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帶每一位遇難同胞回家」

「帶每一位遇難同胞回家」

【環球時報-環球網駐泰國記者 孫廣勇】當記者從泰國海軍救撈船「通浪號」走上碼頭時,似乎地面也在旋轉。抬頭看看夜空的星星,十分明亮,距清晨出海,已經過去十幾個小時。

雨季的安達曼海,經常有3、4米高的大浪,7月13日,「通浪號」從碼頭駛到「鳳凰號」沉沒地點用了近1個小時,拋下巨大的鐵錨後,開始展開海上海下作業,以打撈被壓在船下的普吉翻船事件中最後一位遇難者遺體。

中國廣州打撈局的救援人員與泰國海軍潛水員在海上共同進行搜救。本報記者孫廣勇攝

泰國海軍潛水員已經穿好裝備,年輕的坦瓦第一個下水,戰友幫他認真對錶,叮囑他及時上浮。坦瓦告訴記者:「從7日開始,中泰救援隊就在一起工作,大家有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儘快把遇難者打撈上來。」拋下鐵錨後,船頭前甲板慢慢放下,推出一艘橡皮艇,幾位海軍士兵駕駛小艇隨時在海上接應潛水員。另一艘軍艦「華欣號」派出的橡皮艇已經停在橙色浮標處,向潛水員指示沉船位置。

中國廣州打撈局的救援人員與泰國海軍潛水員在海上共同進行搜救。本報記者孫廣勇攝

艦艇上隨處可見的粗繩、氧氣罐和潛水設備,無不提醒著艦上的隊員們,海面下亟待救援的「鳳凰號」。整個潛水以小組為單位相互配合,有人負責供氧,有人控制音頻負責下達指令,有人負責視頻的監測觀看。忙碌的現場,緊張而有序。

中國廣州打撈局的救援人員與泰國海軍潛水員在海上共同進行搜救。本報記者孫廣勇攝

「昨天放置在海里的抽沙管道和繩索被海水打亂」,半小時後,坦瓦返回船上報告。隨後,救撈船指揮官、泰國海軍第三軍區參謀長塔寧派出多批潛水員,將管道和繩索重新布置。

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船上的抽沙機開始工作,散出刺鼻的柴油味道,加上救撈船的劇烈晃動,記者再也忍不住,開始嘔吐。而旁邊的泰方指揮官塔寧正在和中國廣州打撈局救援隊領隊王仁義專心地研究方案,小黑板上畫著「鳳凰號」以及遺體所在位置的示意圖。

在惡劣天氣下,中國廣州打撈局的救援人員與泰國海軍潛水員堅持海上搜救。本報記者孫廣勇攝

普吉翻船事故發生後,泰國海軍、水警、旅遊警察等部門派出多艘救援船隻和直升機持續聯合搜救。泰國海軍第三軍區司令頌奈表示,軍方的搜救,在未完全找回失蹤人員之前,絕不會停止。

在泰方全力搜救的同時,中國也迅速派出救援力量。7月6日晚,首批10名來自中國交通運輸部廣州打撈局的專業救助小分隊立即出發。7日清晨,廣州打撈局救援隊和來自浙江的民間隊伍公羊救援隊抵達普吉機場後直接奔赴救援現場,隨身攜帶了潛水器材和多波速雷達等設備,同泰方一起展開搜救。8日上午,嘗試對此前發現的一具遺體進行打撈。據領隊王仁義介紹,他們攜帶了潛水設備、水下錄像設備、測水流速度的流速儀、測深儀等裝備。

在惡劣天氣下,中國廣州打撈局的救援人員與泰國海軍潛水員堅持海上搜救。本報記者孫廣勇攝

連日來,中泰雙方共同作業,相互配合,共同商量方案,輪流下海打撈,爭分奪秒、連續工作。泰國海軍第三軍區副司令差龍蓬對本報記者說:「中泰救援隊每天清晨出發,進行10多輪潛水作業。安達曼海域正值雨季,風浪大,有時海面平靜但海底有洋流,有時海底平靜但海面有風浪,影響打撈進展,但雙方一直在全力搜救。與中國救援隊合作十分順暢,他們非常專業、非常有責任心。」

經過幾個小時、幾十位中泰潛水員的海下作業,以及抽沙機連續工作,遺體附近沙土有所減少。中泰兩國救援人員按照制定的方案,共同作業、輪流下潛清理船體下的海沙,爭取以最佳的方式把遺體運送至海面。

