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聆聽他的時候,更應該讀懂他的音樂人生

我們聆聽他的時候,更應該讀懂他的音樂人生

Adagio affetuoso

 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鳴曲,舒曼民謠小品

Anner Bylsma 

00:00/05:53

格里莫演奏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 No.2

探析勃拉姆斯的音樂人生

勃拉姆斯是德國19世紀著名的音樂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除了歌劇以外,涵蓋了諸多音樂門類,他既是古典主義音樂保護者,同時也在默默地接受著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他的音樂,獨樹一幟,他高超技藝和博學多才使他躋身於19世紀最偉大的音樂家行列。他的一生又帶有傳奇色彩,默默地為了固守一份心底的愛戀,寧願守候一生的孤獨。

Violin Concerto in D, Op.77 - Adagio

 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雙重協奏曲

Vlado Perlemuter 

00:00/09:57

亞歷山大·隆奎奇演奏勃拉姆斯《6首鋼琴小品》

一、勃拉姆斯――古典音樂的守護者

偉大的音樂家約翰內斯?勃拉姆斯1833年5月7日誕生在德國漢堡,父親是一位樂師,因此,勃拉姆斯從小就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7歲開始學習鋼琴,10歲開始學習作曲並顯露了音樂天賦。由於自幼就接受正統的音樂教育,因而古典音樂對他的影響頗深。

勃拉姆斯生活的時期帶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色彩,可他卻執著地推崇著古典音樂。很多作曲家都在尋找突破19世紀的音樂模式,尋找新的方法。但勃拉姆斯卻不然,可以說,勃拉姆斯是德奧音樂史上最後一位帶有古典主義色彩的音樂家。從幼年時期就接受和形成的古典主義思想,是深深印在他的骨子裡的。但是我們說,從唯物主義的角度去看,無論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真正戛然而止,總要有個過渡階段,這個階段或長或短、或顯現或不明顯,但總是存在的。勃拉姆斯就處在古典與浪漫變換時期,雖然他對古典的一再固守與堅持,排斥浪漫主義氛圍,甚至抨擊瓦格納等人的浪漫主義思想,但已經不能扭轉歷史車輪的前行。同時,浪漫主義思潮也帶給他一定的影響,例如他創作的主題如愛情、死亡以及自然景色等都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色彩,從他創作的《匈牙利舞曲》以及很多藝術歌曲就可看到他浪漫主義的情懷。在他的作品中,我們能看到他在嚴肅深沉中有輕鬆幽默,剛硬中附貼著柔和。歡快中略帶憂傷,這種浪漫主義的情懷使他的作品更為優雅淡美、別具一格。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Op. 68 : Adagio - Allegro Non Troppo Ma Con Brio (第四樂章 柔板,稍慢的行板)

 Brahms: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Op. 68 & Six Hungarian Dances, WoO. 1

Bamberg Symphony Orchestra 

00:00/15:46

勃拉姆斯《第五號匈牙利舞曲》

二、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

1869年勃拉姆斯改編出版了《匈牙利舞曲》第一集(共十四首),後來他又出版了第二集匈牙利舞曲集7首,總共為21首匈牙利舞曲,曾經風靡歐洲。這些樂曲原為鋼琴曲,旋律優美、風格獨特,所以被改編成各種演奏形式而亮相演出,很受大眾的歡迎。但在出版後卻遭遇了風波,被人指責並被上訴到法庭,說勃拉姆斯的前14首是剽竊別人的作品,有侵犯著作權問題。但因勃拉姆斯在發表時署名是「編曲」,並沒有寫上自己作品的編號,所以宣判勝訴了。而後7首作品大部分都是自己創作的,避免了被人說「剽竊」之嫌。

事實上,很多從古老民間流傳下來的音樂,除了曲調優美、被人廣泛傳唱外,還存在許多不足,如歌詞、曲調不規整、誤傳造成多樣化,甚至零零散散,的確需要有愛心、有能力的音樂家給予改編和整理,這樣不僅使歷史的、民間的、優秀作品得以流傳和保存,還能使這些寶貴的音樂素材以更新的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由此可見,勃拉姆斯是在做一件於音樂、於社會、於匈牙利有意義、有貢獻的事情。由此想到了我國著名的民間音樂家王洛賓,在大西北生活了近60年,畢生致力於西部民歌的收集整理和改編,也曾經有人指責說有的曲目有剽竊之嫌等等,但廣大人民群眾並不認可這種說法,人們熱愛王洛賓和他的音樂,他那美妙的音樂一直拌著人民的生活前行,為我國的民族音樂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所以,勃拉姆斯的功績也一樣是永垂青史的。

