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Google只認錢!機器學習20年沒進步」,CMU學者炮轟AI第一大廠

「Google只認錢!機器學習20年沒進步」,CMU學者炮轟AI第一大廠

問耕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

「機器學習是一個了不起的工程成就。但這不是科學,遠遠不是。」

「這技術現在所做的事情,跟1990年沒什麼差別,頂多就是規模更大,但並沒有給我們帶來比20年前更深刻的見解。」

「Google比很多大學厲害,唯一的原因是他們的每個研究人員,能夠比別人多僱傭十倍以上的研究生。」

「在Google,一切都是商業計劃。」

「你會身處機器學習的最前沿,但,這只是一個工程學科。所有的基本目標都是大公司設定的,你不可能成為一名科學家。」

這幾天,一位耿直的CMU學者Simon DeDeo,在在Twitter上猛烈炮轟Google Brain團隊,對營利性機器學習行業展開嘲諷。(其實也順便無情抨擊了Facebook的研究機構。)

他批評這些大企業專註人工智慧,只是為了獲取更多的錢、利潤,而不是為了推動科學的進步。這些觀點引發了廣泛關注。

用著名媒體TNW的話來說,這是一場史詩級的討論。

贊成和反駁之聲齊飛。但身處暴風中心的Google AI負責人Jeff Dean沒有發聲。不過,Facebook的首席AI科學家Yann LeCun站了出來。

開炮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本來一堆人(又)在批評Facebook。或曰Facebook應該拆分,包括WhatsApp、Instagram等,不應都在扎克伯格一手掌握之中。

討論過程中,Simon DeDeo說AT&T和Facebook最大的區別是:貝爾實驗室發明了C語言、UNIX、晶體管、量子霍爾效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而Facebook Research發明了讓你上癮社交網路的新方法。

聽聞這話,有人插嘴問說:你批評了Facebook的研究機構,那你怎麼評價Google Brain,或者其他科學家雲集的實驗室?

就是這麼一問,樓歪了,人炸了。

Simon DeDeo本尊

Simon DeDeo彷彿是清了清嗓子,說:既然問起來,那就說點真話。畢竟。我不需要Google的贊助,我的職業生涯也不用巴結他們。

隨後,他繼續連發了30多條推文,組成一篇檄文。主要說了這些話:

我在貝葉斯時代長大。那時科學家們用一些簡單、理論驅動的方程改變著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後來我也以此為標準。

2010年左右,深度學習變得不可忽視。

這令人興奮。我們在研究所里聽到訪者講解決策樹、隨機森林等等各種其妙的事情。我也嘗試用過這些新方法,但老實說,它們吸引力不大,因為其他更簡單的工具就能勝任非常非常多的任務。

後來我加入印第安納大學,當時我們熱切希望招到一個搞深度學習的人。我帶所有的應聘者去吃早餐,想搞明白深度學習到底是什麼。

基本結論就是:沒什麼什麼好答案。不管你搞什麼,基本就是一個人坐在那裡,各種調整參數。

機器學習是一個了不起的工程成就。但這不是科學,遠遠不是。這技術現在所做的事情,跟1990年沒什麼差別,頂多就是規模更大,但並沒有給我們帶來比20年前更深刻的見解。

Google比很多大學厲害,唯一的原因是他們的每個研究人員,能夠比別人多僱傭十倍以上的研究生。但大學裡的研究更有學術意義。

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Google有足夠的人力把深度學習應用於一切的一切,目標就是找到可以產生最大影響力的領域。

我訪問過大約50所大學,所到之處皆有新收穫。而當我到訪企業的「研究」實驗室時,情況完全不同。

你能在Google Brain搞一些很酷的研究么?老實說,不能。你會身處機器學習的最前沿,但,這只是一個工程學科。所有的基本目標都是大公司設定的,你不可能成為一名科學家。

如果你想構建一個監控別人,並且向他們推銷更多廣告的機器,那你就去企業的實驗室吧。

如果你想賺錢,那裡可以掙很多。在學術界不行。

但如果你的思想和靈魂,想成為推動人類智慧進步的動力,你最好別去Google,當然更別去Facebook了。

我建議你來學校讀研,成為一個博士。你不會得到豐厚的收入,但會得到真正關心你的導師。

一個優秀的博士生導師,不會幹涉學生的所思所想,這是可恥的。而在Google,一切都是商業計劃。

這不是開玩笑。是我的十年經驗總結。秋天又該開始新的研究生入學申請了,建議你好好想想自己何去何從。

最後說個故事。我們之前訪問了Google Research,那裡的人聰明的不可思議。我們一起頭腦風暴出了好多精彩的學術研究思路。會面的最後一天,高校的學者說:OK!我們去酒吧,再具體討論一下!

