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熟睡時蟑螂爬進耳朵?瑟瑟發抖!蟻蟲入耳該怎麼做?

熟睡時蟑螂爬進耳朵?瑟瑟發抖!蟻蟲入耳該怎麼做?

熟睡時小蟑螂入耳

醫生取出後它還活著

耳朵成了動物世界!

7月4日清晨5時,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室迎來一名22歲的男生,他驚慌失措地向醫生求助——「剛剛睡覺時,有東西爬進我的耳朵里!我能感覺到,有東西在耳內移動……」

耳鼻喉科醫生一邊安撫病人不要緊張,一邊為他檢查。

最後發現,在男生耳朵里的居然是……一隻蟑螂

隨後,醫生為他灌入利多卡因表麻藥使先蟑螂「冷靜下來」,以免它慌不擇路對患者造成更大的傷害。稍候5分鐘後,小東西還活著,但已經動彈不得,醫師便用異物夾將這隻咖啡豆大小的蟑螂從患者耳朵里順利取出。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科塗博主治醫師告表示,這種蟲子夏天比較多,隨處可見。每逢夏季,醫院急診科及耳鼻喉科門診每個月都會接診多例因活物入耳而就醫的患者,大多數「侵入者」都是體積較小的德國小蠊。據介紹,德國小蠊在室溫為24攝氏度至32攝氏度時最為活躍。因此常年開空調以及常年使用電腦的室內都是它們的安家之地。

高溫天氣下,各類蛇蟲鼠蟻頻繁出沒,耳鼻喉科處理類似的病例不在少數,去年9月,塗博醫師也曾經從另外一位患者的耳朵里掏出來一隻小壁虎。

蚊蟲入耳後,應該這麼做?

由於本能的反應,大家一旦發現有蚊蟲入耳後難免發慌,若用棉簽或耳勺掏取,容易將蟲子進耳道深處,引起外耳道炎,甚至導致最嚴重的後果。

塗博提醒大家,當遇到活物入耳的情況時,千萬不要慌張,一定要牢記「滴照松醫」四個字。

「滴」是指當發現活物入耳後,可利用家用食用油或植物油等滴入耳中,將其穩住;

「照」特適用于飛行類昆蟲入耳的情況,即如果有飛蛾、蚊子等便可在暗處用手電筒照射外耳道口使其自行爬出。

「松」是指要放輕鬆,萬不可用手指或挖耳勺深挖耳道,以防其鑽破鼓膜。

「醫」即儘快就醫,在醫院由醫生通過專業工具可輕鬆將異物取出。

現在,這隻令人哭笑不得的蟑螂和其它「誤入歧途」的「闖入者們」被一起製作成了標本,存放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科,組團成為耳朵里的「動物世界」。

其實,這次事件的主角——蟑螂

不僅僅會偷偷滴跑到耳朵里

還會在你看世界盃的時候

跑出來一起看

德國隊出局

哭倒一片德迷

GIF

正當聲聲嘆息時

突然眼前閃過一個黑影

心中更是鬱悶無比!

GIF

納尼!? 「德國小強」出沒!

但明明已布下天羅地網

GIF

同樣是「德國戰車」

想留的,卻走了!

不想看到的,

卻總是「陰魂不散」!

難道「小強」真的打不死?

大神說,不!

對付蟑螂

要有正確的思路!

GIF

買蟑螂葯 放置在經常出沒的地方

這種方法非常快速與直接。

現在外面賣蟑螂藥物的特別多,隨處都可以買到,粉末狀的,拿紙分開,分別放在各種牆角,拐彎處,主要沿著牆面放,第二天,就會發現地上到處都是屍體,這樣幾天後,發現沒有屍體了,說明基本上清理乾淨了。

但是這樣一定要注意,每天清理時,注意衛生,該洗的一定要好好清洗和消毒。

使用噴霧殺蟲劑

這種方法是最快和見效果最快的。

關好門窗,在蟑螂出沒和躲藏的角落直接碰上殺蟲劑,記得一定要帶上口罩,這種殺蟲劑在關門情況下,還是很難受,對人體有害的。

碰完之後,人離開,緊閉門窗一段時間,就可以去清理的。記得先通風透氣一段時間,再進去,以免毒到自己,頭暈。

蟑螂貼

現在市場除了買殺蟑螂的藥物,還有蟑螂貼,放在蟑螂經常爬行的地方,直接會吸引蟑螂,然後直接粘著了。這種做法沒法根除蟑螂,只能一定程度上減少。不過,沒有藥物危害大。

消除家中死角,清理蟑螂藏身之處

這種方法是最環保和自然的。

好好給家裡搞一次衛生,每天注意垃圾的清掃和處理。同時,一定要注意家中座椅、柜子等放置的牆角、門縫或者牆壁裂縫等,統統清理和該封死的封死,該放開的放開,總之,讓其沒有容身之處,適合傢具不是太多的房間,傢具太多總有地方藏身。這樣就,讓蟑螂沒吃的,沒住的地方,自然就會沒有蟑螂了。

GIF

放置橘子皮可防止和驅趕蟑螂

前面講到的都是滅蟑螂,但是沒有好的習慣和有效防治方法,清理後一段時間,又會有的。那麼,最好的辦法是清潔,乾淨的房間和廚房。同時,可以把平常吃的橘子皮或者柚子皮,放置到蟑螂的藏身或行動處,可以很好地防治蟑螂,同時也給房間死角去除異味。但是,一定要記得定時更換和清理,不要讓其腐爛或是發霉發臭,這樣就反而吸引蚊蟲了

【來源:廣州海珠衛生計生、

羊城派、廣東衛生在線】

-完-

廣州市123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市12320衛生熱線 的精彩文章:

輕鬆得「好孕」的秘籍原來在此

TAG:廣州市12320衛生熱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