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卓正與我┃《公立到私立,另一種精彩》

卓正與我┃《公立到私立,另一種精彩》

【編者按】將來回頭再看,2018年必定是卓正醫療發展歷程當中的一個里程碑。經過6年的砥礪前行,卓正的全職醫生人數已經突破了100名!這100多名醫生,是中國私立醫療機構中最大的醫生團隊之一;這100多名醫生,是中國私立醫療機構中最優秀的醫生團隊之一;這100多名醫生,是中國私立醫療機構中最堅守初心的醫生團隊之一……

從公立到私立,從海外到國內,每一名卓正醫生,都在用他們的親身實踐,書寫著中國醫生私立執業的另一種精彩!現在,讓我們通過《公立到私立,另一種精彩》專欄,走近卓正醫生,走進他們所締造的這100多種精彩!

往昔時光已走遠

我才會學著想念

平常的相見

銀杏樹下的誓言

刻骨銘心

可我們

漸行又漸遠

--摘自《此間的少年》主題曲《轉身之間》

有時也會問自己,2012年來深圳加入卓正醫療是不是也是為了理想,似乎當時又沒有想那麼多,可能只是看到了卓正官網上的那句話——今天的你,是否還是把醫生視為你夢想的職業?

還記得「非典」時期,自己還是個沒進入臨床的醫學生,學校組織了重溫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活動,「遵守誓約,矢忠不渝」也曾讓我們對救死扶傷的責任激動不已。但當自己真正經歷這個職業時,才發現有些事情是無法靠自己的一腔熱血所能克服的,也看到了自己的同學、同事因為各種原因在行醫的過程中選擇了離開,有時候也會不斷的問自己還能堅持多久。可能就是因為這樣的困惑,所以在最初和公司三位創始人的溝通中了解到了卓正醫療的創立理念且深以為然,才很容易地決定立即加入卓正。

一句「回歸醫療本原」簡簡單單,但從只有幾人的初創團隊到如今醫生團隊已達百人的成長曆程中,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知易行難。作為醫生,面臨著一個內科專科醫生到全科的轉變;作為醫療管理的一份子,面臨著怎樣才算「好的醫療」這個定義的艱難思考。

在第一家診所正式運營之前,團隊討論的最多內容就是怎樣才能獲得患者的認可:既往的畢業院校、工作單位、學歷不能代替市場的考驗,我們學不了公立醫院大而全,又缺乏深圳的近鄰香港醫生的自帶光環,一家名字陌生、性質私立的醫療機構怎樣才能生存下去成為了當時心中最不確定的疑問。但最終取得的共識也似乎為今日的發展奠定了整個基調,那就是以患者為中心、堅持診療規範化。

可能是卓正彙集了一大批30-45歲之間的中青年骨幹醫生,他們有著過人的學識、敏銳的感知力,積極地參與到醫療質量建設中來,大到危重症患者的識別、搶救及轉運,小到采血的抽血管正確順序,都在卓正經歷了激烈、甚至可稱為「針鋒相對」的討論和修訂。

可能是興趣,也可能是機緣巧合,從加入初期到現在,我一直在做醫療質量相關的工作。其中最讓我難忘的就是關於上呼吸道感染的規範診療體系的建立。

在一家起步階段以婦、兒和全科為基礎的醫療連鎖機構,每天遇到最多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於大部分的「上感」病原學檢查的時效性不佳,且用於治療「上感」的癥狀緩解藥物的療效多數都沒有經過嚴格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驗證,因此一直是抗生素濫用、對症藥物不良反應頻發及各種魚龍混雜藥物使用的重災區。為了提高上感的診療質量,專業組梳理了上呼吸道感染診斷、治療學領域質量較高的薈萃分析,在醫生月會上討論,形成共識。葯事委員會根據現有的證據,在美國兒科學會提出不提倡給6歲以下患兒使用減充血劑和止咳藥物建議的不久,就和兒科內科醫生達成共識,下架了所有相關藥物。為了讓輕症上感患者,尤其是患兒家長知曉上感正確的疾病知識,醫生為公眾號提供了好幾篇「爆款」患者信息。作為延伸,我們也和專科醫生一道,對慢性咳嗽、哮喘等相關疾病診療同步進行了規範。

這一工作一直在持續,雖然在推進的過程中不是一直一帆風順,但當有一天看到一位兒科微博「大 V」 醫生貼出一張卓正兒科看診病例,評論到「一個2歲高熱兒童,基本查體+甲乙流鼻咽拭子甲流陽性,處方藥物只有奧司他韋和布洛芬混懸液,希望這樣的醫療機構越來越多的」的肯定時,當看到越來越多的卓正醫生認同診療規範化、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信任我們的時候,我感覺離自己的理想越來越近了。

我很認同這條微博下評論中國醫療質量的一句話——中國的頂尖醫療技術與世界水平接近甚至超越,但是看到五花八門的感冒、腹瀉等常見病的診療方案,就知道我們還處於初級階段。

卓正人的特點就是嚴謹求實,這一優秀品質一直激勵著我。希望自己能和所有同事一道,實現自己最初的理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卓正診所 的精彩文章:

孩子發燒了,查血就能診斷細菌感染嗎?
「我願她平安就好」

TAG:卓正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