勃拉姆斯並沒有去過匈牙利,之所以能對匈牙利舞曲有這麼高的熱情,應該源於他年輕時結識的好朋友雷門尼及約阿希姆,從他們身上學到和了解了匈牙利豐富的民間音樂以及匈牙利圓舞曲的特點,觸發了勃拉姆斯的創作熱情。他改編的《第五號匈牙利舞曲》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後經小提琴家約阿希姆提高半音改編成小提琴曲後,流傳的更加廣泛,並被卓別林主演的電影《大獨裁者》中作為插曲出現,堪稱經典。舞麴生動描繪了吉卜賽人的勞動和生活,以酣暢豪放的優美旋律將匈牙利「查爾達什舞曲」的特點充分地展現出來。音樂優美動聽又飽含深情,色彩濃郁又富有動感,彷彿匈牙利吉普賽人就在我們身邊翩翩起舞,使我們看到了匈牙利吉卜賽人的生活場景;整部舞曲音樂有張有弛、鏗鏘有力,飛速旋轉的旋律更加渲染了吉普賽人那种放盪不羈、桀驁不馴的性格;描繪出了匈牙利人民火熱、豪爽的性格特徵和縱歌歡舞的熱烈場面。聽了這首舞曲,就會產生令人難忘的感覺。由此可見,勃拉姆斯雖然性格孤僻內向,但他的身心同樣有一種豪放和火一樣的熱情,通過這首作品完全表現了出來;另一方面可看出,勃拉姆斯雖未接觸和體驗過匈牙利民族音樂,卻能完美地呈獻出這麼動聽的、激情的、能夠深刻表達和反映匈牙利人民生活的舞曲,足見他的音樂才能以及他在作曲上花費的心血。勃拉姆斯的偉大之處,在這裡就可見一斑。

Concerto in G Major for Two Mandolins, RV. 532: Allegro - Adagio - Allegro (威爾第:G大調雙人曼陀林協奏曲,作品532:快板 - 柔版 - 快板)

 Boccherini 

Maya Obradovic 

00:00/10:29

三、勃拉姆斯――民歌情結

從很多勃拉姆斯的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民歌的喜愛。他喜歡民間質樸的詩詞,喜歡流傳於民間的古老的小調,把這些不成規矩的、零散的詞曲重新編排後,進行藝術加工,成為可以永遠流傳、永不凋謝而美麗的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是在拯救人類經典的音樂,同我國的音樂前輩王洛賓先生一樣,對民間音樂有著憐香惜玉和勇於保護的情結。勃拉姆斯曾說:「民歌是我的理想」,「改編民歌的工作對我來說是一種滿足」,表現出勃拉姆斯強烈的愛國熱情,以及對民族音樂深厚的情感。經他重新編排後出版的有《兒童民歌集》、《德國民歌》和七冊《德意志民歌》。這些民歌的出版,對促進德國民間音樂的保護、挖掘以及豐富民間音樂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也為他的藝術歌曲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勃拉姆斯共創作了近200首獨唱歌曲,以及很多二重唱和民歌改編曲。其中有很多歌曲融合著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等國民族風格,說明音樂是無國界的,反映出各國人民在精神上與情感上的相通。他還創作了很多更接近於德國民歌旋律風格的藝術歌曲,用如歌如述、自然優美、親切淳樸的旋律,塑造了許多亮麗光鮮、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19世紀70至80年代,是勃拉姆斯音樂創作最活躍的成熟期。德國的統一給他的音樂創作帶來了很大動力和活力,創作情緒空前高漲。主要作品有:《薩福頌歌》、《我的愛情多青春》、《徒然小夜曲》、《你的藍眼睛》、《戀歌》、《曠野孤寂》等。這些歌曲無論是在藝術性、抒情性、新穎性上都非常突出,表現了勃拉姆斯創作思想的開闊,創作手法的新穎細膩,很多歌曲透露出非常豐富的情感,表達了自己思想感情的深沉。但他後期作品卻出現了帶有失望和灰暗色彩的痕迹,如《火精靈》及他最後一部聲樂作品《四首嚴肅的歌》更是帶有明顯的悲觀思想。我們說,任何一部音樂作品都不可能與時代分割開來,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社會動蕩對他創作的影響以及他情緒上的變化。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Op. 68: IV. Adagio, piu andante, allegro non troppo ma con brio

