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詩三百首,最愛王摩詰

唐詩三百首,最愛王摩詰

唐朝是盛產詩歌和詩人的朝代,成就最大的有三個人: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唐詩三百首》中,收錄了77位詩人共311首詩,其中杜甫38首、王維29首、李白27首,可見這三位詩人的影響力。自古文無第一,我們不能說哪位詩人更牛叉,只能從個人喜好做評判,李白太狂、杜甫太悲,老石最愛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王維受家庭影響,自幼信佛,他的名和字都取自佛教《維摩詰經》。

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的詩需要一個人靜靜地讀,去慢慢感受詩中的禪意。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是王維最著名的一首詩,詩的第三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堪稱千古名句,走到水的盡頭無路可走了,好比人生某個階段陷入低谷,走入絕境,消極的人要麼自怨自艾,要麼沮喪而返,但從容淡定的詩人卻能夠「坐看雲起」,顯露了既來之則安之,淡定從容的平和心態。指引世人身處絕境也不要失望,可能這正是希望開始的地方。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是王維的山水名篇,情景交融,動靜結合,於詩情畫意中寄託著詩人不隨波逐流,喜愛大自然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又一傳世佳句,老石的曾用網名「石上流」正是來源於此。

王維信佛,詩中用了大量的「空」字,「空」,我們最熟知的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孫猴子的法號是「悟空」,大乘佛法最根本的原理就是「空」,「空」乃眾生破迷啟悟,轉凡入聖的關鍵。王維詩中的「空」字就像繪畫藝術的留白,讀者在欣賞的過程中,把自己的心情揉入詩作,獨自悠遊於藝術所賦予的空靈氛圍中,讓塵世漸行漸遠……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春天夜晚,寂無人聲,芬芳桂花,輕輕飄落。青山碧林,更顯空寂。明月升起,驚動幾隻棲息山鳥。清脆鳴叫,長久回蕩空曠山澗。王維在他的山水詩里,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這首詩也是這樣,詩中所寫的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顯了春澗的幽靜,詩人若沒有空靈的心態,是無法寫出如此空靈的詩句的。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空山不見人的」「空」是「空曠」之意,正面描繪了鹿柴附近傍晚時分,深山裡寂靜深幽、杳無人跡的景象,展現的是大山幽靜、不聞人語的情境,表現寧靜幽深的境界。一個「空」字,渲染了空寂清冷的氛圍,表達了隱居者的心無功名的安閑心境。它們讓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擺脫塵世之累的寧靜心境,欣賞到在寂寞時方能細察到的隱含自然生機的空靜之美。

王維的好詩還有很多,一篇文章肯定說不過來。南懷瑾寫過一副對聯: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喜愛王維的詩,實質上是喜愛王維不為世俗煩擾,超凡洒脫,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生活狀態,王維中年之後做到了,老石心嚮往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石說 的精彩文章:

老石說西遊之八戒戲三星

TAG:老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