Google的人說:這幾天對我們來說相當於度假,手上的實際的工作已經落下了,這個周末必須加班趕工。

是的,聊聊學術對他們來說,就像一個假期。

反擊

這一塊大石頭,激起了千層浪。

Oren Etzioni,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AI2)的CEO,評價說:DeDeo的炮轟把事情簡單化了,而且充斥冒犯,但也的確發人深省。

「有意思。不少人都持有這種鮮明而挑釁的言論。他們錯得很有意思。」一位身在Google Brain的訪問學者Charles Sutton反駁說。隨後,他繼續為「工程」兩個字辯護,並指出機器學習亦有諸多進步。

在reddit上,網友們也展開熱議。

有人說,DeDeo只是在Google Research里遇到一些不以研究為導向的人,並據此對所有工業界的實驗室進行了概括。然後以DeepMind為例說明,只有Google這樣的企業,才能花錢押注幾十年後的技術。

網友jbcraigs也持反對意見。他說Google有大量的部分都在做純粹的學術研究,從2013年以來,Geoffrey Hinton一直為Google工作,沒有「領導」告訴他應該研究什麼,其他Google的研究人員也是如此。

有人很疑惑:企業投入巨資進行基礎研究的動機是什麼?

「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PR。企業到了一定規模,支持10名學者隨意展開研究的成本幾乎微不足道,但卻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提高自身的聲譽。」網友NichG從這個角度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儘管外界的爭議沸沸揚揚,但Google AI(包括Google Research)的負責人Jeff Dean目前仍未作出任何回應。

倒是Facebook的首席AI科學家Yann LeCun,按捺不住反擊了下。他對DeDeo說:

你被嚴重誤導了。

沒錯,Google Brain很多工作都是專註工程和應用。

但是,FAIR、DeepMind以及很多Google Brain面向研究的部門,的的確確在進行實際的科學研究。

其實,以上這種工程和學術的爭論,由來已久,內外皆有。

你還記得么?去年Google Brain團隊的科學家Denny Britz,曾經發文吐槽深度學習:瓶頸就是太不重視工程!

我之前讀研搞NLP和信息提取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把科研想法變成代碼。當時可能95%的研究生和導師們都不願意碰代碼。當我提出對某個問題的疑問時,得到的回復通常是:「這只是一個工程問題,先掠過吧」。

後來我才知道,這種說辭的潛台詞是:我不認為一篇與此有關的論文,能夠通過同行評審。這種心態在學術界的人中似乎普遍存在。但作為一個工程師,我不禁注意到,缺乏工程實踐產生的阻礙。

當然另一種意見也不缺乏。

去年NIPS期間,獲得「Test of Time」最具時間價值論文大獎的Ali Rahimi(阿里·拉希米),登台演講,並朝著整個深度學習界開了一槍:機器學習已經成了鍊金術。

我希望我所生活的世界裡,這些系統都建立在嚴格、周密、可驗證的知識之上,而不是基於「鍊金術」。

我不排斥使用一些自己不懂的技術,比如說我是坐飛機來的,並不完全清楚它的工作原理,但知道有整個航空界都在研究這項技術就很安心了。

但阿里話鋒一轉,他說很多構建深度神經網路的一些基礎工具,「我們對它幾乎一無所知」。他批評機器學習太工程,而缺乏理論支撐。

當然,當時LeCun也照例跳出來反對。

那件事的詳情,可以通過這個傳送門回顧。

OMT

在這次的爭論里,你持什麼意見?

以及,到底Google Brain在研究什麼?如果你感興趣,這有一些參考資料。

就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量子位 的精彩文章:

景馳無人車餘波:王勁「嫡系」忽然發難,官方回應辭退員工所述不實
神經網路造「漢字」新技能全開,biangbiang面自愧不如

TAG:量子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