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作為旅行者的小說家,他們如何描述這個世界?

作為旅行者的小說家,他們如何描述這個世界?

許多最好的遊記作者都是小說家,比如寫《在中國屏風上》的毛姆,寫《印度三部曲》的奈保爾,當然還有創造了栩栩如生的印度叢林世界的吉卜林。那麼,保羅·柯艾略、卡爾維諾和伊恩·弗萊明是怎麼看待他們所遊歷的這個真實世界的?剛剛出版的這三本新書告訴你答案。

朝聖

[巴西]保羅·柯艾略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一切都從一次旅行開始。1982年,保羅·柯艾略和妻子買了一輛賓士,從南斯拉夫開車前往德國。在達豪集中營舊址門口,他感到自己好像看到了一個身影。兩個月後,他在阿姆斯特丹再次見到了這位神秘人,這次,陌生人主動上前,與柯艾略打了招呼。

他是一名猶太商人。從那時起,他成了柯艾略的人生導師。在柯艾略的著作中,他被稱為「J」或是「我的師傅」。正是在這位J的指引下,柯艾略回歸了天主教,還接觸了一個名叫RAM的神秘組織。受到這個組織派遣,柯艾略於1986年出發,踏上了聖地亞哥之路。這條跨越比利牛斯山脈的中世紀苦修和朝聖之路,柯艾略走了3個多月,1987年,他根據此次旅行,寫作並出版了《朝聖》。

這也許是柯艾略個人的《牧羊人奇幻之旅》。書一開始,描述了在巴西一座山頂上發生的神秘宗教儀式,在那裡,RAM通過J派遣給柯艾略一個任務,要他在聖地亞哥之路沿途尋找一把失落的寶劍,以證實自己信仰的純潔,作為自己得以正式加入RAM的信物。在旅途中,柯艾略還有一位名叫Petrus的嚮導,不僅為他引路,更引導他的精神。他教導柯艾略如何磨練直覺,驅趕心魔,感受更多上帝之愛。

聖地亞哥之路深受徒步者喜愛,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

RAM的拉丁語意為「羔羊的王國」,據柯艾略說,這是一個成立於1492年的的天主教團體,研究神秘的符號語言。讀者自然要好奇了,RAM到底是個怎樣的神秘組織?

不過,當你意識到柯艾略小說家的身份時,答案就顯得簡單直接了:RAM從頭到尾,都是作家虛構出來的。甚至連貫穿全書的J和Petrus,又有幾分是真實?幾分是作者幻想出來的對話對象呢?還有研究者認為,柯艾略也許根本就沒有走完朝聖之路,而只是完成了這趟旅途的一小部分。

不過,對於《朝聖》這本書來說,這一切根本不重要。至少在書里,柯艾略走完了聖地亞哥之路,也走完了他自己心靈的朝聖之旅。在書的最後,柯艾略說自己發現了「我那把寶劍的秘密」,並最終下定決心,要實現童年的夢想。「一開始,我覺得朝聖之旅這個想法很蠢。接著,當我習慣它時,我便被它吸引了。最後,當我抵達聖地亞哥之路的盡頭的孔波斯特拉時,我想,我要拿我這一生怎麼辦呢?就在那時,我決定,要做一名作家。

而且,我們又怎能斷定這不是真實的旅途呢?2006年,朝聖之旅完成20周年時,作家租了一輛車,重走了這條路,並遇到了無數因他的作品而來到聖地亞哥之路的書迷們。而J,也在作者的筆下,數十年來一直不停地絮絮叨叨呢。

收藏沙子的旅人

[意]卡爾維諾

譯林出版社

「大腦由眼睛開始。」在《收藏沙子的旅人》中,卡爾維諾這樣聲稱。而在一次電視採訪中,他也談到,「收藏者的經歷可以是……一場存在主義冒險,在物品中尋找自我的過程,在探索世界的同時收穫自我意識的覺醒。」

