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和尚,穩穩可以月入2萬?

當和尚,穩穩可以月入2萬?

作者 |李瓊

出品 | 網易浪潮工作室

又是一年畢業季,在應屆生為了入職而廣集信息時,網路上總有一些令人摸不著頭腦,探不準虛實的招聘信息。就譬如說近幾年來流傳著的寺廟僧人招聘,就顛覆了出家人六根清凈、脫離世俗的修行避世形象。

網傳寺廟招聘啟事不僅僧人學歷要求直追本科,還包吃住,就連起始的工資待遇都能秒殺好一票普通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如果應聘方丈,年收入就能輕鬆突破三十萬,而且還是免稅後能夠實實在在到手的金額。面對如此條件,不少網友都表示自己甘願成為一名「佛系青年」。

網上流傳的寒山寺招聘條件,誘人的薪資讓諸多網友垂涎

但事實上中國僧人真的很有錢嗎?為什麼有的僧人顯得富有,而有的僧人感覺拮据呢?為什麼寺廟會和企業一樣,在網路上流傳出各類的招聘信息呢?

僧人月入過萬嗎

今天的僧人,儘管已經不是舊日里歸隱山林不聞窗外事的樣子,但也絕非是網路上流傳的隱形富裕形象。

靈隱寺的一位年輕僧人,儘管出家人不再與世隔絕,但他們也並非網傳那般富有 / 視覺中國

月收入從過萬驟減至平均不足五百,僧人的收入到底由什麼來決定?

其實按照佛教通則,僧人名義上並不能擁有「個人收入」,他們的一切財物都屬於僧人團體。由於被視作不凈之物,僧團收入不能在僧侶間進行分配,也不能以私人名義分配。

但實際上,在2010年雲南省靈照寺釋永修遺產糾紛案中,方丈釋永修就以個人的名義替寺廟儲蓄了400多萬元財產,可見佛寺中財產公私的界限並不分明。僧團主理僧人的供養、醫治和後事,僧人的遺產也都屬於僧團,但法律在僧人遺產繼承上還存在爭議。

僧人在寺廟修行期間的確存在「個人收入」。僧人所在寺廟單獨發放的生活補貼,即「單金」,就是他們最基本的收入。

出乎意料的是,最基本的講經、誦經也能帶來經濟創收。在中國,認同信仰佛教的人超過1億。由於佛教中有輪迴、超度靈魂的說法,佛教徒的喪禮有誦經僧人的需求,在江浙地區還出現了專門從事經懺佛事的僧人,一次法事經懺僧能得到的布施甚至超千元。

2017年1月15日,山東濱州,一位高僧正在為某4S店開光 / 視覺中國

新疆和靜縣寺廟裡的僧人,根據資歷每年被請去外出念經的次數從兩次到兩百次不等,由於外出念經的收入屬於外出僧人自己,僧人的收入也因此參差不齊。此外,僧人如果還會編譯書籍、精通畫藝等,也能為自己「創收」。

僧人賺得錢多不多,還和他的知名度和社會地位有關係。一般情況下,德高望重的僧人更有可能得到社會或個人的布施,在僧團發放補貼的時候,也會在「利和同均」的原則上向資歷較高的僧人傾斜,年輕的僧人不論是在地位或名氣上都難敵老僧。

2006年8月,因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在少林旅遊發展的特殊角色,市政府還贈與他一台價值100多萬元的越野車,這是布施收入的其中一種。另外,釋永信還多次參與政務,兼任政職,他也能從這些社會工作中獲得相應的福利和報酬。

當然,不是誰都是釋永信,大部分僧人也難以參與其它的社會工作。在甘藏地區,除了基本補貼,國家低保支撐起了這些年齡稍大、生活補貼僅有寥寥的僧人生活。

2017年3月5日,參加「兩會」的釋永信,他也能從參與的社會工作中獲得相應的福利和報酬 / 視覺中國

從2009年開始,甘南藏族自治州開始將一些最為貧困的僧尼列入低保,並按照農牧村低保標準,每年發放低保金660元到780元,60歲以上僧尼按二類家庭標準,人均每月能分得65元。而在低保還沒有普及之前,這些僧尼甚至要靠家庭供養。

因此,賺大錢這項能力,同樣也只屬於金字塔頂端的少數僧人。

寺廟在用信仰套現嗎

撇開其它個人收入不談,就僧人最基本的寺廟生活補貼而言,不同佛寺提供的「單金」數額,也是不一樣的。具體的就要根據僧團的財力來定。

那僧團要怎樣才能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呢?其實最常選擇的方案,就是寺廟大辦旅遊項目,旅遊相關的收入主要包括門票和經營性收入。

