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樓夢》時代的網紅粽子

《紅樓夢》時代的網紅粽子

《紅樓夢》里的端陽佳節,賈寶玉大發脾氣,最後還是林妹妹說:「大節下怎麼好好的哭起來?難道是為爭粽子吃爭惱了不成?」逗得大家破涕為笑。

黛玉的玩笑,讓人對大觀園裡的粽子無比好奇。《紅樓夢》里,有許多好吃的,既親民,又講究時令,像春天的油鹽炒枸杞芽兒,夏末的紅菱、雞頭米,除夕的屠蘇酒、合歡湯,可惜,卻略過了粽子。

兒時讀《紅樓夢》,總覺得是粽子太過庸常,曹公不屑於寫。後來,自己也寫了小說,才悟出,如果每個節令、每道美食都要細緻入微地寫,《紅樓夢》恐怕要一千二百回才能寫完,必然繁瑣雞肋。

那個時代,粽子已有許多品種,某些新奇程度不亞於今日的網紅。清代中葉的《調鼎集》,主要收錄淮揚菜譜,介紹了竹葉粽、艾香粽、薄荷香粽等。艾香粽和薄荷香粽,頗有情趣,分別是拿艾葉和薄荷葉搗爛了,兌了水浸泡糯米,讓粽子沾染艾草的濃香,或是薄荷的清涼。薄荷粽很迷你,裡面只有甜甜的糯米,簡單而清爽。艾香粽,餡料要豐富得多,有紅棗、栗子、綠豆,像是升級版的青團。

竹葉粽,要多些工序。明末清初的才子學者朱彝尊,是嘉興府秀水縣人,他的菜譜《食憲鴻秘》,記錄了竹葉粽的做法:上等白糯米蒸熟,和白糖拌勻,用竹葉裹成小角兒,再蒸,步驟有點像台灣的粽子,或是廣東的糯米雞。

明清的嘉興府,物產豐饒,僅僅嘉興、秀水、嘉善、石門、平湖五個縣,就出產四十多種糯米。有以動物命名的,如羊脂糯,白而軟。有以女子的梳妝之物命名的,如金釵糯,長長的,釀出的酒特別多;又如胭脂糯,多白斑,像塗脂抹粉的臉頰。朱彝尊的竹葉粽,可能用了一種名為趕陳糯的秈糯,顆粒特別長,穀殼白白的,也適合釀酒。

還有一種很特別的竹葉粽——把核桃肉、薄荷末拌勻做餡兒,據說十分美味。核桃和薄荷的組合,對於我們來說,比較陌生,在南亞菜和西餐里卻很常見。

在克什米爾地區,核桃是具有哲學、宗教意義的食物。核桃的四瓣,分別代表印度教中的人生四大追求——法、利、欲、釋。當地人愛把核桃仁、薄荷葉、大蒜、香菜葉、辣椒等搗成醬,用來蘸饢、咖喱角和其他面點。

西餐的色拉中,經常會拌入碎薄荷葉,吃前撒上烤過的碎核桃仁,增加口感。還有一種薄荷核桃青醬,原料有薄荷、核桃、芝士、橄欖油和檸檬汁等。看來,核桃薄荷粽子,竟然有些「無國界融合菜肴」的風範了。

一些清代小說里,有濃墨重彩的粽子戲。嘉慶年間的《三續金瓶梅》里,有個叫碧蓮的僕婦,娘家是開蘇式點心鋪的,會做五福粽子:餡兒是桂圓、豆沙、芝麻酥、肥膘丁、火腿丁,配上各式乾果,再加上玫瑰、桂花,搭配上好的糯米,拿寬大柔嫩的蘆葦葉包好,用不緊不慢的文武火蒸熟。聽上去,倒有點像五仁月餅!

當時除了竹葉、葦葉粽子,還流行菖蒲葉粽子。康熙年間的小說《林蘭香》,寫明代北京貴族之家的生活,四房任香兒,心狠手辣,嫉恨丫鬟,便在端午節準備了兩個蒲葉連蒂方勝粽子,下了毒。可嘆,工藝品一般精巧的粽子,卻滿含險惡用心。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稱,還能用茭白葉、箬竹葉、浸泡過的艾葉包粽子。袁枚《隨園食單》里的揚州洪府粽子,是箬竹葉包的,裡面一大塊上好火腿,煨個一天一夜,吃起來「滑膩溫柔,肉與米化」。

讀了許多粽子的故事,禁不住要揣測,賈府的粽子,到底會是什麼樣的?興許,是用瀟湘館的竹葉包的,或是用秋爽齋的芭蕉葉包的;裡面的餡料,也許是王熙鳳的火腿燉肘子,也有可能,是劉姥姥吃的茄鯗。(戴縈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文化 的精彩文章:

外婆姥姥,熱鬧之後更需反思「尊重」二字
兩難中的取捨

TAG:新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