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NASA探測器意外毀滅了火星有機物證據
NASA
最近,NASA證實「好奇號」探測器在火星上發現少許複雜有機化合物。不過,新證據顯示:上世紀70年代,NASA科學家也許曾不知不覺間毀滅了火星有機物的證據。
1976年,NASA向火星表面發射了兩架「海盜號」探測器,旨在尋找火星塵土裡的有機化合物,結果一無所獲。這令科學家感到震驚,因為他們推測:含碳隕石和彗星在撞擊火星表面後,應該會留下少許有機物質。因此,「海盜號」的調查結果說不通。
自那以後,有些科學家便認為,隕石撞擊也許不僅會留下有機化合物,同時也會毀滅它們。如今,根據NASA的天體生物學家Chris McKay的新研究,隕石不是唯一可能毀滅潛在火星生命跡象的東西。為理解其中的原因,我們需要回顧一下其它火星發現。
2008年,NASA的「鳳凰號」探測器發現證據,表明火星上存在一種有毒的、含氯的鹽——高氯酸鹽。由於它的爆炸性能,高氯酸鹽被用作火箭推進劑和煙花成分。這個發現本身沒有太大意義,但上世紀70年代,「海盜號」在使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分析火星土壤樣本時,必須加熱樣本。研究人員認為,加熱過程可能會點燃高氯酸鹽,瞬間毀滅樣本里可能存在的任何有機化合物,因此儀器才探測不到任何有機成分。
長久以來,科學家對「海盜號」項目可能存在的這類重大缺陷有所意識。如今,「好奇號」的最新發現提供了切實的證據。2014年,NASA公布,「好奇號」於2013年在火星上發現了氯苯,而氯苯恰好是高氯酸鹽燃燒碳會產生的化學產物。當然,這未必能夠證明什麼。不過,研究人員回頭重新分析了「海盜號」的原始數據,結果顯示:早在那時候,儀器就探測到了氯苯。
然而,當時卻沒有人注意到如此確鑿的證據。太諷刺了,NASA花費50億美元派出探測器尋找有機化合物的證據,但探測器的設備卻將證據燒了個精光。
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性,我們無法確定這是不是真實情況。不過,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當年令人詫異的搜索結果。此外,它也提醒我們,即便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太空科學家,也未必事事周全,他們畢竟也是人嘛。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蛋花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原作者:PETER DOCKRILL


※《侏羅紀世界2》的五大科學錯誤
※普通人如何擊落直升機?《孤島驚魂5》:用鏟子!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