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正確地處理身邊的人際關係

如何正確地處理身邊的人際關係

GIF

有讀者想讓我多寫一寫人際關係方面的文章,今天終於有空來寫寫這個話題。文章比較長,請見諒。

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當中無可避免的課題之一;怎麼正確地處理好它,對於提升我們自身的幸福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處理好它呢?

除非你不會接觸到任何人,否則,用正確的方式跟周圍的人打好關係,你生活上的煩惱至少會減少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就是人生的自我實現和遭遇到的天災人禍)

而與我們相關的人際關係,一般分布在三種情景下:

1、萍水相逢的陌生關係;

2、一對一的互動式關係;

3、身處群體中的角色關係;

這三種與人相處的情景,基本上涵蓋了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大部分時刻。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根據當下的情景,選取適合而正確的交往方式,來完成一次次的社交任務。

針對這三種情景,並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夠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每一種情景的處理方法都各不相同。接下來,我會圍繞著三種情景,逐一講述當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和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

不過,無論是哪一種情景,想要處理好遇到的人際關係,一些與我們自身相關的基本特質,你一定不能缺少。

影響社交好壞的基本特質

能夠對我們的人際關係,產生不同程度影響的特質,大概有五種。

如果任意一種特質無法正常發揮出應有的效用,我們就很難在各種社交關係當中,做到如魚得水、進退自如。

當然,除非是極具人生經驗和智慧的社交高手,否則我們作為普通人,很難做到十全十美。只要我們盡量提高自己每一種特質的能力閾值,讓其發揮出最大的效用,我們就能夠更好更正確地處理人際關係了。

這五種特質,分別是什麼呢?

第一,健康的心態。

想要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健康的心態必不可少。

不良的心態,分別是社交焦慮、個性羞怯和自卑思想等。通常擁有這些不良心態的人,與別人打交道的時候,會消極地認為自己無法勝任當前的社交行為,覺得自己沒用,然後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和害怕。

他們就會過分關注自己的行為,認為自己很容易暴露出自身的缺點,導致別人生厭,於是最終表現得戰戰兢兢、閃閃爍爍;眼睛不是不敢直視別人,就是說話無法自如表達。

其次,過度暴露自身需求感的心態,諸如不恰當的熱情(我喜歡到想立刻娶你回家),不看對象的消極(動不動就傳播負能量),也很容易帶給別人不安全感,更不用說心術不正的人了。

相反,健康心態的人,與別人接觸時往往是表達得自信大方、輕鬆得體、坦然自在,從來不會過分關注自己,更不會過分渴望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好處,雲淡風輕,做好自己應有的本分,卻更容易自然而然地跟別人建立良好的共情關係。

第二,一定的說話能力。

人際關係離不開口頭交流。你能夠說好話,甚至好說話,這對於人際關係,會起到相當大的輔助作用。

所謂的好口才,並不是說你能夠口吐蓮花、口若懸河地跟別人高談闊論一番,發表自己深邃的見解,儘管有時這種能力,的確會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

而是說,好的口才,能夠讓你在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很好地抓住相應的時機,說出應該說的話,表達出應該要表達的想法,開出應該要開的玩笑。好比別人用恭維的方式,開玩笑跟你說一句「這麼久沒見,掙得可多了」。面對這句話,你能夠抓住這個時機,順著這個話頭很好地回應對方嗎?還是強顏歡笑地尷尬搪塞過去?

這種考驗你說話能力的時刻,你說得好,那你的人際關係處理起來就會遊刃有餘;你說得不好,那你的人際關係,就很難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了。

第三,知道相應的禮儀。

與人交往,最忌諱的就是抱著一副「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思想與人接觸。

這樣的人,不看對象、不看場合、不看情況就不加修飾地表露自己「最真實」的一面。諸如在正式嚴肅的公共場合大聲喧嘩,跟心儀的女生吃飯翹起二郎腿抽煙等,都是屬於這種太自我的行為。

如果你沒有按照那些地方的行為準則去表現自己,忽略相關的禮儀,這不僅僅是低素質的表現,還會讓人覺得你不可深交。私底下你怎麼做都沒關係,但到了公共場合,一些基本的禮儀準則,你最好去准守。

因為只有當你知道怎麼做才是符合禮儀要求,那你也會知道,怎麼做才不會破壞這些禮儀要求。這時,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而不會生怕做錯什麼事似的,表現得戰戰兢兢了。

很多男生跟喜歡的女生相處,總表現得很拘謹,生怕做錯什麼事而被對方討厭。問題是,如果你知道什麼是正確的行為,那也會相應知道錯誤的行為是什麼,然後有意識去避免。而基本的禮儀要求,就是屬於正確的行為。

一旦你能夠做到這樣子,那在這個範圍內,你做什麼都可以無所顧忌,不會有錯了,為什麼還要拘謹呢?

