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理解「心所有法」?

如何理解「心所有法」?


如何理解「心所有法」?

心愚法師

1

心所有法的基本含義

五位百法的第二大部分內容叫做「心所法」,或者也可以叫做「心所有法」,這部分的內容比較多。

記得有個法師,他講一個開示的時候說,百法總共一百個,心所法就五十一個,佔了51%;心所法裡面煩惱心所法二十六個,差不多又是51%——所以我們凡夫天天就是和煩惱打交道了。這個說法也很有意思,挺容易讓人記得住,不像我們講的這麼枯燥。

說到「心所」這個定義,還想起以前一個事,有一次聽一個法師講什麼是心所,說「心所就是心活動的場所啊」,差點把飲料噴在書上。大家還是不要犯這種望文生義的錯誤,心所的「所」是「歸屬於某某所有」的意思,別理解成場所了。

說的簡單點呢,心所就是八識心王的活動和作用。具體來說,包括三個方面的意思:

第一個叫恆依心起,就是說心所法必須是依靠心王而生起的,不可能脫離心王獨自存在。心所是心王的活動和作用,就好比「運動」、「思考」是某個人的活動一樣,能脫離這個人而存在嗎?肯定不行的。

第二個叫做系屬於心,就是說,心王對心所法是具有所有權的,當然這是用世俗的話來比喻了。還是像前面所說的,某個人的運動這個例子,那這個運動必然是屬於這個在運動的人的。

第三個叫與心相應,就是說心所法跟心王是有相應的關係的,「相應」這個詞還包含很多意思,我們後面繼續說。

2

心所法的分類

因為心所法的概念比較多,佔了百法的51%份額,所以從內容來說,又可以分為幾類。百法的正文裡面說:

第二、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種,分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別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煩惱有六,五、隨煩惱有二十,六、不定有四。

這個很清楚,就是51個心所分為六類:第一類叫做遍行心所,包括5個;第二類叫別境心所,也有5個;第三類叫善心所,11個;第四類叫煩惱心所,6個;第五類叫隨煩惱心所,20個;第六類叫不定心所,有4個。

這個分類比較簡單,但是分類的標準其實佷有意思,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說:第一個是從心所產生作用的時間等因素和跟心王相應的情況來說,區分出遍行和別境兩類;第二個則主要從心所的善、不善和無記的角度,來區分出善、煩惱、隨煩惱、不定這四個類別,在這四個類別之中,煩惱和隨煩惱都是不善屬性的,不過有輕重之分,更重更根本的六個煩惱單獨列出來了。

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不定心所,有的人簡單的等同於「無記」,這其實是不合適的。無記的意思是無所謂善或者不善,而不定的意思則是有可能善也有可能不善,這兩個是有區別的,這個要注意一下。

本文選自心愚法師文集《百法略說》66

作者 | 心愚法師 校勘 | 如義 排版 | 如梵 編輯 | 如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正知而住:辨次第。行等(3)語默(1)第一義
《瑜伽師地論》禪修的障礙和對治(5):顯略義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