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00後:我有一個好老師,它是AI機器人

00後:我有一個好老師,它是AI機器人

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在在線教育領域的應用正在不斷加深。圖/Simon Prades

00後是互聯網、電子產品和人工智慧的原生一代。他們對上網、玩手機感興趣,同樣也對全新的教育模式感興趣。這種興趣引導下的學習更趨近於教育本質。

GIF

2016年,呼和浩特北垣小學一年級的特米多在學校活動上接觸到在線數獨課程。「一元錢兩節課」,這對母親王翠艷來說是一種新的上課形式,「可以試試」。

一年半後,特米多對教數學的彤彤老師著迷了,「絕不換班」,因為屏幕那邊的彤彤老師,不僅會將複雜的數學知識分解成趣味內容帶著她逐步解決,還會用小動畫做知識引入、發金幣給她鼓勵、甚至在課後,還會變小魔術。特米多很喜歡這樣上課。而在線學習已經成為00後的教育常態之一。

2018年2月2日,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與學而思網校學員在線交流。圖/由被訪者提供

從幼兒園孩子到高三考生都需要在線教育

——————————

2014年左右,大批在線教育品牌興起,學而思網校、作業幫、學霸君、網易雲課堂、騰訊課堂等多個平台陸續上線。極光大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8月在線教育App用戶規模約2.76億人,滲透率為29.3%。據天拓諮詢估計,我國2017年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3000億元人民幣左右。

隨著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在在線教育的不斷應用,在線教育往K12乃至pre-K(學齡前)領域的滲透也越來越深,從適宜於高年級孩子的錄播課,到更能保障學習效果的直播+輔導,再到富媒體形式、大數據和AI技術的加入,各類在線教育產品基本上涵蓋了對K12和pre-K市場的前期培育——從幼兒園還在到高三考生都能坐在電腦或iPad前面,接受一堂來自線上老師教授的課程。

特米多就是在這波浪潮中和學而思網校不期而遇的。2016年,學而思網校正式推出「暑期一元課」,以接近零成本的方式撬動學生和家長嘗試在線教育。彼時社會對「在線教育是否適宜於K12教育」還有較大爭議,問題核心在於線上教育的方式,以及最關鍵的,是否能保證學習的有效性。

學而思網校通過從「錄播」到「直播+輔導」再到「AI老師」的升級和課堂質量的強化對這個問題展開了探索,「學習有效」這一核心就像給學生分解知識點一樣,被細化分解到完整的學習場景中。

課時安排在上午、下午還是晚上?孩子的注意力是有差別的,「尤其是下午的數學課」,學而思網校數學老師吳峰一臉「你懂的」表情。針對這一點,他會選擇以一種有趣的方式來講解數學的邏輯,比如把加減法場景化為原始人之間的交易,或者把數學題套在一個小遊戲里講解出來,這些場景化的課堂,讓原本枯燥的數學問題變得妙趣橫生。吳老師最喜歡的還是把學生分成不同的戰隊,比拼解題速度。

成長在信息化時代的00後,天生對遊戲與競爭非常熟悉,同時充滿熱情。在吳峰的數學課上,組隊對戰的方式不僅是一次課堂互動,更是智力、學習力、團隊協作等各種綜合能力的一次大比拼。熟諳遊戲之道的孩子們能迅速進入狀態,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力量,不知不覺提升了對知識和技藝的熟悉程度。

00後的課堂教育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

被AI燃起的學習熱情

————————

在廣州番禺上三年級的機器人愛好者KK(化名)同樣感受到了身為「互聯網原住民」的福利。KK的母親謝城南長期處於孩子英語成績「吊車尾」的苦惱中,最後選擇嘗試在線教育。

2017年,謝城南事業進入爆發期,繁忙工作和孩子的學習需求永遠在「撞車」。因為沒時間接送孩子上下學,很多線下課程最後不了了之。偶然的是,去年KK用ipad玩遊戲時被全英語界面的MineCraft難住,「竟然一下子燃起了學英語的鬥志」。

英語毫無疑問是目前在AI的應用中,最能被孩子感知到即時效果的在線課堂。人工智慧的應用讓線上教學無限接近線下教學。學而思網校英語教研負責人楊育敏說:「AI技術帶來的是老師對學生參與課堂互動情況的清晰掌握,有沒有對答,發音是否準確,靠人工很難迅速判斷,但在AI技術的協助下一目了然。」

學而思網校AI研發負責人彭守業介紹,最新的AI功能能實現在線多人角色扮演,比如在一堂英語課上,會有分角色朗讀的環節,三個學生可能來自全國甚至全球:大灰狼的扮演者在新疆,小紅帽在上海,而外婆在美國。結束後,AI會自動評判朗讀的分數,成績好的,還會自動點贊。

不到一年,KK已經習慣了在線英語學習,面對自己熟悉的iPad、耳麥,在家裡和老師展開語音對話、互動小遊戲、連麥、搶答,即時看到語音打分,收穫小星星……孩子的學習熱情在和老師的緊密互動,以及表情識別、語音識別等AI的後台運作之下,被積極地調動起來。

