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詩中的「叛逆」:這兩首唐詩,為楊貴妃喊冤鳴不平

唐詩中的「叛逆」:這兩首唐詩,為楊貴妃喊冤鳴不平

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流傳甚至,至今仍是一大熱門話題。在詩歌鼎盛的唐朝,詩人們也多有關於兩人的詩作,最著名的莫過於白居易的《長恨歌》,可謂是登頂之作,千年之後仍無人能及,至今吟詠不絕。

天寶十四年(755年)末,安祿山以誅殺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造反,「安史之亂」正式拉開了序幕。由於唐玄宗的昏庸,導致潼關天險失守,國都長安危在旦夕,唐玄宗匆忙帶著楊貴妃等少量宮眷西走成都。在走到馬嵬坡時,隨駕官兵發生嘩變,殺死了宰相楊國忠,因為害怕事後楊貴妃報復,逼迫唐玄宗殺掉楊貴妃以絕後患,最終楊貴妃被縊死。

對於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們各抒己見,有人嘆息玄宗不能保全美人以致化為塵土,入李商隱之「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有人傷今懷古嘆息佳人不再,如羅隱之「上皇西幸卻歸秦,花木依然滿禁春。唯有貴妃歌舞地,月明宮殿鎖香塵」;有人歌頌唐玄宗聖明,如鄭畋之「肅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雖亡日月新。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也有人指責楊貴妃為紅顏禍水,如劉禹錫之「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

然而,在楊貴妃死後一百三十多年後,卻有兩位「叛逆」的詩人,在似曾相識的歷史情景下,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旗幟鮮明的為楊貴妃喊冤、鳴不平。

話說唐朝末年,爆發了規模浩大的黃巢起義,起義軍於廣明元年(880年)末攻佔了長安,當時的皇帝唐僖宗依葫蘆畫瓢,也西奔成都避難,歷史總是出奇的相似。不同的是,當年唐玄宗在成都呆了一年就返回了長安,而唐僖宗則呆了四五年之久,直到光啟元年(885年)三月才返回長安。

安史之亂時,楊貴妃被指責是紅顏禍水,禍亂朝政,並導致了叛亂的發生。那麼,黃巢之亂又如何解釋呢?這時候可沒有像楊貴妃一樣背鍋的了。事實就是:皇帝才是天下變亂的元兇。

因此,唐僖宗返回長安之後,在似曾相識的歷史情景下??,有兩位詩人,勇敢的發出了聲音:直接為冤死的楊貴妃鳴不平。

其一是唐末著名詩人韋莊的《立春日作》:九重天子去蒙塵,御柳無情依舊春。今日不關妃妾事,始知辜負馬嵬人。

其二是唐末詩人狄歸昌的《題馬嵬驛》:馬嵬煙柳正依依,重見鑾輿幸蜀歸。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在浩瀚的唐詩中,這兩首詩顯得非常「叛逆」,在本朝未亡的情況下,直接為背鍋的紅顏鳴不平,從側面隱晦的暗示人們:紅顏禍國只是一種錯覺,真正造成天下大亂的另有其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梅煮酒人 的精彩文章:

廣西1個縣,建縣近1500年,人口超40萬
山西省1個以「山」命名的縣,人口不到30萬,有「煤鄉」之稱

TAG:青梅煮酒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