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七年中國500強各省變化榜:廣東上海的跨越,山東天津的沉淪

七年中國500強各省變化榜:廣東上海的跨越,山東天津的沉淪

引子:2018年7月10日發布了最新的《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中國500家上榜的上市公司總營業收入達到了39.65萬億元人民幣,較去年上漲18.22%,凈利潤更是達到了3.48萬億元,增長24.24%。今年上榜公司的年營收門檻為138.64億元,繼去年首次突破百億之後,提升了22.44%。和上年一樣,全國共有29個省區有企業進入2011中國企業500強,只有西藏、寧夏、澳門沒有企業入圍。(2011年統計口徑不含港澳台,2018年統計口徑不含台灣)。

正文

大規模增加組(4省)

廣東:2011年為37家,2018年為66家,增加29家。

點評:廣東省多年來穩居中國總量第一,連續28年居全國首位。廣東創新能力突出,一大批創新型企業、一批世界級企業在深圳問世,成為引領廣東乃至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股重要力量。廣東的世界500強:平安保險(深圳)、

華為(深圳)、南方電網(廣州)、正威國際(深圳)、招商銀行(深圳)、廣汽集團(廣州)、萬科(深圳)、恆大(廣州)、美的(佛山)、碧桂園(佛山)、騰訊(深圳)。

上海:2011年為30家,2018年為56家,增加26家。

點評:上海市是全國經濟中心,gdp第一城。城市經濟實力非常強大,有上汽、交行、浦發、捲煙,上交所等等骨幹企業。近年來,許多南方省份500強總部遷入,如浙江的快遞幫和福建的地產幫。

北京:2011年為100家,2018年為114家,增加14家。

點評:北京多央企,吃的是政治資源。總部經濟過高,所以儘管北京市屬企業並不如何強大,gdp卻接近上海。

福建:2011年為9家,2018年為18家,增加9家。

點評:地產幫興起,廈門、泉州、福州三足鼎立。

小規模增加組(5省)

湖北:2011年為8家,2018年為12家,增加2家。

點評:武漢的產業很明晰。主要是國企強。汽車、鋼鐵、光電、生物製藥、商業、石化等等,在全國都有一定競爭力,算起來,還是足夠支持這個gdp產值的。

江西:2011年為5家,2018年為6家,增加1家。

點評:GDP不高,多資源型企業。

雲南:2011年為8家,2018年為9家,增加1家。

點評:2017年增速前四名的貴州、西藏、雲南和重慶,都屬於中國西南地區。四川增長速度也達到8.1%,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區位較差,有明顯進步。

吉林:2011年為2家,2018年為3家,增加1家。

點評:東三省目前水分應該擠壓得非常接近真實了。東三省的弄虛作假,在2013年就有報道。2015年中央巡視組更直接通報。這兩三年算是擠水年。吉林省逆勢增加1家500強,不容易。

內蒙:2011年為6家,2018年為7家,增加1家。

點評:多資源型企業。

不變組(5省)

山西:2011年為9家,2018年為9家,不變。

點評:多資源型企業。山西長期以來一煤獨大,隨著工業轉型向縱深推進,非煤產業成為山西省新的經濟增長。

貴州:2011年為2家,2018年為2家,不變。

點評:在最新的500強排行榜中,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中天金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榜,其中貴州茅台位居130位、中天金融居422位。

海南:2011年為2家,2018年為2家,不變。

青海:2011年為1家,2018年為1家,不變。

新疆:2011年為4家,2018年為6家,不變。

小規模減少組(8省)

廣西:2011年為4家,2018年為3家,減少1家。

甘肅:2011年為3家,2018年為2家,減少1家。

安徽:2011年為12家,2018年為10家,減少2家。

湖南:2011年為6家,2018年為4家,減少2家。

點評:長沙的gdp歷來被質疑,質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2005年到2010年時期,那種爆髮式增長,的確存在一定問題。500強數量配不上其GDP的高度。

四川:2011年為10家,2018年為8家,減少2家。

黑龍江:2011年為6家,2018年為2家,減少2家。

點評:由於整體營商環境不佳,民營經濟相對弱小,市場經濟基礎薄弱以及人口結構失衡和人口凈流出等因素,東北經濟發展後勁顯得不足。

重慶:2011年為10家,2018年為7家,減少3家。

點評:重慶規模工業,這些年增幅最大的,除了代工,居然在鋼鐵、鋁材、水泥這種國家明確去產能的幾個行業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陝西:2011年為8家,2018年為5家,減少3家。

大規模減少組(7省)

遼寧:2011年為16家,2018年為10家,減少6家。

點評:東北經濟今年多受詬病,遼寧退步最明顯。

浙江:2011年為44家,2018年為36家,減少6家。

點評:受房價過高影響,大量製造業退出500強。

河南:2011年為15家,2018年為7家,減少8家。

點評:河南人口近億,gdp人均看的確不高。鄭州的支柱產業,是重污染高能耗的煤化工和鋁業。加上代工。500強大減,資源型企業盈利能力較差。

河北:2011年為20家,2018年為11家,減少9家。

點評:受環境保護影響。近年來由於河北產業結構「去產能」的影響以及環境整治帶來的陣痛,京津冀地區在全國經濟版圖所佔比重不升反降。

江蘇:2011年為49家,2018年為33家,減少16家。

點評:大量製造業退出5000強。

天津:2011年為22家,2018年為5家,減少17家。

點評:受之前數據造假影響。天津民營經濟比重低、規模小、活力不足。而政府所屬的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長期投資重化工業,這導致重化工業在天津經濟中比例過重。

山東:2011年為52家,2018年為24家,減少28家。

點評:山東GDP高居全國前三,500強減少一半,或數據有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城市文化觀察 的精彩文章:

武漢市:聚焦三大高新技術領域,加速推進長江新城發展
武漢長江主軸重要結點,武湖最新規划出爐

TAG:城市文化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