 Brahms: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Op. 68

The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 

00:00/15:57

四、勃拉姆斯――心底的戀情

當勃拉姆斯來到舒曼夫婦面前時,他才只有20歲。20歲是風華正茂的年齡,而當時舒曼夫人克拉拉已經是人到中年,由於舒曼的病情複發,善良的勃拉姆斯為了感恩舒曼的知遇之恩,給予了舒曼和他的妻子克拉拉極大的精神慰藉和幫助。雖然克拉拉比他大14歲,但他認為克拉拉是最完美的女性,對克拉拉產生了愛戀之情。這種戀情實際上就是一種戀母情結,這與他的生活經歷是分不開的。他自小就缺乏家庭溫暖,整天為了生計四處奔波,他的情緒始終是處在孤獨和凄涼中。勃拉姆斯性格沉默,生活圈子很窄,除了克拉拉等幾位摯友外,幾乎和外界沒有多少聯繫。舒曼夫婦對他的知遇之恩讓他非常感激,在舒曼舊病複發後勃拉姆斯勇敢地走進這個家庭,為這個家庭擔當了很多重任,進而對克拉拉產生了愛情。但他深知這種無法公開的戀情只能自我剋制,曾經給克拉拉寫過很多封情書,但他一封也沒有寄出過,在許多年裡勃拉姆斯一直在默默地忍受著愛情帶給他的無比痛苦與折磨,這種複雜的情感我們在他的一些音樂里能察覺出來。他創作的歌曲《曠野孤寂》就是勃拉姆斯在表達情感方面的作品之一。歌聲悠揚、曲調優美,情感含蓄、真切感人,在凝重中顯露哀傷,在失望中又充滿幻想,在孤獨中傾吐自己那莫名的愛情和心聲。勃拉姆斯為了心底的戀情、莫名的愛、堅持一生、孤守一生,甚至終生未婚。雖然同女高音歌唱家產生過戀情,但終因他不肯結婚而離他而去。

1896年他一生中最愛戀的人克拉拉因中風病逝使他陷入了無比的悲痛之中。克拉拉逝世後他寫的、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首作品《11 首眾讚歌前奏曲》,就充分表達了勃拉姆斯對朋友、對摯愛深刻懷念的情感。他用音樂傾訴他的內心獨白,顯露出他面對悲痛無以表達的孤獨,最後終因悲傷過度,於1897 年4 月3 日在維也納逝世。應驗了他選擇舒曼式的「F―A―E」三個音構成的、作為自己人生總結和歸宿的 「自由―然而―孤獨」的格言。

縱觀勃拉姆斯的音樂人生,成績斐然,不愧為一代音樂大師。他以其卓越的成績和才華先後獲得了柏林藝術學院院士、漢堡市「光榮市民」、英國劍橋大學和德國布雷斯勞大學的博士學位。在音樂主張和風格上他追隨舒曼等人的觀點,堅持和固守自己的音樂宗旨,不贊同浪漫主義思潮。但事實上,他也是在慢慢地改變和接受著現實對他的影響,並且把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精神進行巧妙地融合,以他的高超技藝和博學多才躋身於19世紀最偉大的音樂家行列;他一生沉默寡言而又心地善良,他帶著一顆感恩的心,為了一種追求不到的、莫名的愛奉獻、固守和執著了一生。他所以自由,因為他一生未娶,沒有家庭的負擔,可以無拘無束地創作,去完成自己的任何主張和見解;然而他卻孤獨,他所以孤獨,是他性格的使然,也是他執意為了固守一種莫名的、心底的愛戀的必然結局。他對自己人生歸宿的總結是準確的,「自由―然而―孤獨」。我們在解讀音樂家勃拉姆斯音樂作品的同時,更應該讀懂他的音樂人生。

熱門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人愛樂 的精彩文章:

非常適合孩子欣賞的交響樂

TAG:人人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