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鴉片是高消費品,為何最後連窮人都能染指?原因竟如此荒唐
隨著電視劇《走火》的熱播,關於遠離毒品的防範意識再一次的深入人心。往大了說,毒品能腐蝕一個國家的根基,往小了說,毒品則會讓人傾家蕩產,甚至於家破人亡。而在當今社會,也並不是人人都有能力接觸到毒品的,畢竟毒品那高昂的價格,本身就已經決定了他的消費人群。可是,在清朝末年,鴉片作為毒品家族的其中一份子,竟然脫掉了它高貴的外衣,「淪落」成為一個連貧苦百姓都能消費得起的存在,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在清朝末年,雖然已經開通了和西方各國的通商口岸,但是貪婪的西方列強卻不滿足與那些小小的利益。為了能在清朝榨取更多的金銀珠寶,狡猾的英國人便打起了鴉片的主意,流入清朝的首批鴉片就是英國人給帶進來的。不過當時鴉片僅僅流通於達官顯貴之間,並且鴉片一度成為了「上流社會」標榜身份的一種標誌。也正因為此,越來越多的有錢人開始吸食鴉片,而英國人更是因此賺得了大量的白銀。
可是貪婪的英國人卻並不滿足於此,在他們看來,清朝的達官貴族也就那麼多,如果只是供應給他們,收入只會越來越少。可是清朝百姓卻很多,如果賣給這群百姓,將是一筆數不盡的財富。於是,英國人便開始在中華大地上開設煙館,而消費對象就是普通的黎民百姓。不過由於清朝的腐敗不堪,這些老百姓哪有那麼多的錢來吸食鴉片,英國人又生一記,那就是一再的降低鴉片的質量,強制的讓鴉片成為一種低廉的消費品。
這可不是普通的薄利多銷,因為在質量上,他也是一再的縮減、降低。而最終的結果就是,英國人單單就憑藉鴉片這一項,就從整個清朝榨取了數不盡的金銀財富。而本就已經滿目瘡痍的滿清朝廷,怎麼能甘心看著這些白花花的銀子流入到洋人的兜里。滿清朝廷覺得,與其看著洋人這般的明目張胆的竊取白銀,不如自己就先將這些銀子給賺了。於是便頒下了鼓勵地方種植鴉片的律法。
命令下達各地官府以後,種植鴉片的風暴頓時席捲了整片的中華大地。要知道,朝廷對於鴉片的回購價格也是很可觀的,相比之下,種那些糧食蔬菜卻跟浪費土地資源沒什麼區別。而對朝廷而言,百姓種植鴉片所交的稅收比種農作物要高得多。在這種近乎雙贏的條件下,越來越多的農民拋棄了糧食,幾乎是全力種植鴉片。而當時種植鴉片最大的地區,就要屬山西省莫屬了。
最終,經過全國上下的「一致努力」,滿清朝廷終於達成所願,因為自己生產的鴉片質量好,而且更加的便宜,這也使得老百姓也從英國人的煙館裡走出來,轉而走進了中國人自己開的煙館了。而滿清朝廷,也終於賺得「喜笑顏開」了。
文獻出處:《清史稿》


※魏延被殺後安葬在什麼地方?他墓前為什麼有兩個石像,跪著請罪
※征討方臘一戰,梁山好漢死傷慘重,有人死的詭異,有人死的敷衍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