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康熙王朝》周培公慷慨陳詞,清軍打不過吳三桂,原因就是這個

《康熙王朝》周培公慷慨陳詞,清軍打不過吳三桂,原因就是這個

康熙能平定吳三桂,周培公是居功甚偉。康熙有一段時間想要御駕親征,這個時候周培公上來阻止了康熙的想法,還說出了清軍打不過吳三桂的原因。周培公不愧是康熙的重臣,他對康熙講解的不讓他出征的理由和清軍打不過康熙的原因深入淺出有理有據,讓康熙頓時就明白了擊敗吳三桂的要領。

康熙也是著急,看見吳三桂帶兵作戰打的清軍節節敗退就急了,和周培公等人商議要御駕親征。康熙這是病急亂投醫,他又沒到水盡山窮的地步,御駕親征的時候反而會讓手下的將士顧慮重重。大家誰都怕自己成了讓皇上喪命的人,所以戰鬥時的第一任務成了保衛皇上,而不是爭取戰略優勢。這樣的戰鬥相當於自縛手腳,想要得到勝利那就是一個笑話。

所以周培公對康熙慷慨陳詞據理力爭,他說康熙是天子而不是將軍,擅長為君之道而不是領兵作戰。認為康熙一旦上了戰場就是戰士們的包袱,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讓戰鬥的軍隊陷入困境,把戰鬥變成對康熙的演戲。康熙聽完了周培公的話,也明白了自己不適合親自出征,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不過他打消了這個念頭,吳三桂的叛亂還依然存在,所以大家還得討論擊敗吳三桂的辦法。

周培公慷慨陳詞,清軍打不過吳三桂,原因就是這個。他說的是說滿八旗的數目稀少,不足以對吳三桂構成兵力優勢。而且現在朝廷不信任漢人組成的軍隊,而是重用滿八旗的兵馬。但是滿八旗的兵馬承平已久,每日就是奢侈度日,早就沒有了入關時的戰鬥力了。而吳三桂的兵馬則是常年在邊關繳費,從來沒有過卸甲的時間,所以清軍的戰鬥力不如吳三桂的兵馬。

所以周培公建議朝廷啟用善戰的漢人將領,再讓他們統領漢八旗領兵出戰。這個時候旁邊人也贊同這個建議,他說南方水網眾多,並不適合滿八旗這種騎兵戰鬥,反而適合南方的漢人軍隊更加適合在南方戰鬥。康熙聽完周培公的建議以後,也對他的想法很贊同。接著周培公又提議如果能讓王輔臣按兵不動幾個月,那朝廷就又能抽調出一支兵馬,參與和吳三桂的戰鬥。

所以周培公建議通過王輔臣在京師的兒子想辦法,讓他同意按兵不動,康熙對於這個建議同樣贊同。這個時候的周培公既能被康熙看中得到權力,又能讓心中的才華得以施展,應該是他人生中的巔峰了吧。可惜的是滿清還是容不下一個像他這樣有才的漢臣,最終他被貶到了盛京,水土不服而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美麗 的精彩文章:

《康熙王朝》康熙說皇后長得丑,大婚被質問,一句話就把她哄好了
《少年天子》吳良輔是佟妃恩人,但佟妃的凄慘下場,也是因為他

TAG:歷史的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