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振寧出席清華物理系慶典:「培養一流科學家為何不太成功」

楊振寧出席清華物理系慶典:「培養一流科學家為何不太成功」

7月14日,清華大學舉行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學堂班10年慶典活動暨拔尖人才培養論壇」。澎湃新聞記者廖瑾 實習生 吳淑斌 圖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回應「錢學森之問」,清華大學學堂物理班2009年9月正式實施。

7月14日,清華大學舉行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學堂班10年慶典活動暨拔尖人才培養論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出席慶典並拋出了中國「培養一流科學家為何不太成功」的問題,希望引發更多人的思考。

「第一,是否有這樣的現象?為何存在這樣的現象;第二,是否有可以改進的地方?第三,這個問題是否重要?是否值得我們進行研究?」楊振寧說。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清華大學了解到,楊振寧曾參與基礎科學班、學堂物理班工作,2004年秋季學期,楊振寧為物理系大一新生授課,每周4學時,並安排親自答疑時間。

清華大學物理系系主任王亞愚透露,2018年學堂物理班將有新變化,更名為「葉企孫班」。

他向澎湃新聞介紹:「葉企孫班將有兩個變化,第一,改變以往大一一年預備班的方式,希望從選拔階段就能將全國最好的高中生招入葉企孫班。第二,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到葉企孫班的學生培養、師資聘用方面。」

據介紹,清華大學物理系基礎科學班創建於1998年,2008級進入學堂計劃。基礎科學班畢業生中繼續深造的人數比例穩定在90%左右,目前已有5名同學獲得美國Sloan獎。10年中已有7屆共154位同學從學堂物理班畢業。

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院士表示:「清華大學堅持『三位一體』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實施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的三位一體培養模式,努力增強培養方向的多樣化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只有根基紮實,才能有原始創新,有引領世界的成果」。

清華大學數理大類首席教授、清華學堂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對基礎科學班做了更為詳細的介紹。他指出,基礎科學班始終堅持「寬口徑、厚基礎、強實踐」的辦學方針,其人才培育特色主要體現在「強化數理基礎、開展本科生科研訓練、學生擁有多次選擇自由、配備雄厚師資力量」四個方面。

目前,基礎科學班9班的55名畢業生中,有17人在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一流機構中任教職。學堂班則「繼承了基礎科學班的育人特色,但更加重視學生對物理基礎研究的興趣與能力,強調學生的主動性。」朱邦芬教授如是說。

目前,基科班和學堂物理班已成為清華物理系學術聲譽的一張「名片」。

7月15日-21日,清華大學物理系還將舉辦斯隆論壇、交叉學科論壇、物理論壇、數學論壇、計算機論壇、天文論壇和行業論壇等校友活動,近70位基礎科學班和學堂物理班校友返校,和參會人員分享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經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朝鮮播長篇「金特會」紀錄片,稱金正恩為「傑出的世界領袖」
鮮言34億,北八道56億:天價罰單都沒繳款,當事人成老賴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