第四,自身具備某種價值。

人際交往,是一種價值對等的交換行為。

如果你自身無法給別人提供到任何價值,包括情感價值和物質價值,那麼你就很難跟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臭味相投,指的就是彼此喜好一樣,能夠給彼此分享相同而有趣的情感價值;合作夥伴,指的就是大家站在同一戰線,為了某個共同目標而去發揮自己應有的能力價值。

我們普通人就算心態再健康,口才能力再好,素質再高,也不可能跟馬雲成為朋友,因為我們跟他的價值不對等。我們的價值層次,決定了我們能跟什麼樣的人接觸。

為什麼說圈子不同,不要強行融入?因為當你無法給那個圈子帶來相應的價值,你強行融入,到頭來也只成為可有可無的角色——除非,你懂得從中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價值。

不要奢望任何一個人或者任何一個圈子,都是慈善機構。你要成為捐款的那個人,而不是被捐款的那個人。

暫時做不了?將勤補拙吧,勤奮表現出來的幹勁,就是一種價值。

第五,對人性有基本的了解。

想像一個場景。

深夜十二點,你在朋友家看世界盃,看得非常盡興。而朋友的妻子在十二點之前就已經回到房間里,遲遲沒有出來。但朋友為了陪你看球,一直在大廳里招待你。

這時你有兩個選擇,繼續跟朋友看完下一場比賽,或者立刻離開,不打擾朋友跟他妻子的休息。你會怎麼做?

不管朋友是不是非常願意繼續跟你看球,你要做的,就是立刻跟朋友道別,不要打擾對方的休息。因為說不定朋友的妻子,心裡對你已經產生不滿了。

深夜時分,在別人家看球看得吵吵鬧鬧,而房子的其中一個主人並沒有參與其中,怎麼做你都不懂嗎?就算你不肯定女主人是否不滿,基於我上面說的第三點,顧及到人際交往的禮節,你也應該立刻道別離開。

對人性有了解,最大的作用就是懂得怎麼「為別人著想」。

開過車的人都知道,最討厭的就是那種不打燈就胡亂加塞變道的人。有時候要不是自己剎車及時,說不定就撞上去了。

變道打轉向燈,是為了告訴別人我們接下來要做的舉動,讓別人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這是為別人著想的一個表現。用在人際關係上,這種做法也是大同小異。

所以,只有對人性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你才知道做什麼事會觸怒對方;做什麼事才能夠在與人相處時保護好自己;在什麼情況下開玩笑會讓別人感到尷尬;在哪些情況下,開開玩笑可以調節氣氛。

這些人際交往技巧,不僅要從宏觀的整體人性出發了解,還要懂得從微觀的每個個體入手分析,學會區別對待。

如果你對基本「人之常情」都不了解,你學習再多的社交技巧也不會有什麼用。

這五點,就是處理人際關係前的自我能力建設。看一看自己,到底在哪方面還有所欠缺,然後努力去完善它們。任意一項特質的提高,對你的人際關係都會有顯著的幫助。

接下來就說說,如何處理各種情景下的人際關係。

如何處理萍水相逢的陌生關係

在我的定義當中,所謂「萍水相逢的陌生關係」,指的就是諸如外賣員、快遞員或者一些經常跟我們接觸,卻對我們毫不了解的人。

對於這種的關係,我們也無法投入太多的時間在它們上面,一切順其自然就行了。見到面就打打招呼,或者停下來寒暄一兩句,基本上已經滿足到彼此的交往需求。

我家附近有一個快遞小哥,由於以前經常給我送快遞而彼此熟絡起來,但也僅限於此。偶爾在街上碰到,就聊聊他送快遞的事,說完又各自忙去了。這種關係不用刻意維持關係,當然最好也不要擺臭臉那樣去對待別人。

