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簽署多項合作文件,主要集中在汽車領域
7 月,中國總理李克強赴德國展開了任期內的第四次訪問。僅僅兩個月前,德國總理默克爾剛剛結束對中國的第十一次訪問。
7 月 9 日,在中德雙方磋商之後,兩國總理共同見證了農業、教育、青年、衛生、化工、通信、汽車、自動駕駛等領域 20 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簽署,總金額近 300 億美元。
截至目前,雙方已促成包括戴姆勒和清華大學、蔚來汽車和博世、寧德時代與德國圖林根州政府、華晨集團與寶馬集團、長城汽車與寶馬集團,大眾中國、江淮汽車集團和西雅特等多個企業達成了合作協議或諒解備忘錄並簽約。
另外,寶馬已與寧德時代簽訂 47 億美元的電池採購訂單,其中約 17.6 億美元產品來自寧德時代德國圖林根州新工廠,其餘部分則來自寧德時代中國工廠。寶馬採購總監 Markus Duesmann 表示,寶馬已向寧德時代圖林根州工廠投資部分成本,但尚未透露具體資金。
除了華晨和寶馬的再次加強合作外,中國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也與寶馬汽車在德國正式簽署了合資經營合同,將在中國成立一家新合資企業,生產 MINI 電動汽車。根據合同規定,長城寶馬建立合資公司,雙方各持股 50%。新公司命名為光束汽車有限公司,註冊資金 17 億人民幣,註冊地址為江蘇省張家港市,投資總額達 51 億元人民幣。
不過,在最核心的 BMW 品牌方面,寶馬錶示其在中國仍只會有華晨這一個合作夥伴。
除了以上數份合作協議外,中德雙方還簽署了《關於自動網聯駕駛領域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具體包括:推動國際統一標準的制定及應用、促進相關技術要求統一、促進兩國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及基礎設施數據共享等。
7 月 10 日,李克強和默克爾共同登上了一輛中德合作研發的自動駕駛汽車。結束試乘後,李克強向默克爾發出邀請,「下次請你到中國體驗自動駕駛汽車。」
「特朗普把中德兩國當做其尖刻言論(還包括嚴厲的進口關稅)的靶子,這種做法已經讓這兩個國家走得更近。」《華爾街日報》評論稱,在需要應對許多商界代表所認為的中國自身保護主義行為的時候,特朗普的舉動讓西方國家抱團反制中國的可能性降低了。
德國企業是中國最大的歐洲投資者,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去年,雙方間貿易額增長 10%,至 1867 億歐元(合 2190 億美元)。與美國不同,德國去年對華貿易逆差較少,為 144 億歐元。
中國在德國出口驅動型經濟中所佔份量已越來越重。今年 1-5 月份,德國對華出口同比增長 9.1%。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今年 1-5 月份德國總出口額增長 3.2%,但 5 月份出口環比下滑 1.3%。
特朗普已針對德國對美貿易順差、德國較低的軍費開支、移民政策以及德國汽車廠商在美銷售情況等持續發出批評,這引發了一些經濟學家對德國出口依賴型經濟的擔憂。
德國工商總會(German Chambers of Commerce Federation)貿易專家 Volker Treier 表示:「鑒於德美兩國關係愈發緊張,另一個經濟巨頭,中國,不可避免地變得對德國更重要。」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是真人秀還是科學實驗?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被指為謊言
※那艘全民關注的大豆船還是沒有及時到港,可能得多交 4190 萬元關稅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