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又出事了!准航母還沒交付就在船廠里被淹了
作者:King tiger
要說起地球海洋上最強大的海軍,那麼無疑就是美國海軍,可能世界其他各國海軍加在一起都不知道能不能打贏強大的美國海軍。然而,美國海軍面向21世紀的新計劃,貌似一直磕磕碰碰,如今似乎又接連遇到新的麻煩。
美國HeavyLift.News網站消息披露,通用動力公司在聖地亞哥的NASSCO造船廠於7月11日發生一起意外事故,船塢內意外被水淹沒。而船塢中有一艘巨大的「米格爾基思號」美軍遠征部隊基地艦,這種艦船本是作為較航母更為便宜的准航母使用的軍艦,米格爾基思號已經是五號艦。然而船塢這麼一淹,美國海軍基地艦的第五號就這麼遭殃了,預計損失不會很小,從飄滿大量各種物體的海面就能看出補救工作不會輕鬆。
無獨有偶,號稱美軍未來戰艦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也出事了。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10號發布消息,確認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二號艦在海試過後一台驅動主機故障需要更換,不巧的是這種渦輪發動機需要單獨製造,而且要把壞的發動機拆下再把製造好的發動機重新裝上可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專業工程師的設計才能把遠比人大的MT30發動機換裝到朱姆沃爾特驅逐艦上。
在幾天之內,美軍的兩個重要項目出現變故,如果加上前段時間號稱世界第一的福特級航母發生故障要推遲服役的事的話,美國海軍的主力可謂多災多難。事情總有原因,這些美海軍21世紀的新武器計划走的磕磕碰碰,並非偶爾,背後自有其必然因素。
首先,還是一個老問題,那就是美國國內的軍火製造商不是好惹的。有句話說的好,即使是美軍,最後拿到手的產品也是出資最少的供應商生產的。美國海軍的造艦計劃也是交給軍火巨頭,這些巨頭早已在國內形成了軍工複合體,對這些大單供應商們為了滿足美軍的性能要求,勢必就不會在意可靠性。畢竟,先把單拿到,技術指標先搶上去,具體細節和可靠性慢慢來,哪怕有問題要花大把時間精力來改也沒事,因為項目到手了錢就不會少。在這方面,朱姆沃爾特和福特級都是最好的例子,技術指標理論上達到,但是許多問題都根本處理不好。
而另一方面,則是美國海軍近年來作戰思想變化而造成的影響。眾所周知,在蘇聯解體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美國海軍世界無敵,甚至沒有用武之地。於是乎,美國海軍發現自己需要由海向陸,即把海軍的作戰任務向地面干預轉變,原來的大洋決戰型艦隊就是勢必要做出改變。在這個階段,濱海戰鬥艦、艦對地導彈和攜帶特種部隊的潛艇都是代表性裝備。
而21世紀過了十幾年後,美國發現自己受到崛起力量的挑戰,似乎他們過去追求的無敵境界有點難以維持。此時,美軍重啟了大洋海軍模式,如福特級航母,海軍基地艦等都是為此服務。然而,轉型哪有這麼容易,由海向陸由陸向海豈能是說改就改,這種情況下容易造成對軍艦定位模糊的情況,在製造中也會出現許多麻煩。例如朱姆沃爾特,單價比別國一支艦隊還貴,但是看看武備,就一個電磁炮和分散到四周的垂髮系統算是亮點,但是這樣的火力並不算強。可能美軍自己都沒有搞懂朱墨沃爾特到底該怎麼造適合什麼任務,有可能他們想讓它全能,於是對陸的電磁炮和大量的垂髮系統結合在一起,產出了這麼一個信價比實在不高的東西,最終美軍都不得不把它定義為實驗性質的裝備。
總的來說,美軍戰略上的模糊,從由海向陸再到反轉方向對軍工生產造成的額外壓力和干擾並不小。而美國軍工複合體的體制進一步拖累了裝備的製造,滋生出更多的問題。不可否認美軍在大量資金支持下確實強大,然而他們的弱點如今也同樣顯現了。


※美國翻臉如翻書!剛跟土耳其握手言和,轉身就拿來動刀子立威
※日本遭遇迎頭一棒!挖空心思討好東南亞,最終卻成賠本買賣!
TAG:大國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