除非對方惡意去得罪你,否則友善,還是處理這種關係的最好選擇。

如何處理一對一的互動式關係

一對一的互動式關係,應該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最常見的一種人際交往情境。

由陌生到認識,從疏遠到親密,往往需要在一對一這個互動過程當中,獲取彼此信息,遞增積累情感,才能把關係穩固下來。其中,你需要經歷和面對很多複雜的問題,才能夠對彼此的關係有正確的認識。

這一點,我已經在上一篇文章《如何應對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有了詳細的講述。

但處理關係上的互動,無需太複雜。這個互動,包含了聊天交流,接觸見面,甚至相處期間情感和利益的適當付出、犧牲的行為。例如主動請對方吃飯,偶爾問候一下對方的近況,間或大家約出來一起聚會玩耍,或者兩人一同參與某些活動等,都能夠增進彼此的關係。

在這方面,男女之情這種一對一式的關係,比起其他普通朋友的關係,更容易獲得深入的發展。畢竟誰也不會有事沒事,找一個半生熟的同性去深入發展友誼。

這種關係上的互動,適度就好,不要過猶不及,因為對方未必領情或者需要。

這也是為什麼出來社會後,很難結交朋友的原因。通常大家都是透過某種活動而結識,然後在自然而然地情況下,隨著時日而慢慢加深感情的。否則大家都這麼忙,誰也不會特意花時間去跟別人搞好關係。

只要你秉持著真誠待人的原則,結合我上面所說的五種特質,用順其自然地方式跟別人交往,這樣人際關係就可以處理得很好了,畢竟那些對你不好的人,你也不會跟他接觸。

除此之外,你不要做人際關係上的老好人和「老煩人」。

老好人很容易理解。

在這種一對一式的互動關係當中,如果你一直做老好人,什麼都是由自己去付出,別人就很難珍惜這段關係,你必須要讓對方也有所投入才行。你請吃飯,就放心讓對方請喝飲料。

哪一個花瓶你最喜歡?當然是你花錢買回來的那個!很多人之所以無法抽離一段關係,就是因為自己經常做好人,為了這段關係投入了太多情感,放棄會覺得可惜。

一旦你發現對方不願意為彼此的關係投入任何東西,你就要立刻抽離出來,停止付出。你已經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了,不要繼續深陷下去,否則害得自己無法從中抽離出來,只會讓自己感到辛苦。

「老煩人」也是如此,不要動不動就貪圖方便去麻煩別人。要是真的迫不得已麻煩了對方,至少也要懂得感恩。如果你沒有這個意識,對方跟你只會漸行漸遠。

如何處理身處群體中的角色關係

在一個圈子或者群體裡面,如何處理好當中的各種人際關係,應該是大部分人都需要面對的難題。

正如我前面所說,想要進入一個圈子裡面,首先你必須具備一定的自身價值;如果沒有,至少你要表現出勤奮好學的幹勁,默默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

但,我並不是說這樣做就不用搞關係了;相反,你要有技巧的搞關係。我用自身的經歷作為一個例子說明。

我在香港讀書時,曾經兼職過很多工作。我兼職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李嘉誠物業旗下的百佳超市做理貨員。

那時我打工,純碎是為了爭取外快,打算只做一個月就算了,所以跟其他員工搞關係什麼的,根本不在我考慮範圍內,默默做自己的事,從不主動跟其他人聊天。

大概做了半個月,有一天,我被其他員工打小報告,說我上班時間偷懶了。我很無辜,我一直都在忙著,為什麼會偷懶呢?

主管跟我說,其他員工看不到我的蹤跡,找不到人幫忙,問我怎麼回事。我才意識到,那天我喝了很多水,幾乎每隔半個小時就上一次廁所。因為廁所在商場另一個角落,來回就很花時間了,從而導致別人找不到我,以為我偷懶了。

那時我很心高氣傲地反駁主管,說身體不好上個廁所不行嗎?為什麼要針對我?其實當初那個年輕男主管的態度很禮貌很客氣,但我由於惱羞成怒,所以就對他出言不遜。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對不起他。

第二天我就申請辭職了,一個月都做不滿。

辭職之前,其中一個女主管說,你這樣無故辭職,被記入黑名單,以後你畢業也很難到李嘉誠旗下的公司找工作了。我還沾沾自喜地跟她說,我以後會回去大陸工作的。女主管說,大陸也有李嘉誠的物業啊!我沒管,就直接走人。