對00後這代「信息化原住民」來說,「老師不在面前是否影響學習」根本不能稱為問題。信息化和智能技術在生活中的滲透,讓他們早已習慣了在手機里和同學交流,習慣了視頻和語音的交互方式,也習慣了在遊戲的虛擬現實中社交、挑戰和學習,對他們來說,在線上課的老師們,沒有了三尺講台的限制,反而更加有趣、可親。

學而思網校新入職教師的必修課之一,是掌握語言的表達、動作和表情的展開,這些都有明確的標準。學而思網校師資培訓負責人朱韜要求老師有自己的表現力和颱風,「如果講到某個地方,學生的專註力曲線沒有變化,或者下降了,你就要反思是哪裡講得不好,並進行適時的互動,做一道題,或者讓大家做個小遊戲。」

VR技術已經應用到各類課程和益智娛樂項目。

00後更需要「個性化體驗」

————————

王翠艷保留著特米多的十多次學習報告,報告來自AI技術,除了答題正確率、答題速度,更重要的是,由AI老師在課堂上實時根據孩子的聽課狀態生成專註力曲線,曲線顯示出特米多專註力一直表現良好,王翠艷認為這絕不僅僅是因為技術所帶來的趣味,更在於主講老師呈現的學習效果:「將一個數學知識主題,分解為由淺入深的六道題,每一道都用一個小故事來引入,每一道題完成後,都會進行一個小互動,再給與金幣的獎勵。」

紮實的學科知識、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專業化的教學方式,一旦和在線技術結合,給孩子帶來的就是更集中的注意力和高效的學習成果。上課時被老師高頻次的點名和回應所帶來的師生之間的「心靈溝通」,也成為特米多愛上網校課程的重要原因。

00後顯然比任何一個世代都更在意來自他人的關注。信息化技術帶來的是各種個性化的體驗,大數據的運用,讓新世代獲得的個性化體驗遠遠超過他們生於後工業時代的父母一輩。強烈的個性化需求,也給享有信息化技術優勢的在線教育帶來了極大的生存空間。

相較之下,線下課堂里老師很難照顧每一個孩子的舉手回答,在學而思網校的課堂上,老師一旦提出問題,右側的聊天框中幾乎同時出現每個孩子的回答,老師一一報出他們的名字,給予積極的回應,甚至「請給我放一個禮花吧!」的鼓勵需求,在在線課堂上也是能被滿足的。

放禮花是KK提出的,但KK的母親謝城南更看重輔導老師的學習跟進,這直接戳到了在職媽媽的痛處。輔導老師將學習場景進一步延伸,督促孩子轉化和吸收課堂知識。這點對王翠艷來說同樣安心:一個主講老師的課堂可能有許多孩子同時上課,但配合的輔導老師有十幾個。輔導老師要隨時回應孩子在線提問、批改作業的需求,甚至要進行知識拓展和心理輔導。

信息化技術帶來的是各種個性化的體驗。

學而思網校的輔導老師們時刻關注著孩子或家長發過來的信息,「因為孩子的問題是隨時發生的,一旦沒有得到及時反饋,學習興趣就可能受到影響。」但在AI技術的幫助下,這些問題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學而思網校小學語文教研教學負責人司軼暘老師介紹,在學而思網校的大語文課程中,AI老師將不僅作用於課堂,更能極大的解放教師的精力。比如在語文作文的批改上,對基本立意、語句結構、錯別字、標點符號的使用規範等問題進行基本評判,再通過輔導老師來解決更上層的文章內涵、語言優美等問題。在AI老師的加持下,輔導老師能將更多的精力作用於教育的本質問題,即對思維、能力、審美、品格的深層次影響上。

作為學而思網校最早的一批講師,朱韜見證了從95後到00後的孩子對在線教育態度的改變。00後不僅表現為課堂紀律更好,而且集中地表現為孩子自我表達的熱情和意願大大提高,他們擅長通過互聯網獲得信息,拋出自己的觀點,並且,開始對老師的觀點提出挑戰和質疑。

教育在信息時代全場景、全方位的包裹之下,從知識和技能習得的初級階段,開始向教育的本質無限接近。

作為學而思網校的「AI老師之父」,彭守業說,AI技術的加入,能讓線上教育實現對線下教育在體驗上的超越。最典型的數據是學而思網校課程的完課率已經和線下基本持平了。

而朱韜則預測,終有一天AI將成為孩子們最知識淵博、無處不在的老師。到了那一天,緊跟在00後的10後,將會學習更多、質疑更多、進步更大。

彭守業與他的團隊。

學而思網校「AI老師之父」彭守業:

「每一個00後都會有一個AI老師」

新周刊:您的理想是給孩子們創造一個AI教師?

