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孝又是什麼呢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孝又是什麼呢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是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能夠聽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麼一句話,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又是出自哪裡,除了無後以外,剩下的兩大不孝又是指的什麼?

其實這句話是出自孟子的《孟子·離婁上》篇,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在這裡,孟子並沒有說其他兩大不孝是什麼,僅僅只是在通過舜的例子來闡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麼一個道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孝又是什麼呢

由於舜的父親從小就不喜歡舜,特別是在娶了後母之後,對舜更是百般刁難,巴不得這個兒子去死,有一回當舜在堆草垛的時候,舜的父親竟然將梯子給搬走了,逼著舜從高高的草垛上跳下來。

舜在娶親的時候並沒有告訴自己的父親,這不符合作為後輩的本分,因為他知道告訴父親之後肯定又要有幺蛾子出來了。因此對於舜這種不告自娶的行為,君子們都認為他雖然沒有稟告,卻和稟告了一樣。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孝又是什麼呢

因此在這裡孟子的原意說的是不孝的表現有三種,其中不盡到一個後輩的本分是最大的不孝。並不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沒有後代是最大的不孝,那麼為什麼後面會發展成沒有後代是最大的不孝呢?

這是因為漢代的經學家趙岐在他的《十三經註疏》,對孟子的這段話進行了擴張。"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在這裡趙歧就很明確的指出了三不孝分別是哪三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孝又是什麼呢

一、一味地盲從,見到父母有過錯卻不去加以指正,陷父母於不義之中,是為一不孝。

二、家裡貧苦難以贍養父母,卻不去想著讀書當官,賺取俸祿來贍養父母,是為二不孝。

三、沒有娶妻生子,致使祖宗無人祭祀,是為三不孝。

關於趙歧在《十三經註疏》中的註解,並不是隨意擴寫的,這些話都是有著強大的理論依據的,它們都很符合孔老夫子的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孝又是什麼呢

《孝經》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孝又是什麼呢

這段話就與《十三經註疏》中的「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相互吻合,都是告誡我們作為子女的不能一味地盲從,對於父母的過錯要勇於指正出來,這樣才是孝。

而在《孝經》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則是與第二大不孝「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相互吻合,由於古代商業是不發達的,因此大部分人要想改變命運,只能通過讀書來考取功名。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孝又是什麼呢

當然,對於第三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趙歧就沒有依據原意了,改成了當時的主流思想沒有後代就是最大的不孝,而這一觀點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過來。

所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原文也只是說了一種不孝,對於其他兩種不孝並沒有進行解釋說明,都是後世的經學家們在通過儒家思想文化的理解之後進行的擴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