然後隔了一段時間,我又找了一份西餐廳的工作。

同樣地,只是默默工作,很少跟別人交流,就算說話,也是被動聊天。每次上完夜班下班,我就徑直離開餐廳回家。

突然有一天,餐廳經理攔著我,問我每天第一個離開餐廳是不是有什麼急事?我說沒有。然後經理說,那你等大家搞定後再一起離開。雖然心裡有點不爽,但還是接受了。

一個月後,我又辭職了,因為有事要回去大陸。一直等到另一個長假期,我才繼續找兼職掙外快。而這一次的工作,是一家壽司店的服務員。

由於前面兩份工作的經歷,讓我對自己「獨善其身」的這個做法產生了疑問。為了檢討,我嘗試用另一種方式去跟壽司店的同事相處。每天上班進入店裡,看到誰我就主動問好,洗碗阿姨,廚房大哥,甚至是老闆,我都一一熱情微笑打招呼。

這種轉變,並不是我發自內心去做,而是裝出來的。進入壽司店前,我原本的表情是非常凝重、嚴肅;一旦進入店裡,我就換了另一副大方開朗的表情去面對大家。

結果呢?

每個人都給予我相同的回應。由於我每次跟別人打招呼的用詞是「早晨」,而不是「你好」。這樣做久了之後,大家回應我也是用「早晨」,即便那時是晚上時分。我跟店裡的每個人,都建立好共情關係。

有一天,我收拾客人吃完的餐碟時,不小心把一個客人的拉麵收走。問題是,這個客人只是上廁所而已。她回來後,很驚訝很不滿地問其他店員,自己都還沒有吃完,為什麼要把她的拉麵收走?

我連忙上前賠禮道歉,還說自己願意給她埋單。而其中一個同事見此後,走過來幫我說話,說會給她再弄一個,然後就吩咐廚房準備。廚房大哥看到我後,還笑著跟我說:「怎麼這麼大意啊,你要體諒一下那些單身人士嘛(那時還沒有單身狗這個詞),我給你再弄一個,你拿給她吧。」

從頭到尾,沒有一個人責怪我。

這樣的結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百佳超市,我跟誰都沒有溝通,於是上廁所被誤會成偷懶;而在壽司店,我對每個人都熱情交談,做錯了大家卻紛紛幫我修補。

這些經歷,影響到我後來在一些正式的公司工作時,用什麼的姿態跟其他同事打好關係。而這種姿態,不再是裝出來,而是發自內心地去對待他人。直到現在,我好像沒有怎麼遇到過特別難堪的人際關係。

如何處理這種身處群體的人際關係,我只有六條經驗分享:

1、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勤奮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很重要。不要越權,不要搶功勞,但是也不要忽略身邊的人。適當的時候,要跟大家建立共情關係,不要躲在自己一個人的小圈子裡。否則,別人不了解你,很容易給你「打小報告」。

2、避免私底下拉幫結派,因為檯面上你的職位或部門已經賦予你的立場。無論面對面如何「敵對」,私底下也不要過多議論他人的不是,不要隨便說他人一句是非。否則,這些話很容易會傳到他人的耳中,加重彼此不好的關係。

3、盡量遠離小人。如果你知道對方不可信賴,或者對方是那種喜歡搬弄是非的人,不要接觸;就算接觸,也僅限於工作範圍內;做完後,就各行其道。如果對方真的得罪了你,向對方攤牌說明白;說不了,就交給上頭處理;上頭都不處理,只能換工作了。

4、敢於表達自己的感受。人際交往最忌諱的就是你什麼都不說,開心不表現出來,不開心也不表達出來,別人就很難知道你的想法。久而久之,大家不是忽略你,就是覺得你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到時委屈的只是你自己而已。

5、守住自己的社交界線。應該自己處理的事,就自己處理,不要麻煩別人。不應該自己做的事,也不要好為人師去指指點點。既做好界內的事情,也不過分越界帶給別人煩擾,對誰都有好處。

6、不要強求任何關係都能夠按照自己設想的方向發展。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後,別人依然沒有對你改觀,那你首先檢討自己,確定自己的做法沒有任何問題,就不要耿耿於懷了。世界這麼大,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慕妤 的精彩文章:

TAG:陳慕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