「中方搜救隊員下水!」隨著王仁義的命令,三位潛水員穿戴上潛水服、全封閉頭盔,先下海一位潛水員,嘗試移動遺體。潛水員頭盔上有實時成像系統,將海底情況清晰地輸送到船上的顯示器,指揮員與潛水員隨時通話,對講機里傳出潛水員有節奏的呼吸聲。船上的隊員目不轉睛地盯著顯示儀,因為即使海面平靜,45米的海下也可能出現洋流。

在惡劣天氣下,中國廣州打撈局的救援人員與泰國海軍潛水員堅持海上搜救。本報記者孫廣勇攝

據介紹,風險最高的三種潛水方式是洞潛、冰潛與沉船潛水,此次又加上大深度,難上加難。但搜救的難度,絕不僅僅如此。海上的波浪,水下的洋流,渾濁的視野,都是救援隊員必須要克服的困難。泰國海軍潛水員提納功告訴本報記者「陽光充足時,視野為3、4米,一旦天氣暗下來,就看不清了。」

半小時後,中方潛水員浮上海面,「在打撈過程中,很大的困難是45米的水深。此外,救援海域風高、浪急、涌大、水深,海下海床情況非常複雜。潛水員一次下水作業的極限是20分鐘至25分鐘,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熟悉水下情況並進行搜尋存在很大難度,」王仁義說,準備同時派遣多位潛水員攜帶挖掘設備下海。

正在做準備時,不遠處出現烏雲,救撈船所在區域突然下起大雨,海浪也不斷加大,水下作業被迫中止。這時候,兩國救援隊才有時間吃午飯,記者看看錶:已經是下午三點,疲憊的潛水員們坐在甲板上,狼吞虎咽地吃起盒飯。

大雨漸小,中方潛水員決定再次下海。泰方指揮官塔寧坐在重型機械潛水監視器前,密切地注視著海底的情況。半小時後,中方潛水員在海下的停留時間已經超過規定時間,塔寧急切地要求潛水員馬上上浮。若不趕緊上來,救援者自身也存在風險。「下水一次不容易,能多堅持一會就多堅持一會,是救援潛水員共同的想法。要把海水中的同胞帶回去,必須抓緊時間,」王仁義說。

天色越來越暗,安達曼海的風浪又起來了,4、5米的海浪拍打著救撈船不斷晃動,打撈工作被迫中止,準備返航。潛水員把海下的管道和繩索固定好,設置浮標,氧氣瓶充氣時發出刺耳的滋滋聲,為第二天的潛水做好準備。中泰搜救隊坐在一起,討論第二天的方案。一位救援人員對記者說:「不用報道我們的名字,我們的責任就是救援、打撈,沒有時間想其他的,只想著把遺體打撈上來,把每一位遇難同胞帶回祖國,這是我們的責任。」

隨著海浪增大,抽出的沙土被海浪回填,沙層下是堅硬的海底,小型挖掘設備也收效甚微,打撈工作不斷出現困難,但中泰救援人員依然充滿信心、絕不放棄,一定要找到所有失聯人員。「在國外水域打撈同胞遺體,確實面臨不少困難,但是我們要盡最大努力把他們都找回來帶回家,讓他們入土為安,這是我們最大的心愿。一定要找到所有失聯同胞,帶同胞早日回家……」王仁義堅定地說。

泰國海軍第三軍區副司令頌奈對本報記者說:「事故發生以來,泰國海軍第三軍區一直與中國大使館武官處聯合辦公、爭分奪秒,組織搜救工作,在前期找到所有失聯者的基礎上,連續作戰,爭取早日把最後一名遇難者遺體打撈上來。目前,中泰潛水隊員正密切攜手、緊張作業。整個救援中,泰國海軍與中國救援團隊緊密合作,一直保持了良好有效的溝通,感謝中方團隊的支持,感謝各方力量的幫助。」

回到碼頭,已是夜晚,返程時間比原定時間已經多出了一個小時。儘管疲憊寫在臉上,但中泰兩國的救援隊員們,眼睛裡透出信心和堅毅。碼頭上不少人在默默地等待著,記者走下船後,轉身看到「通浪號」上的救援隊員依然在忙碌著,他們將迎著明天的第一縷陽光繼續出海搜救。

在碼頭上,記者看到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武官助理趙健眼中布滿血絲、一直在緊張協調中泰之間的救援行動。「無論是救援指揮部和救援隊員,都是凌晨4、5點出發、晚上9、10點返回,還要連夜制定第二天的搜救計劃,一天最多能休息3、4個小時。再苦再累我們都能承受。除了海上搜救,中泰雙方在陸海空都投入了大量救援力量,所有人只有一個心愿,就是協調各方、形成合力,把每一位遇難同胞帶回到親人身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烏克蘭首任總統接受環球時報專訪:中國日新月異,不是偶然的
星巴克將全面取締塑料吸管 採用新型杯蓋響應限塑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