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每天按摩身上的五個大穴位,讓濕氣帶來的病症慢慢消失
最新
07-15
別看夏天的日照充足,但是降雨量非常多,導致氣候變得潮濕,同時也讓人的皮膚感到不舒服。這不能全部怪罪天氣原因,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體內的濕氣在作怪。要想趕出這些濕氣也不是太難,找准身體上的這些小穴位,經常按摩就能讓濕氣乖乖出來。
體內的濕氣過多,就會引發出不同的病症,最有代表性的是口臭、虛胖、經常胃脹、四肢冰涼。想要緩解這些癥狀,除了要在飲食方面做好控制外,還可以按摩遍布在人身體上的穴位。人身上的幾個大穴位有百會穴、大椎穴、神闕穴、陰陵泉穴和湧泉穴。它們依次分布在頭頂正中央、頸後與背部交接而凸出來的骨頭下面、肚臍眼處、小腿內側膝蓋下方和腳底掌心中間凹下去的地方。
它們分布的位置不同,使用的手法也不同,同時各個部位起到的作用也不同。百會穴的按摩方法是敲打或搓揉,到感覺發熱的程度即可,它的療效是消除濕氣帶來的頭暈頭痛。大椎穴的按摩方法是把手交叉用大拇指來回揉擦,擦至發熱,它的療效是緩解頸肩疼痛,驅除濕氣。神闕穴主要是按順時針的方向揉,然後用艾草熱熏或熱水貼敷,它的療效是緩解腹痛腹脹、健脾去濕。陰陵泉穴主要以點按為主,早晚各按摩一百次,它同樣也可以用艾草來熏,它的療效是緩解濕氣帶來的膝蓋疼痛,腿部行走不便,達到舒筋活血的效果。湧泉穴的按摩手法是點揉,用大拇指用力按住然後有順序的揉,揉到有一種酸痛感即可。
這些按摩的小方法你都學會了嗎?不同的穴位對應著不同的癥狀,當濕氣在身體里四處搗亂時,你可以認清癥狀,找准穴位,簡單的按摩就能把它們趕跑。 小編說的有道理嗎?歡迎留言或點擊關注,謝了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