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家推薦 絕世珍品《大明萬曆年制青花魚蓮紋碗》

專家推薦 絕世珍品《大明萬曆年制青花魚蓮紋碗》

你好藏友,此寶貝經老師從圖片來看為:大明萬曆年制青花魚蓮紋碗 清代仿造 景德鎮燒造 從皮殼包漿與青花發色綜合分析,此瓷器符合老貨特徵與神韻,青花繪畫線條筆觸犀利看老開門,手拉坯器形古拙、底足修足老道、護胎釉色正深沉,經綜合鑒定到清代精品!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明代萬曆(公元1573—1620年,明神宗朱翊鈞年號)朝共48年,是明代歷時最長的朝代,這一時期資本主義開始萌芽,社會經濟有所發展,由於宮廷和上層社會對於細瓷的追求和廢除禁海,致使瓷器產量劇增,青花瓷品種繁多,數量巨大,還出現了專供對外貿易的外銷瓷。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器物造型也開始轉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此風格一直影響了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器的面貌。

萬曆青花胎土淘煉不夠精細,所以總體質地不如前朝,較粗松,製作工藝也不如前朝精細。

官窯小件器物胎體精細緻密,且白膩,大器稍差,釉面光潤肥厚,足內施亮青釉。

民窯器胎體大多厚重,修胎不規整,琢器類有明顯接痕,碗、盤類的圈足足徑比較大,底足製作粗率,大多為粗砂底,有明顯的跳刀痕,個別的是平底或淺寬圈足,底部中心落款處常有凹陷,露胎處有火石紅和鐵鏽斑點。早期的釉面比較細膩、肥厚,光澤度強烈,玻璃質感極好,晚期的釉質稀薄,還常有縮釉現象。

盒類瓷器多變形,不平整,撇口碗的口沿有極小的凸起邊,盤塌底嚴重,碗、盤足內有跳刀痕和火石紅色。

萬曆早期仍然使用回青青料,發色濃重艷麗,藍中泛紫。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回青料用竭,開始使用浙江產的浙料,由於這個時期對青花鈷土礦料有了新的工藝,從傳統的水選到火煅,迅速提高了青花的發色質量,使得浙料呈色青翠幽藍,藍中泛灰,多有暈散,色調頗具沉靜感。

「青花」是人們對白底藍花瓷器的稱謂,系以天然鈷土礦物做彩料,在瓷坯上裝飾圖案花紋 ,外罩透明釉後,入窯經高溫(1300度左右)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器,是元、明、清時期景德鎮瓷器中的主流產品。雖然青花瓷器都是以天然鈷土礦製成的「鈷料」來裝飾,但由於各個歷史時期人們的審美趣味不同,青花料的來源不同,致使青花瓷器的藝術風格迥異,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如典型的明代永樂、宣德青花瓷器使用的是進口「蘇麻離青」(亦稱「 蘇泥渤青」)料;典型的成化、弘治青花瓷器使用的是產於江西省樂平縣的平等青(亦稱「 陂塘青」)料;典型的嘉靖、萬曆青花瓷器使用的是產於江西省上高縣的「石子青」與從國外進口「回青」的混合料;清代典型的康熙青花瓷器使用的是國產「浙料」或「珠明料」。 由此成永樂、宣德青花之濃重艷麗,成化、弘治青花之明凈素雅,康熙青花之亮麗明翠。雖風格迥異,卻又異曲同工之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僅留一點殘溫 的精彩文章:

TAG:僅留一點殘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