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自稱「東坡居士」,你知道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嗎?以此為鑒!

蘇軾自稱「東坡居士」,你知道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嗎?以此為鑒!

蘇軾自稱"東坡居士",你知道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嗎?以此為鑒!

歷史上的王安石不光是個大文學家,他抓起政治來也是一把好手,當年他推行的變法就體現了他傑出的政治才能,可惜的是一方面沒有得到皇帝的完全支持,另一方面既得利益的老頑固、老保守,對於變法是極力打壓,使得這次歷史上僅次於商鞅變法的偉大變革,最終只是推行了一段時間,如同曇花一現一般,沒有使大宋徹底的走向興盛。

就有人會問,這變法受到哪些老頑固的抵制了?還真不少,當時宋王朝的幾乎所有文化名人都是反對派,在他們中間,司馬光站在最前面,蘇東坡也是骨幹分子。不過他實在從變法裡面挑不出什麼毛病,就帶著放大鏡去王安石寫的詩里找麻煩。有一天他看到王安石寫的詩面有一句這樣的話"黃昏風雨過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他一看這裡面有文章可做啊。

因為這是一首詠菊的詩,當時的人都認為菊花是不落瓣的。因此他認為這王安石簡直是連常識都不懂,就敢出來作詩丟人現眼。於是他就寫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為報詩人仔細吟"作為回應,他的意思是諷刺對方這變法也是基本常識都不懂,完全是恣意妄為、胡搞胡來。雖然王安石是高高在上的大官,但是王安石心想一來大家同朝為官,二來好歹都是文壇的八大家,也就沒有理會蘇軾。

誰知道這蘇軾後來的人生走了背字,他諷刺王安石還不過癮,他居然諷刺起當朝的神宗皇帝,結果遭遇了大罪。我們知道這宋朝對於士大夫是十分開明的,因此當時很多人都出來為他說好話,就連神宗皇帝的奶奶都跑去求情,於是蘇軾僥倖沒被處死,被丟到黃州這個地方,去當團練副使,其實就是讓他在勞動改造中自我反省。

這下蘇軾再也張狂不起來了,他帶著一家老小來到了貶謫的黃州。這時候他的生活水平大為下降,不得已就在城門外東邊的山坡上開墾了荒地,過上了春種秋收、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的雅號東坡也是從這裡得來的。這一深入基層、接觸實際,他才發現這黃州的菊花和別的地方就是不一樣,是要落瓣的,他立馬就想起了自己當初諷刺王安石的詩,自己還笑話人家缺乏常識,這是自己學識淺薄啊!

為了警示自己,這位蘇夫子把這件事完完整整地紀錄下來,因此我們後人才得以知道整個事情的原委。後來他被朝廷調任汝州。他就在路過金陵的時候去拜訪了這位已經被罷相的王安石,他又想起了那段往事,頓感惶恐不安,帽子都沒帶好就向王安石請罪。王安石卻笑著擺擺手,表示毫不在意,這樣的寬闊胸襟更是讓蘇軾佩服不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小仙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賈迎春父親因五千兩把她嫁給孫紹祖,僅一年便去世,原因太凄慘!
火燒圓明園,你不知道的這些細節

TAG:徐小仙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