這就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反差: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和融入流傳了多年的佛教,信徒要入內參拜,一般而言要繳納門票費用,但是後來傳入的基督教進入教堂卻不需要門票,這種反差難免讓人膈應。

網傳僧人招聘,噱頭也主要就在於月入金額,把僧人群體直接指向了能夠謀取暴利的職業。說到底為什麼僧人的形象會有這麼大的轉變,以至於後來大家只要談到佛寺旅遊,就好像聞到了濃濃的銅臭味,其實佛教和寺廟都有難言之隱。

2018年4月,三亞南山寺,香客們購買的香火和門票已經成為充實地方財政的重要來源 / 視覺中國

自1978年中國發展市場經濟後,宗教復興並迅速發展。中國一改從前的宗教「毒品論」,把宗教看作撫慰人心、配合主流價值,團結民眾的「藥品」。

發展旅遊,其實對於大部分佛寺而言,一開始就已經處於被動的角色上。中國旅遊地理學家陳傳康指出,傳統的宗教旅遊,涉及的是如何吸引信徒來朝拜,同時又能吸引非信徒來參觀風景或從事商業貿易活動,以間接推動經濟增長。

在1982年宗教提出「自辦自養」後的幾十年,寺廟門票收入成為寺廟維繫生存的主要來源。而如今的寺廟門票收費早已超過了自給自足的標準,成為創造旅遊業GDP和充實地方財政的重要來源。

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南京雞鳴寺門前排隊買票的隊伍 / 視覺中國

美國康奈爾大學新商學院的研究表明,在中國,一般經濟發展水平越低的地區,佛寺門票越高,互聯網發展水平和媒體市場化水平高的地區,社會輿論發達,門票價格也會相對較低。

在中國甘南、新疆、西藏等一些經濟並不發達的地區,寺廟的其餘收入來源遠不及門票收入高,而且代替收入也沒有較為發達的地區多樣。取消門票收入,寺廟的維持極有可能還得靠政府援助,而且,政府撥款一般需要考察寺廟的歷史價值和知名度,款項也是不定期撥的。

其實中國的佛寺僅有6%收門票,比道教場所的7%還要略低,但為什麼人們感覺收門票的佛寺卻遠遠多於6%?這就涉及到一個尷尬的管理問題。

中國的佛寺大多依山而建,佛寺門票歸宗教部門管理,但是寺廟所依託的山卻歸園林部門管理,假設入寺免費,但也不等同於入景區免費,所以消費者容易把景區購票的印象嫁接到寺廟身上。

就拿靈隱寺來說,寺廟門票需要30元,要入寺就必須經過飛來峰,飛來峰這個景區則需要45元的費用。這樣一來,信徒或遊客要去寺廟,則必須先繳納進山費,再付門票,分管部門不同,造成了飛來峰和靈隱寺「票中票」的局面。

2017年10月,河南魯山縣文殊寺,取消門票後大量遊人前來觀賞秋日美景 / 視覺中國

佛教人士為了抵抗清修做了不少抵抗動作,2011年,河南中原大佛景區的佛泉寺僧人曾高舉條幅、抗議強制買門票的現象,而為了保衛佛教形象,佛教領導人也發起了「免門票運動」。顯然,佛寺免門票運動要求全國響應並不現實。

中國僧人賺錢指南

上文以及提到,文革以後,中國對宗教提出「自養」的要求,寺廟不得不自尋出路。賺錢既然是一種迫在眉睫的事情,擺在中國大多數僧人與寺廟面前的問題,已經不是該不該賺錢,而是怎麼才能賺錢。

相較於對外開展宗教活動的收入、農牧業收入、信徒布施奉獻的收入,旅遊性收入是其中最不穩定的,但也是最值得嘗試的。旅遊收益金額容易出現兩極狀況,要麼日進斗金,要麼少人問津。佛寺旅遊的發展情況,也會直接關聯到布施信徒和遊客的數量。

譬如少林寺,就是靠旅遊發展「脫非入歐」的寺廟典型。文革結束時,少林寺僅有十幾位僧人守著28畝薄田,1974至1978年,少林寺遊客總量也不過僅有20萬人左右。

2016年4月30日,樹立品牌以後少林寺成為河南重要的旅遊景點,遊客不斷 / 視覺中國

2007年,北京雍和宮,作為著名景點這裡吸引了大量香客和遊人 / 視覺中國

2016年12月,廈門南普陀寺,抱上政府大腿的寺廟,財運就像院里的老樹一樣發了新芽 / 視覺中國

美女人體圖!不看虧大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異札記 的精彩文章:

沒什麼事,我就先死了
山東情婦館,貪倌的情婦都關在這裡!

TAG:奇異札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