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內問題不解決 美國咋對外撒潑都治不了病

國內問題不解決 美國咋對外撒潑都治不了病

近日,美方突然公布了擬對價值2000億美元從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清單,使貿易戰加速升級。這是一種顯然會傷害中美雙邊貿易,並將危害世界經濟的挑釁行為,我們不禁要問:美方採取如此蠻橫舉措,道理何在?

幾位美國高官近日倒也在不斷重複一套說辭,聲稱美國在對華貿易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中國通過「強制技術轉讓」手段,「盜竊」了美國技術,由此獲得「不公平優勢」。這套說辭來自2018年早些時候發布的「對華301調查報告」,這份報告成了美方制定針對中國航空航天、信息技術、機器人和機械等領域產品加征關稅清單的理由,而之後的2000億美元清單理由則是中國採取反擊措施。

美方這套理由及依此而生的舉動是否站得住腳呢?對於「對華301調查報告」,就連美國自己的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都忍不住站出來駁斥。該所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在知識產權方面,美國恰恰從中國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近十年來,中國付給外國企業的技術許可費用增長了4倍,2017年達到近300億美元,美國是其中最大獲益者,收益增速也最快,2017年增幅達14%。中國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對外支付的知識產權使用費達到286億美元,比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增長了15倍之多。

實際上,美國「對華301調查報告」混淆了微觀層面的技術轉移與宏觀層面的技術擴散。在微觀層面,外資企業對中國企業的技術轉讓主要是「技術使用有償許可」,外資企業的技術所有權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獲得了收益。這種契約是商業談判形成的互利互惠合作,是典型的市場行為,政府無需干預。中外企業的技術合作和其他經貿合作完全是基於自願原則實施的契約行為,多年來雙方企業都從中獲得了巨大利益。這也正是美國每年從中國獲取大量知識產權收益的主要來源。

而在宏觀層面,技術擴散是一種普遍規律,像「阿拉伯數字」擴散到全世界、電力技術普及到每個國家都是技術擴散現象。把「對華301調查報告」的邏輯用在美國自己身上的話,1886年德國人卡爾·本茨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7年後美國人杜里埃造出了美國第一輛汽車,難道說美國「盜竊」了德國的汽車技術?

荒謬的邏輯不會帶來合理的行為。主動挑起貿易戰能給美國帶來經濟好處嗎?當今是全球價值鏈時代,大多數產品都產自貫穿多個國家的價值鏈。如果把全球價值鏈比作一張電網,把消費比喻為燈泡,把生產環節比喻為開關(電門),就會發現,不同國家的燈泡和電門數量各不相同。美國燈泡最多,但電門較少,消費的多,生產的少。美國挑起貿易戰相當於想關掉別國一些電門,但他沒想到自家電門也會被別人關。美國電門總數少,一旦貿易戰成為持久戰,必敗無疑。

美國挑起貿易戰從理由到舉動都站不住腳。之所以在世界面前顯得「不按常理出牌」,實際上是因為理性的大國都不會拿出這樣荒謬的理由和舉措。

美國還有高官聲稱,美國經濟正在「以最好的狀態迎來貿易戰」,論據是高漲的美國股市和超低的失業率。果真如此嗎?當前,美股標普500指數水平超過金融危機前最高水平2倍,銷售數據僅漲了不到50%,衡量美股泡沫程度的關鍵指標「周期調整市盈率」則為32.33,已超過金融危機爆發點時的26.2,說明泡沫巨大。同時,美國失業率雖低,但衡量有多少人處在工作狀態的勞動參與率也連創新低,說明低失業率其實來自於大量的人乾脆放棄找工作了。

貿易戰,美國表面上咄咄逼人,實際上「陰虛火旺」。其國內結構性問題不解決,咋對外撒潑都不能治根。

(賈晉京,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幾位美國高官近日倒也在不斷重複一套說辭,聲稱美國在對華貿易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中國通過「強制技術轉讓」手段,「盜竊」了美國技術,由此獲得「不公平優勢」。這套說辭來自2018年早些時候發布的「對華301調查報告」,這份報告成了美方制定針對中國航空航天、信息技術、機器人和機械等領域產品加征關稅清單的理由,而之後的2000億美元清單理由則是中國採取反擊措施。

美方這套理由及依此而生的舉動是否站得住腳呢?對於「對華301調查報告」,就連美國自己的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都忍不住站出來駁斥。該所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在知識產權方面,美國恰恰從中國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近十年來,中國付給外國企業的技術許可費用增長了4倍,2017年達到近300億美元,美國是其中最大獲益者,收益增速也最快,2017年增幅達14%。中國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對外支付的知識產權使用費達到286億美元,比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增長了15倍之多。

實際上,美國「對華301調查報告」混淆了微觀層面的技術轉移與宏觀層面的技術擴散。在微觀層面,外資企業對中國企業的技術轉讓主要是「技術使用有償許可」,外資企業的技術所有權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獲得了收益。這種契約是商業談判形成的互利互惠合作,是典型的市場行為,政府無需干預。中外企業的技術合作和其他經貿合作完全是基於自願原則實施的契約行為,多年來雙方企業都從中獲得了巨大利益。這也正是美國每年從中國獲取大量知識產權收益的主要來源。

而在宏觀層面,技術擴散是一種普遍規律,像「阿拉伯數字」擴散到全世界、電力技術普及到每個國家都是技術擴散現象。把「對華301調查報告」的邏輯用在美國自己身上的話,1886年德國人卡爾·本茨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7年後美國人杜里埃造出了美國第一輛汽車,難道說美國「盜竊」了德國的汽車技術?

荒謬的邏輯不會帶來合理的行為。主動挑起貿易戰能給美國帶來經濟好處嗎?當今是全球價值鏈時代,大多數產品都產自貫穿多個國家的價值鏈。如果把全球價值鏈比作一張電網,把消費比喻為燈泡,把生產環節比喻為開關(電門),就會發現,不同國家的燈泡和電門數量各不相同。美國燈泡最多,但電門較少,消費的多,生產的少。美國挑起貿易戰相當於想關掉別國一些電門,但他沒想到自家電門也會被別人關。美國電門總數少,一旦貿易戰成為持久戰,必敗無疑。

美國挑起貿易戰從理由到舉動都站不住腳。之所以在世界面前顯得「不按常理出牌」,實際上是因為理性的大國都不會拿出這樣荒謬的理由和舉措。

美國還有高官聲稱,美國經濟正在「以最好的狀態迎來貿易戰」,論據是高漲的美國股市和超低的失業率。果真如此嗎?當前,美股標普500指數水平超過金融危機前最高水平2倍,銷售數據僅漲了不到50%,衡量美股泡沫程度的關鍵指標「周期調整市盈率」則為32.33,已超過金融危機爆發點時的26.2,說明泡沫巨大。同時,美國失業率雖低,但衡量有多少人處在工作狀態的勞動參與率也連創新低,說明低失業率其實來自於大量的人乾脆放棄找工作了。

貿易戰,美國表面上咄咄逼人,實際上「陰虛火旺」。其國內結構性問題不解決,咋對外撒潑都不能治根。

(賈晉京,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過兩天,有個特殊的日子
上合組織正成為「雙構建」的典範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