彭守業:我做人工智慧10多年了,從中科院自動化所畢業之後,在百度和阿里巴巴工作了很長時間,後來創業做兒童陪伴機器人,去年夏天才來到學而思網校。我來之前,學而思網校還沒有人工智慧的應用。我跟學而思網校的總經理說,我可以給學而思網校搭建起一個人工智慧平台,給中小學生創造一個人工智慧老師。當時總經理問我:你是要做具體工作還是要挑大樑?我說:當然是挑大樑!然後,我就自願降薪來學而思網校了。

新周刊:是什麼動力讓你投身兒童教育?

彭守業:作為父親,我遇到很多兒童教育場景的痛點。我們家之前用的是一個互聯網品牌電視,我女兒對電視說:我要看小豬佩奇。但電視卻識別不出來,我試了一下,卻識別出來了。當時我就知道,通用的中文語音模型都是用成年人的語音素材來建模的,但兒童還沒有度過變聲期,聲音不一樣!英語識別和測評中更是有同樣的問題,並沒有針對兒童的模型。

新周刊:後來您發現學而思網校是能做兒童語音模型的?

彭守業:是的。來到學而思網校之後,更加確認了我的想法,要開發兒童教育的人工智慧產品,必須進一個兒童教育的公司。有很多大平台的數據量很大,但數據不是細分的K12(中小學)教育專屬的數據。2017年7月,我在學而思網校開始做語音模型時,英語的語音標註文本已經有一千多萬條,時長突破1.5萬小時,光中國孩子讀「niceto meet you」這一條的語音,就有幾萬條。

新周刊:人工智慧會用到哪些教育場景?

彭守業: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首先被顛覆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有規律的流水化作業。比如聽寫單詞、聽學生背誦課文、批改有標準答案的作業,都是簡單重複性的勞動。這些場景,在我進入學而思網校之前,都已經思考過一遍了。我們現在還要做更有難度的,比如人工智慧批改數學的主觀題、批改語文作文和英語作文。不過,這都不是我最興奮的地方,當我們團隊把中文語音交互的測試版做出來時,我帶回家讓我閨女再說:我要看小豬佩奇。我們的產品就識別出來了!(說著,一臉興奮的彭守業在手機里翻出當時錄下的視頻來。)孩子從小就喜歡用語音功能,但不是一般的智能電視公司能搞定這個事的。

對現在的孩子來說,使用電腦、iPad、智能手機來進行學習,是一項基本的能力。

新周刊:語文、數學、英語,人工智慧最適用於哪門課?

彭守業:需求最大的是英語教學。不久前google發布了一個AI機器人,這個機器人給餐館打電話訂餐,餐廳的人完全分辨不出來它是人工智慧。下一步我們的AI英語老師也可以跟小朋友進行多回合、開放性問題的對話,(過程中)孩子可能並不知道是人工智慧在跟他對話。英語評測是應用得最多的功能,很多家長也測試了自己的英語水平。從學而思網校的經驗來說,AI老師對互聯網教學的改變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解決效率問題,釋放輔導老師的重複勞動,將更多精力放在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能力培養方面。另一個是增加課堂上的互動,提高學生的樂趣。很多學生會因為課堂上的這些互動,AI老師對他們的評分而更專註於學習。還有一些性格靦腆的孩子不敢跟老師對練英語,但他們跟AI老師對話就完全沒有壓力了。

新周刊:引入了人工智慧技術後,在線教育在未來會怎麼演變?

彭守業:我做智能語音交互這些年,專註過兒童陪伴機器人,不管是互聯網大平台還是新興的兒童陪伴機器人,都沒有讓我感覺到人工智慧在改變教育,直到我來到了學而思網校,用AI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學而思網校主講老師們的授課的流程,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樂趣,即使是數百人的大課,AI老師也能實時識別甚至回答孩子的問題,給孩子鼓勵。在學而思網校,主講老師負責傳授知識,輔導老師負責習慣培養及能力養成,AI老師負責有趣和實時響應。但這還只是開始,馬上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會有一個AI老師,而且是專屬於自己的AI老師,孩子們可以隨時隨地問數學問題,批改你的作文,陪你練習口語……個性化教學,是AI老師在未來最重要的優勢。我們國家多少年來都注重因材施教,這將會在教育行業的AI時代實現。

新周刊:您剛才說,人工智慧將對教育行業有深遠影響?

彭守業:會對教學方式產生「顛覆」。我們不能說明年或者後年能顛覆到什麼程度,但人工智慧在學而思網校的應用,已經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了老師的授課效率,而且開始改變老師的教學流程,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這讓我感覺到我們的團隊在「書寫教育行業的歷史」,希望我們的努力能為教育行業的發展留下點什麼。

本文來自新周刊微信公眾號。《新周刊》創刊於1996年8月18日,以「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為定位,享有傳媒界"話題策源地"的美譽。關注新周刊公眾號(id:new-weekly),每天了解最新銳的話題和生活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峰火文創 的精彩文章:

陳少峰教授談文化產業的五個驅動力

TAG:峰火文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