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時光易逝,要把日子過成詩

時光易逝,要把日子過成詩

讀經典 · 愛智慧 · 益生活

【儒風學社】線上國學課堂

點擊試聽賀偉老師《周易》

授權圖片 | 滕首詩 攝

來源:文摘報(文章節選自《莫礪鋒說唐詩》)

中國古代關於時間的最著名的比喻是孔子提出來的。孔子站在大河邊上,看著滔滔的河水一刻不停地向東奔流,慨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漢樂府民歌《長歌行》里說:「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在古人的吟詠里是怎樣的呢?

年 年 歲 歲 花 相 似

詩人把人的生命與自然作對比,覺得人生變得太快,自然卻好像是持久不變的。所以,初唐的劉希夷就寫了兩句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傳說劉希夷寫出這兩句名句以後,他的舅舅、大名鼎鼎的宋之問,看到外甥寫的這兩句詩,非常羨慕,覺得寫得太好了。在得知劉希夷的詩還沒有給別人看過,就向他乞求說:你把這兩句詩讓給我吧,就說是我寫的。劉希夷不肯。傳說因為劉希夷不肯轉讓這兩句詩的著作權,宋之問就把這個外甥給害死了。

當然,這個傳說是不真實的。它說明這兩句詩寫得太好了,以至於宋之問因忌生恨,竟不惜為之殺人。它把短暫的人生跟永恆的自然作對比,既形象生動,又簡潔精警,所以成了警句。

杜甫四十七歲那一年,人在長安,那是在安史之亂以後,唐軍剛剛收復長安,杜甫跟隨著朝廷一起回到京城。杜甫那時仕途不順,心情很鬱悶,那個春天他來到長安南郊的曲江池,看到落花紛飛,不由得惆悵萬分,他說:「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就是當枝頭上有一片花瓣飄飛下來,春色就減損了幾分,現在「風飄萬點」,這太使人憂愁了。

同樣的情景,到了李賀的筆下,就是「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桃花紛紛地飄落下來,像紅色的雨點一樣,詩人非常傷感。正因為詩人看到花謝花落,心中傷感,所以他們要抓緊時機來賞花。

李商隱是最善於賞花的,他甚至說:「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就是他在白天跟客人一邊喝酒一邊賞花,到了夜深時分,客人都散了,自己喝醉以後又醒過來了,還覺得意猶未盡,拿起一支蠟燭到院子里去欣賞殘花。為什麼晚上還要抓緊時間去賞殘花呢?因為明天花就要謝了,所以李商隱抓住最後的時機來賞花。

在李商隱看來,甚至已經凋謝的植物都是值得觀賞的。《紅樓夢》中有這麼一個細節,就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等人一起在大觀園裡遊玩,寶玉看到一個池子里都是枯敗的荷葉,就說最討厭這些枯敗的荷葉,明天叫人來把它拔了。林黛玉說,我不太喜歡李商隱的詩,但是最喜歡他的一句,叫做「留得枯荷聽雨聲」。雖然荷花早就凋謝了,荷葉都開始乾枯了,但是雨點打在上面,發出的聲響非常動聽,所以要留下那些枯荷敗葉。這就是李商隱的詩,這就是唐代詩人對於花開花落的感覺。

月 不 長 圓 花 易 落

花開花落使人感慨不已,月圓月缺也同樣如此。白居易寫的新樂府詩中有一首叫做《上陽白髮人》,上陽是洛陽的上陽宮,是唐朝的一個冷宮,皇帝很少到那裡去。《上陽白髮人》是寫關在冷宮裡的不幸的宮女,她們因為相貌長得美,十六歲就被選進宮去,然後就關進冷宮,直到六十歲頭髮都雪白了,還關在深宮裡面。全部的青春,整個的人生,都被埋葬在那暗無天日的深宮裡。

讀這首詩的時候,最受感動的是四句話,跟月亮有關,白居易說:「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惟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就是關在深宮裡的宮女啊,一年年的過去,精神都麻木了,時間都覺得沒有意義了。春天過去了,秋天又來了,年復一年,都記不清到底過去多少年了。她們只記得每天夜裡痛苦得無法入睡,痴痴地望著深宮的明月,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已經有四五百個回合了,也就是時間已過去四十多年了。這是月亮給宮女留下的鮮明印象,也是月亮給詩人留下的鮮明印象。

同樣,當韋應物在滁州做官的時候,他有兩個好朋友,一個叫李偃,一個叫元錫,有一次,兩個朋友已經一年多沒跟他見面了,兩人都說今年想前來探望,但老是不來,韋應物就寫詩去問他們:「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聽說你們要來看我,我登上西樓望月亮,月亮都圓了幾次了,也就是幾個月過去了,你們還沒有來。可見月亮由圓變缺,又由缺變圓,詩人常用這個意象來表示時間的流逝。

