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海明威《老人與海》

讀海明威《老人與海》

海 明 威

秋之

韻語

海明威說:「寫作,在最佳情況下,是一種孤獨的生活」,「假如他的確是個好作家,就得每天面對永恆」。非常精闢。

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文 | 張建鵬

01

海明威,《老人與海》,

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和篇章。

可長期以來,我一直沒有讀過。

最近,我讀了這部中篇小說。

當然,還有與它一起的集子。

讀後,還是非常感慨的。

不像有的作品,名聲很大,卻不容易讀。

或者作品本身就名不符其實。

《老人與海》不是這樣。

讀完後,給人一種震撼。

讓人有一種久久回味的感覺。

為主人翁的命運感嘆,

還是為老人的奮鬥精神鼓舞,

似乎都有。

讀這本小說集最主要的感覺莫過於寫作風格了。

有一種感覺縈繞在我的心懷。

就是那樣一種平素的、白描的、舒緩或激烈的,

總之,都非常的自然。

整個畫面就在你面前徐徐展開。

然後,作者給你娓娓道來,

惟妙惟肖地講述著主人公的故事,

如臨其境。

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

或為之哭泣,或為之歡欣。

好久不讀小說了,感覺也遲鈍了。

但這次不同,

這種美妙的感覺有些讓人流連忘返。

記得很久很久以前,

讀契訶夫的小說時就是這樣一種感覺。

那真是一種享受。

02

作品寫得好。

有這樣的感覺效果恐怕與譯者有很大的關聯。

在某種意義上說,

譯者有二次創作的功勞。

翻譯講究信達雅。

翻譯小說更是要講究風格和文采,

著實不容易。

應該說,《老人與海》的譯者李育超功不可沒

小說集還收入了海明威的其它小說,

譯者還有於曉紅,也譯得不錯。

我想,

雖然我只讀了海明威的這一本小說集,

但這也足以顯現出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了。

開門見山,注重細節、

多用對話、筆鋒犀利冷峻等等,

都是它的寫作特點。

題材上自然是美國帶有原生態的生活了,

有一些粗狂的感覺。

難怪人們把海明威的寫作說成硬漢文學。

據說,

這也正好迎合了美國人的精神追求,

自然受到美國人的追捧。

03

海明威憑藉著《老人與海》

1953年獲得美國普利策小說獎,

1954年獲得若貝爾文學獎。

想來是當之無愧的。

我認為,最奇妙的應該是

海明威在若貝爾獎領獎時的書面發言。

言簡意賅,思想深邃,幽默詼諧。

當年,由於海明威身體的原因,

不能親自去瑞典斯德哥爾摩領獎,

便委託美國駐瑞典大使在領獎會上宣讀這篇東西。

其中一些詞句讓人深思。

比如,「寫作,在最佳情況下,

是一種孤獨的生活」,

「假如他的確是個好作家的話,

就得每天面對永恆」,

「對於一個真正的作家來說,

每一本書都應該是他繼續嘗試挑戰極限的新起點」,

並說「運氣極佳時,他會成功。」

他還說「作家應當把自己要說的話寫下來,

而不是用嘴說出來。」

04

海明威還有許多其他的優秀小說集,

如《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

《非洲的青山》《喪鐘為誰而鳴》等等。

大都有硬漢的文風

讓他成為美國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

在他的寫作中,自有他成功的原因。

借用他在一篇小說中的話就是,

「要寫你熟悉的東西」。

所以,他的作品與

他的記者生涯和經歷密切相關。

正是這樣,

他寫出了這麼多的優秀作品,

以致成了美國人的驕傲和精神的豐碑。

順便說一句,

海明威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曾來中國

訪問了桂林、重慶、成都、昆明等地,

受到了當時國民政府皇家般的接待。

蔣介石夫婦以及許多重要人物都與海明威見了面。

據說當時國民黨封鎖共產黨與外界的接觸,

但王炳南妻子王安娜

還是秘密安排了海明威與周恩來的會面。

這也算是海明威與中國人民的緣分吧。

2018/3/16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之韻 的精彩文章:

TAG:秋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