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震對北方寒冷地區水渠的影響

地震對北方寒冷地區水渠的影響

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大凍土國,季節凍土區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區,約佔國土面積的53.5%。同時,中國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西北和華北地區在多條地震帶上。因此,中國北方寒冷地區水渠工程建設,不僅要考慮凍土的特殊性,還要考慮地震作用的影響,以保證生命線工程水渠在地震之後能正常運行。

季節的更替變化引起氣溫的變化,而溫度直接影響凍土中的含水量和含冰量,導致季節性凍土凍結層的力學性質存在顯著的季節差異。那麼,北方寒冷地區水渠的地震動力響應會隨季節變化呈現出差異嗎?該文運用凍土物理學、凍土力學、數值傳熱學、高等土力學及土動力學等基本理論,建立了北方寒冷地區水渠的水-熱-動力耦合數學模型,並以一監測輸水渠道為例,進行水渠地震動力響應季節特徵分析。

研究表明,當發生地震時,水渠加速度呈顯著季節差異,渠底和渠頂加速度在溫度環境最低時(1月15日)最大值分別為1.160、1.476 m/s2,在溫度環境最高時(7月15日)其最大值分別為1.360、1.785 m/s2;水渠速度無顯著差異,渠底和渠頂的水平速度在1月15日最大值分別是0.145和0.149 m/s,7月15日其最大值分別是0.146和0.150 m/s;在地震結束後,水渠發生殘餘位移並呈傾斜分布,渠堤出現較大的相對位移,7月15日水渠最大位移為5.6 c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業工程學報 的精彩文章:

江蘇省農田植被凈碳匯分布狀況

TAG:農業工程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