正因為月亮不常圓,鮮花也不常開,晚唐有一個叫吳融的詩人,寫了一句最煞風景的詩,叫做「月不長圓花易落」!月亮難得變圓,花卻容易凋謝,這句最煞風景的詩,說的卻全是事實。所以詩人看到月圓月缺就很傷感,他們就要抓住時機來欣賞天上的明月。李白不是說過「今月曾經照古人,今人不見古時月」嗎,但是同時他又說:「惟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他希望對酒當歌的時候,月光老是照在酒杯里,也就是要對著一輪明月來喝酒,要抓緊時間來賞月。

又 得 浮 生 半 日 閑

公元822年,韓愈五十五歲,他一共活了五十七歲,那時已經到暮年。韓愈那時的官做得很大,做到了「吏部侍郎」。就在那年春季的一天,從早晨起,天色就陰沉著,到了傍晚,天色轉晴了。所以韓愈心情愉快,他就約他的朋友,一個名叫張籍的詩人,還有一個,是更有名的詩人白居易,他約請張籍與白居易,說我們一起到長安城南曲江那裡去賞春吧,因為好不容易天晴了。

結果到了傍晚,張籍如約而至,白居易卻沒有來,韓愈就寫了一首詩責問白居易,說我約你游春,你怎麼不來?詩寫得很有意思,他是這樣寫的:「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台。曲江水滿花千樹,有底忙時不肯來?」天色陰沉,到了傍晚陰雲才散開了,天一轉晴,藍天白雲跟曲江邊上的亭台樓閣都倒映在水裡,景色非常優美。曲江池裡已經漲滿了春水,水邊上是千樹萬樹繁花盛開。「這麼美麗的景色,你白居易為什麼不來?你有那麼忙啊,居然不來看這樣的美景?」韓愈就這樣責問白居易。是啊,我們也應該問問自己,「有底忙時不肯來」,你就有那麼忙嗎?

下面再舉一個晚唐詩人李昌符的例子。李昌符的詩,有兩句詩不能不提,李昌符說:「若待皆無事,應難更有花!」什麼意思呢?就是假如要等到什麼事情都沒有了才去看花,那麼花也早就不存在了。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人,如果你勸他去看花,他就說,哎呀,我正忙著呢,等我把事情忙完了再去看。他沒想到事情是永遠忙不完的,等你把所有事情都忙完,花也不會再有了。不光是自然界里的花沒有了,連人生的花季都過去了。所以,休閑一定要抓住機會。

再介紹一首中唐詩人李涉的詩。李涉這首詩寫的內容比較特別,前面兩句的大意是,我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忙得頭腦昏昏沉沉,忽然聽說春天都快過完了,才抓住最後的機會去登一次山。後面兩句很有意思:「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現在有的朋友,他們也會抽空到風景區去休閑幾天。但是他們到了那裡,在青山綠水的環境里都幹些什麼呢?他們拿出手機,打聽「股市怎麼了」,或打聽單位里有沒有升遷的機會。帶著這種心情的人,即使置身於幽美的景區,也欣賞不了「花晨月夕」。

我們應該像李涉一樣,他跑到寺廟去遊玩,就和出家的和尚說說閑話不再關心朝廷里的政局如何,自己的升遷如何,他至少是暫時放棄了這些東西,這才能「又得浮生半日閑」,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休閑。

老 去 悲 秋 強 自 寬

秋天,在一般人看來,是一個使人悲傷的季節。賈島有這樣的名句:「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秋天,秋風落葉的景色,可說是一片蕭瑟。但是如果你以審美的眼光和健康的心態來看待秋天,它同樣有值得欣賞的地方。

劉禹錫就喜歡秋天,他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從古到今,每逢秋天,大家都說很悲傷,都覺得很寂寞,但是我說秋天比春天更好,不信的話請看後面兩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晴朗的秋天,天空中萬里無雲,一隻仙鶴振翅高飛,直插雲端,從而把我的詩興也引到藍天之上。你只要懷著這樣的心情,那麼秋天同樣有賞心悅目的美景。

杜甫四十七歲那年的秋天,心情很憂鬱,到藍田縣的一個朋友家裡過重陽節,他說:「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就是老年人心情容易悲傷,所以就勉強地自我寬慰:今天可是重陽佳節,我要跟朋友一起好好地過一個節。這首詩的最後又說:「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古人在重陽節那天要插茱萸,把一種叫茱萸的藥草插在身上,據說能夠辟邪,這是當時的風俗。