《收藏沙子的旅人》出版於1984年,是卡爾維諾生前最後一本出版作品。第二年,作家便溘然長逝。因此,本書也許也可以看作是作者一生的旅行總結。通過書中的三十八篇短文,我們跟隨他漫遊世界。

即便是一本旅行隨筆集,你依然可以從中發現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迷宮般的寫作方式。卡爾維諾用無盡的想像力超越了這些文章本來的局限,既從沙子收藏中看見旅人走過的世界,也在讀書和旅行中看見大千萬象的存在之核。

書名來自於書中一篇文章的標題,這篇文章描述了卡爾維諾在巴黎看的一場奇怪的展覽,展品千奇百怪,有牛鈴、陶笛、火車票、衛生紙包裝、青蛙標本……「收藏的魅力在於它對收藏衝動的揭示和掩蓋。」作者總結道。而你也許能在另一篇有關日本的旅行隨筆中發現他的名作之一,《寒冬夜行人》的痕迹。一個高明的小說家總有辦法,在非虛構寫作中模糊現實與想像的邊界。

就像讀卡爾維諾的小說一樣,閱讀本書絕不是輕鬆的體驗,《衛報》說得對,「閱讀《收藏沙子的旅人》,就像進入卡爾維諾異想天開而又激情澎湃的大腦……這部文集能夠改變你觀看世界的方法。」

驚異之城

[英]伊恩·弗萊明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伊恩·弗萊明有一個哥哥,叫彼得·弗萊明,是一位旅行作家,出版過兩本關於中國的遊記作品《獨行中國》(One』s Company)和《韃靼來信》(News from Tatary)。不過,伊恩·弗萊明本人也寫過一本遊記,便是這本《驚異之城》。

1959年,弗萊明接受了英國《星期日時報》的委派,用五周時間環遊世界,撰寫報道。1960年,他再次出發,這次是環歐旅行。而本書便是這兩次旅行的產物。這是個剛剛經歷過二戰,既滿目瘡痍,又蓄勢待發的世界。然而對於旅行作品來說,這又是個低谷。理查德?伯頓、斯坦因、吉普林……這些既充滿冒險精神和廣博學識,又擁有生花妙筆的作家的時代正在變成過去式。因此,弗萊明的這部作品,正給我們這些後來者一個窺探50年代世界的窗口。

和他做記者的哥哥不同,這位創造了007系列故事,曾供職於情報部門的作家,寫起遊記來,別有精彩之處。在《驚異之城》中,弗萊明一上來就坦承自己是一個拙劣的旅行者:「不喜歡博物館和美術館,受不了在政府大樓吃午飯,對訪問診所和移民安置點更是毫無興趣。」他真正感興趣的是「離開寬敞明亮的街道,走進身後的小巷……尋找一座城市隱秘而真實的脈動」。他前往當時世界上最讓人興奮的城市,香港、澳門、拉斯維加斯……他是一名驚險小說家,在旅行中也「習慣了以一個驚險小說家的目光觀看世界」。

在東京的弗萊明

也因此,在旅行中,他最感興趣的對象是人,每到一處,他都設法拜訪到當地有影響力的人物,在香港,他住在渣甸洋行總裁的別墅里;在澳門,他拜訪了當時的「黃金大王」;在洛杉磯和芝加哥,他訪問了《花花公子》總部和知名的犯罪新聞記者;在日內瓦,他到卓別林家裡做客……作為一位天才小說家,他捕捉了他們的故事,並將它們栩栩如生地搬到紙面上。而如果你是邦德小說的忠實讀者,也許也可以在這些人物和場景中,找到小說故事的蛛絲馬跡。

作者:錢成熙 編輯:錢成熙

本文為澎湃新聞 | 私家地理原創文章,歡迎轉發朋友圈,轉載請先獲得授權。

你可能還會感興趣:

從傳教士到探險家——外國人的中國漫遊記 | 書單

最快的旅人都在步行 | 書單

這六位女性旅行作家的作品值得一讀 | 書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私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張家界落成世界最高蹦極平台,西敏寺新藝廊開幕

TAG:私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