己的心隨外境而轉,認為買房子多麼開心、穿名牌多麼快樂,結果離幸福越來越遠。

因此,有智慧的人應該反思:在那些瑣碎的事物中,怎麼可能蘊含著最難得的幸福?我曾看過恩格斯的一句話,他說:「在春光明媚的早晨,坐在花園裡讀書,嘴裡銜著煙斗,陽光溫暖了我的背脊,再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了。」大家可以想一想:這到底是不是幸福?如果是,那誰做到了這一點,誰就能幸福。但事實上是這樣嗎?

02

幸福非常,乃無常

世間很多人沒有想過無常,他們認為幸福永遠不會消失,正在享樂的時候,根本不想幾十年後的變化,更不會想到最終的死亡。

表面上看起來,有些人財富、權勢樣樣具足,過得非常愜意。不過,這種局面能否長期維持,就不好說了。1923年,在美國芝加哥的海濱大飯店,舉行了一次世界性的金融會議。在出席會議的人當中,有九位是當世最富有的人:全球最大鋼鐵公司的董事長,全球最大糧食公司的董事長,全球最大煤氣公司的董事長……在許多人眼中,他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然而26年後,這些「最幸福」的人最成了最可悲的人:一個瘋了,兩個破產而死,三個自殺,還有三個犯法而死。

敬摘錄於《一切從心開始》

《幸福的根本是心》汕頭大學演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親友書講記》為何寧願犯戒,也不能毀壞正見?
這種人是人中最劣之輩!——佛教徒應分清好人和壞人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