杜詩的意思是說,現在好好地在過節,到了明年的今天,我們是不是還健在,完全是難以預料的事。所以要抓住眼前的機會,乘我們都還健在,趕緊細細地觀賞茱萸,愉快地過一個重陽節。

一個人能否愉快地生活,起決定作用的是你自身的心理狀態,至於外在的景物,花也好,月也好,這都是次要的,關鍵在於你的心態如何。

霜 鬢 明 朝 又 一 年

最能使人痛切地感受到時光迅速的時刻,是一年的結尾,就是除夕。有一年的除夕之夜,詩人高適正在旅途中,獨自在異鄉過年,很無聊,又很孤獨。在複雜的心態下,高適寫了一首短詩,裡面有這樣兩句,說:「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除夕之夜,本來應該合家團聚,但是我現在一個人孤零零地在旅途中,所以今天晚上特別想念千里之外的故鄉,想念故鄉的家人。第二句是說我已經兩鬢染霜了,頭髮都白了,到了明天又要過去一年,這當然使人感慨萬分。

杜甫四十歲那一年,正在長安,我們知道杜甫從三十五歲進長安求官,但是一直不成功,在長安淪落了十年,生活越來越艱難,政治上又毫無出路,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四十五歲安史之亂爆發,就是所謂的長安十年。

四十歲那一年,是杜甫長安十年的一個中點。那一年的除夕之夜,杜甫獨自留在長安過年,因為他家境貧困,養不活妻兒老小,所以把妻子孩子送到外地的親戚家去寄養了。一個人待在長安,這個年怎麼過呢?杜甫有一個侄兒叫杜位就住在長安。他就到這個侄兒家裡去過年。除夕之夜,杜甫感慨萬千,寫了一首詩,裡面有這樣兩句:「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就是說我今年已經四十歲了,到了明天,我就四十一歲了,所以四十歲只到今天為止,明天就過去了。時光啊,真像一匹駿馬在飛奔,轉眼之間斜陽已經西照,人生快要進入暮年了。

在古人看來,四十歲是人生事業應該有一些成功標誌的年齡段,而此時的杜甫快要超過四十歲了,還一事無成。他想求官沒求到,在政治上根本沒有出路,他的理想得不到實現,甚至生活都成問題,過年也要到別人家裡去過,所以他說「四十明朝過」,這句平淡無奇的句子中包含著多少感慨!

勸 君 惜 取 少 年 時

把休閑和事功融合得最好的一首詩,是《唐詩三百首》中的最後一首詩《金縷衣》。

《金縷衣》,有很多書上說是杜秋娘寫的,《唐詩三百首》里就說是杜秋娘所作,實際上不是,杜秋娘只是唱過這首詩,這是中唐時候的一首流行歌曲,當時有很多人唱。杜秋娘是金陵的一個有名的歌女,後來嫁給一個叫李錡的人為妾,李錡非常喜歡唱這首《金縷衣》,所以杜秋娘經常跟他一起唱。杜秋娘是個傳奇式的女子,經歷非常複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去讀杜牧的一首詩,就叫《杜秋娘詩》。

「金縷衣」是用金線鉤制的衣服,非常珍貴,全詩就四句話:「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就是你呀,不要太珍惜這件金縷衣,儘管它是用金線製成的衣服,非常的珍貴,但是你不要珍惜它。為什麼呢?因為你有更加寶貴的東西要珍惜,那就是「少年時」。「少年時」就是青春的時代,青春的時光,你要加倍愛惜美好的青春。三、四兩句是說繁花滿枝的時候你要趕快去折花,千萬不要等到花都凋謝了以後,你才去折花,那個時候你只能折到一根空空的樹枝,因為枝頭已經沒有花了。

《金縷衣》這首詩,請大家想想,詩人是要讓我們愛惜時光享受生命呢,還是要讓我們愛惜時光趕緊做事業呢?我覺得兩者都有,兩者都融合在這首詩里。趁著繁花滿枝的時刻去折花,既可比喻享受人生,也象徵著充分利用大好青春。詩人並沒有明說,但讀者不妨自行聯想。所以我覺得要論唐人珍惜時間的詩,最好的就是這首《金縷衣》。當然,晚唐詩人王貞白寫過一句更加通俗的詩句,叫做「一寸光陰一寸金」,但是那首詩寫得不夠優美,寫得優美的是這首《金縷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稻盛和夫:幸福來源於「知足之心」
養生:人體9大器官,最怕這9樣東西

TAG:儒風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