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人是史上死得最冤最慘的一代名將,金庸還專門寫小說為其鳴不平

此人是史上死得最冤最慘的一代名將,金庸還專門寫小說為其鳴不平

說起金庸先生,大家一定非常熟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其中的「碧」就是《碧血劍》。《碧血劍》表面上的主人公是袁承志(小說中袁崇煥之子),而實際上暗指的就是袁崇煥,金庸先生只是借著袁承志來訴說袁崇煥的理想和抱負以及那個不堪的時代!

碧血劍劇照

袁崇煥其實只是一個文人出身,之前也就是一個小縣官而已,在入京述職的時候被「東林黨」看中,於是被提拔到了兵部。這個「東林黨」大家都知道,那可是大奸臣魏忠賢「閹黨」的死對頭。有意思的是,就在袁崇煥要去兵部任職的時候,人卻怎麼也找不到了,原來他私自跑到山海關考察去了,回來以後還立下了豪言壯語:「給我錢糧兵馬,守山海關我足以!」當時守山海關可是一個苦差事,後金(就是後來的清朝)的努爾哈赤經常率騎兵攻打遼東地區,那裡的守官要麼被殺,要麼因為打敗仗回來被貶,基本上是沒有人願意前去駐守山海關的。於是在大家一片驚愕的眼神中,袁崇煥卻選擇高高興興地上任了,好比是一條魚被放歸了大海。

袁崇煥劇照

天啟五年(1625年)十一月,時任遼東經略的「閹黨」高第下達了撤(TAO)退(PAO)的命令,將山海關外的人員、糧食、城池、物資等等全部撤回關內,也就相當於要拱手將關外的大片土地送給努爾哈赤。高第以身作則,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先逃走了,大家一看,領導都跑了,那就跟著跑吧。前人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四百餘里江山,十萬大軍,幾百個城池、據點,就這樣輕而易舉的化為烏有了。但這時候,有一個人堅定地說:「我是寧前道(官職),我誓與寧遠共存亡,即使只有我一人,我也要守在此處,迎擊敵人!」這個人就是袁崇煥。

袁崇煥劇照

天啟六年(1626年)年正月,努爾哈赤就帶著大軍打過來了,號稱二十萬,到了寧遠城下,他輕蔑的對守城的袁崇煥說:你投降吧,我給你官做,否則我二十萬大軍輕易就能攻破你的城池。袁崇煥回答道:我知道你沒有二十萬,也就十三萬人,不過我也不嫌你人少!這番回答把努爾哈赤氣的火冒三丈,於是一言不合便開始攻城。城中守軍雖然只有一萬多人,但是袁崇煥做了充分準備:

堅守不出,明軍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是很大的劣勢;

紅衣大炮,防守的利器;

堅壁清野,讓努爾哈赤在城外什麼也得不到;

必死的決心,袁崇煥派使者去山海關找高第,高第說我可沒有兵力能救援你們,使者說,我們不是要援兵的,只是要求看見有逃兵到山海關的,格殺勿論!

袁崇煥率軍守城

戰爭打得非常慘烈,雖然大炮重創了後金軍隊,但是畢竟後金人數佔優而寧遠城並不是很堅固,經過幾天激烈的廝殺,後金傷亡慘重,袁崇煥也拼成了強弩之末。眼看城池就要被攻破的時候,意外發生了:一發炮彈將努爾哈赤打成重傷,於是後金軍不得已而選擇了撤退,就在不久之後,努爾哈赤也因為傷重不治而亡。

明朝軍隊

此戰的勝利,大大振奮了明軍士氣,朝廷也封賞了袁崇煥和守城的軍士、將領,袁崇煥還重新修整了城池,逐漸建立起了山海關——寧遠——錦州的防線,史稱「關寧錦防線」。

努爾哈赤死後,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他的兒子皇太極又帶領大兵來報仇,經過二十多天激烈的戰鬥,皇太極不但沒能攻破一座城池,還傷亡了大量的人馬。更令人振奮的是,袁崇煥率騎兵正面交鋒皇太極並戰勝了皇太極,沒佔到絲毫便宜的皇太極最後只得灰溜溜地逃走了。

後金軍隊

朝廷聽說後非常開心,重賞了魏忠賢,然後是監軍太監、然後是某某太監、然後是閹黨的大臣、然後是魏忠賢的干孫子——一個四歲的小孩子,最後到了袁崇煥,賞銀三十兩!明朝為什麼會亡,由此可見一斑。

由於皇太極始終無法逾越袁崇煥打造的這座堅固防線,於是選擇了使用「反間計」——假裝不小心泄露袁崇煥已經投降的消息給兩個太監,然後又「不小心」讓這兩個太監逃走。回到京城後,這兩個太監就將袁崇煥投降的消息報告給了崇禎,崇禎一怒之下,對其施以「凌遲處死」——就是用小刀慢慢切割身上的肉,讓人受盡折磨而死。

袁崇煥

崇禎三年八月,袁崇煥被施以「凌遲」之刑,據說一共割了3600多刀,袁崇煥才死去。北京城中的百姓也都認為袁崇煥是「叛徒」,爭著花錢去買割下來的肉,並生吃了下去,以示對袁崇煥的憤怒。

一代名將忠臣,卻因一個昏庸的決定被施以最殘忍的刑法,一身忠肝義膽卻被誣陷,袁崇煥就是明末閹黨橫行黑夜中的一顆流星,雖然短暫,卻絢麗奪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人物故事會 的精彩文章:

這個皇帝真奇葩,繼位兩年後非要去當太上皇,真實原因讓人不齒

TAG:歷史人物故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