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營收超BAT之和的華為,這次要把管理經驗分享給醫療行業

營收超BAT之和的華為,這次要把管理經驗分享給醫療行業

華為是營收超BAT總和的存在!

2017年,華為總營收達到6000億,超過了BAT三家公司營收的總和。但是這些數字還是不足以說明華為的偉大。

1/3:華為業務服務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

30:創業30年

170+:服務全球170多國家

83:世界500強排名

176000:員工數量

70%:海外員工本地化比例

50%:海外營收佔比

6000:2017年銷售收入

470:2017年凈利潤

其次,我們再看一張圖:

2013-2017年,短短五年,營收增加了3600億人民幣。5年的增長額,抵得上360個獨角獸,36個超級獨角獸。

最後,我們再看幾組簡訊:

華為的全球品牌知名度從81%提升至86%,海外消費者對華為品牌的考慮度大幅提升,較2016年同比增長100%,首次進入全球前三。

目前,197家世界500強企業、45家世界100強企業選擇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合作夥伴。

2017年,公司智能手機發貨量達到1.53億台,全球市場份額突破10%,穩居全球前三。

華為,不論是從財務營收,還是國際影響力,都算是國內最成功、最一流的企業。

作為中國企業界的典範,華為的成功經驗是否可以複製?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探索華為成功在哪裡?

華為成功在哪裡?

縱觀世界級企業甚至「百年企業」,經歷了社會變革、產業變遷、管理層變更,仍以巨頭形式存在於商界,這背後的奧義是什麼?

企業變的是產品,是技術,是資金,不變的是機制,是戰略、文化、管理組成的「金三角」。

華為的成功,也是「金三角」的成功。

華為的戰略:大機會時代切忌機會主義,實行「壓強原則」,將有限的資源集中於一點,在配置強度上大大超過競爭對手,以求重點突破,然後迅速擴大戰果,最終達到系統領先。這是華為的戰略之道。

華為的文化:以客戶為中心,回歸商業本質;以奮鬥者為本,堅持長期艱苦奮鬥,同時不讓奮鬥者吃虧;建立幹部能上能下的機制。這是華為的文化之道。

華為的管理:用中國軍隊管理思想結合西方成熟管理理念:農村包圍城市的市場策略,政委體系,流程變革,組織變革。這是華為的管理之道。

正是華為在戰略、文化、管理上的成功,才使得華為擺脫了對單一產品技術、市場策略、商業模式的依賴,成功地布局運營商、雲計算、手機終端、5G、人工智慧領域,橫跨ToB和ToC兩大市場,無往不利。

行業間、企業間的商業形態、產品技術不同,但是戰略規劃、文化打造和管理實踐確是共同的。

在政策不斷調整、技術持續創新的環境下,公立醫院當下的技術優勢、患者流量、政府補貼還能持續多久?非公醫院、連鎖診所的破局之路又在哪裡?

對於醫療機構,至少有以下5點可以直接向華為學習:

1.醫院戰略設計與落地

1994年,華為產品還未打入海外,任正非就在公司內部講話中宣布「10年以後,世界通信行業三分天下,華為將佔一分」,那時華為年銷售額僅8億元,與外資跨國通信企業相比,還很弱。但是今天,華為的海外服務170多國家,海外銷售額佔到49%,超3000億人民幣。

戰略是醫院發展的風向標、指示牌,如果沒有宏大的戰略設計,當年區域級的四川華西醫院不會成為今天的全國級標杆,鄭大一附院也不會成為今天的「宇宙醫院」。

那麼華為的戰略目標如何設計?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又是如何落地?值得我們醫療機構學習

2.「以患者為中心」的文化打造

2002年,任正非在華為的一次研討會上對員工如是說道:「如果死抱著一定要做世界上最先進的產品的理想,我們就餓死了」。

在華為「以客戶為中心」不僅僅是口號,更是一種文化。「客戶是唯一衣食父母,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戶是根據地,是真正的老闆」。任正非說過「我們過去的的成功是因為我們沒有過多的關注自己,而是長期關注客戶利益的最大化,關注運營商利益的最大化……華為聚焦的是客戶,而不主要是對手」。

醫療機構作為服務業,本質也是為患者服務,那麼今天的華為以客戶為中心的文化是如何形成?如何落地?對醫院「以患者為中心」的流程設計、文化建設有哪些借鑒意義?值得我們醫療機構學習。

3.醫院人才隊伍建設

任正非在幹部選拔和人才隊伍建設上有過以下感悟:

「好團隊的三個基本要素:基層要有飢餓感;中層要有危機感;高層要有使命感。」

「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

「關於挖掘內部人才的問題,永遠要想辦法找到在你公司內部會超過你的人,這就是你發現人才的辦法。如果你找不到,一定是你的眼光有問題,你的胸懷有問題,可能你的實力有問題」

醫療行業是智力密集型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優秀的醫療機構背後一定有強大的人才隊伍。醫療機構「人才梯隊」關係到醫院的技術水平、科研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但是很多醫院卻做的不好,招不來人、留不住人、團隊里選拔不出人才。

這些問題出在哪裡?華為又是怎麼一步步地完成了人才隊伍的建設?值得我們醫療機構學習。

4.流程導向的組織

組織的最大作用就是讓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華為的組織能力發展可以大致分為五個階段:非正式的組織、優秀的功能、優秀的項目、流程型組織運作和戰略驅動價值鏈共建

非正式的組織:這個階段主要是基於個人的經驗,沒有規範的管理要求

優秀的職能型組織:在垂直領域逐步走向專業化,但是跨部門工作運行效率比較低。

跨部門的臨時型團隊:比如聯合辦公、專項改進組這種方式。

流程型組織:運作基於業務流推動的流程型組織的建立,實現上下對齊、左右拉通。

對於醫療機構,大多醫療機構的組織能力在第二階段和第四階段,部分醫院嘗試探索第三段位的組織能力建設(MDT多學科協同),無論在哪一階段,流程一直是醫院的老大難問題。儘管在互聯網+、移動支付、智能終端等技術支持下,醫院「三長一短」有所緩解,但是基於醫療機構組織變革推動的流程優化,現在還沒有太多優秀的案例。

華為在打造流程型組織時做了些什麼?哪些探索得到了彙報,哪些探索被捨棄,留下了哪些經驗?值得我們醫療機構學習。

5.如何管理高級知識分子

業界對華為團隊有很多形容詞:「狼性文化」、「鐵軍」等。在這些形容詞的背後,我們能看到華為背後站著一群鬥志昂揚的戰士。關於如何打造這樣一支鐵軍,可以參考任正非的另一句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分錢,把錢分好了,組織就活了」,可以看出團隊的建設關鍵是績效考核、是價值分配。

反過來看我們醫療行業,引用醫療行業某大咖的一句話「知識分子是最難管理的,醫生更是難管」。醫生是高級知識分子,用常規的企業管理方法很難把醫師團隊打造成一支鐵軍,因此大部分醫院的績效方案一直改來改去,也沒出效果,在禁止以收定支的今天,醫院「分好錢」的難度再次提升。

華為通過「企業的價值理念+西方工具方法=分錢政策(落地)」這一工具是如何做到分好錢,建好團,打勝仗?值得我們醫療機構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原健康網 的精彩文章:

預防中風+提高康復能力:中醫藥個體化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熬夜苦守世界盃,第二天該怎麼補救身體呢?

TAG:中原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