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分鐘,帶你get√古箏與古琴的區別

3分鐘,帶你get√古箏與古琴的區別

相 信 優 秀 如 你

已經星標我 們

發現生活之美

喚醒古典詩心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古箏

李商隱有詩云:「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五十弦的錦瑟,世間無人見過。它活在傳說中。浮生如夢,一轉眼,日子就從指尖溜走了。

縱然世人並沒見過錦瑟,可是人們記得那一弦一柱,記得弦音里納藏著的山水。

據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秀靈神女,名曰素女,她是歷史上第一位彈奏瑟的女樂師。據《山海經·海內經》記載,素女且瑟且歌,以音樂使天地祥和,白獸相群愛處,百穀自然生長,鸞鳥和鳳鳥自歌自舞,有華靈之草,冬夏不死。

關於錦瑟與古箏,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秦國有個叫婉無義的人,非常擅長彈瑟,他的兩個女兒受他的影響,也非常喜歡彈瑟。

一天,姐妹倆都爭著到父親那裡學彈瑟,姐姐跑得快,先把瑟拿到手裡,妹妹哪裡肯讓,趕忙跑過去,雙手抱住姐姐手中的瑟,兩人是你拉我扯,互不相讓。

忽然,「喀嚓」一聲,瑟被掰成了兩半。姐妹倆一看闖大禍了,雙雙傻了眼。

父親聞聲急忙趕過來,不由得也愣住了,只見姐姐手中的一半是十三弦,妹妹手中的一半是十二弦。

他又急又氣,忙把兩個女兒手中的瑟拿過來,左摸摸,右看看,不禁唉聲嘆氣,正準備好好訓斥一下兩個女兒。

這時,不知是誰無意中用手指把弦一撥,兩半瑟竟發出了更好聽的聲音。

婉無義大吃一驚,顧不上責備女兒,趕緊把半邊瑟分別作了些修繕,結果發現這半邊的瑟彈起來比原來的好聽多了!

他欣喜萬分,就把這「二女相爭,引破為二」的瑟,叫做「箏」。

固然,關於古箏的傳說,版本不一。但是不難見出,人們對箏的喜愛。

古人習慣把箏稱為秦箏。

最初關於她的記載,見於漢代司馬遷的《史記·李斯列傳》,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

「真秦之聲」充滿了平民氣息。古箏的弦有一定的發展變化。

從秦漢時期的12弦,發展到隋唐時期的13弦,再到元朝的14弦,至清朝年間已發展為16弦。

目前最常用的古箏的弦數是21弦。古箏的共鳴腔體很大,聲音相對洪亮。

古箏有琴碼,一弦一碼。所謂「一弦一柱」其實說的就是箏和瑟,而琴則不同。

丨古琴丨

古琴原名「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本

世紀初期為了和其他樂器的統稱區別,改稱為「古琴」。

古琴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彈撥類樂器之一,有實據可考至少形成於3000多年前。

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琴的創製者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說,作為追記的傳說,可不必盡信,但卻可看出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詩經?關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亦有:「琴瑟擊鼓,以御田祖」 等記載。

古琴最初為5弦,出土的戰國古琴已有7弦,10弦,在漢代後定型為7弦。

古琴沒有碼,但有十三個微,也就是琴弦的十三個泛音點,這樣一根弦就能發出不同的音高了。

古琴音色沉穩,古樸幽蘭,體積小,共鳴箱小,音量較小。

在古時,文人墨客雅集,調素琴、閱金經,不亦說乎;而發展到今時今日,聽箏/琴、讀詩詞、品茶談天也逐漸成為了當下人們的一種雅緻生活方式。

怎麼樣?通過今天的閱讀,你get了古箏和古琴的區別嗎?

撰稿丨箏箏

校對丨雨荷

GIF

點擊悅讀

古箏,一位被誤讀的美人

1分鐘,帶你get√古箏指法

文章丨詩歌丨音樂丨讀書會

福利丨沙龍丨話劇丨公益課

聽箏讀詩出品丨轉載請註明

部分圖文材料來自網路公開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箏箏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詩經》絕美句子,總有一句打動你…
因為愛情,必須歌頌

TAG:箏箏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