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脈脈:慢生意的大空間

脈脈:慢生意的大空間

脈脈的創始人、CEO林凡。攝影:史小兵

《中國企業家》雜誌評選了「21未來之星——年度最具成長性的新興企業」,脈脈在2018年入榜。

/

文 |《中國企業家》記者 陳睿雅

編輯 |尹一傑

2013年創辦脈脈之後,林凡才成為社交APP的重度使用者的。在此之前,他「壓抑、控制」了自己的社交需求,微信沒有滿足過他。

這個自稱有「社交恐懼」的創業者,看上去親和而直接,少年時代常常跑到山頂迎著夕陽打太極,在給陌生人打電話前要花30分鐘進行心理建設。他從大二開始在ChinaRen打工,月薪6000實現了自給自足,以本科專業成績第一畢業於清華大學,坊間傳聞因為愛情而放棄了攻讀博士學位,在業內廣為人知的是,他在搜狗時期與CEO王小川結下了革命友誼。創業前,他曾擔任大街網技術副總裁,在搜狗與大街網之間的寥寥數月,他受邀在一家估值幾億美金的互聯網公司擔任CEO,後來,疲於協調8個股東的利益,他匆匆離去。林凡在脈脈的自我介紹是,「技術宅,夢想改變世界,願意一起嗎?」

攝影:史小兵

作為脈脈的創始人和CEO,林凡的好脾氣和好人脈,拉攏了王小川、58同城總裁兼CEO姚勁波、獵豹移動CEO傅盛、今日頭條CEO張一鳴、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快手CEO宿華和百度總裁張亞勤等知名企業家或創業者,他們都有脈脈賬號。江南春、王小川和傅盛算得上活躍用戶,最不活躍的是姚勁波和張一鳴。

2017年11月15日,繼B輪融資公布三年後,脈脈宣布完成7500萬美金的C輪融資,由DCM領投,IDG資本、晨興資本持續跟投,並在此輪引入智聯招聘作為戰略投資方。與此同時,林凡宣布,脈脈計劃在2019年IPO上市,目標市值100億美元。

警惕巨頭

「職場社交本質上是個慢生意。」DCM中國的聯合創始人、董事合伙人林欣和在接受36氪採訪時表示,經過四五年的時間,脈脈已經成為這領域幾乎唯一的一家,其關係密度也在穩步提升,網路效應初步凸顯。「我們覺得時機到了。」

事實上,因為是個慢生意,脈脈較早地開始探索商業化,在2016年就實現盈虧平衡。在變現方面,脈脈目前有廣告、會員、招聘和知識付費等業務,廣告佔比50%,每年翻3~4倍,但林凡認為廣告的營收佔比會逐漸減少。

林凡拒絕透露脈脈現階段的用戶規模、月活等關鍵指標,稱不想引起巨頭的注意。仰賴中國商業環境的整體崛起和團隊本身的堅持,林凡告訴本刊記者,脈脈在中國白領中目前擁有將近20%的覆蓋率,其活躍用戶是領英中國的10倍。

「跟釘釘現在是同一體量。我們現在在這個過程中有特別高速的增長,我們估計就到明年年底,差不多能覆蓋中國80%的白領。」林凡說。

在全球的職場社交領域,領英珠玉在前,它在2016年被微軟以262億美金全資收購,目前擁有5億註冊用戶。領英在2014年入華,一定程度上重現了跨國公司在華水土不服的癥狀。林凡承認,領英的產品模型,讓他意識到公開的職業身份對人和人之間的連接是很有幫助的,但他堅持認為「一開始我們就沒有想著要追趕領英」。林凡說,脈脈和領英中國的差距從2017年開始大比例拉開。

林凡計劃,脈脈在國內達到50%的白領覆蓋率時,將赴美國和領英「正面挑戰一下」。此前,林凡曾和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組織的「觀光團」一起參觀Airbnb、Cousera、領英等知名互聯網公司,那是2015年8月,臨行前,林凡被告知脈脈是領英的競爭對手,於是,他「最終只跟團到了大門口」。

對於近來在讀《社會學》和《心理學》的林凡而言,脈脈是他的第三次社交實驗。2012年5、6月到2012年底,林凡的第一個社交產品是淘友網,它以搜索引擎的形態,在其他社交網路里抓取數據,幫助人更方便地找到人,但難以形成閉環。2012年底,移動端的趨勢讓林凡放棄了搜索引擎的產品模式,開始探索一款定位二度婚戀交友的APP覓覓。但作為一個已婚、有小朋友的人,林凡很快意識到自己不是典型用戶。

2013年,林凡最終選中了職場社交,創立了脈脈。2016年,脈脈步入第三年,享受了2015年行將殆盡的移動互聯網紅利,面臨著從互聯網行業擴展到非互聯網行業的用戶增長瓶頸。林凡焦慮過,但步調還是不急不徐。2016年底2017年初,董事會上,林凡說,今年我們要增長三倍。投資人半開玩笑地回答他,如果增長不到三倍,你就讓出CEO的職責,我們去找一個更牛的CEO。「我說三倍我不幹,兩倍可以,我就讓出CEO的位置。」林凡也開了一個玩笑,他告訴本刊記者,「最後大家都沒想到,我們增長7倍多,增長的速度其實比我們想像要快。」

少就是多

脈脈突破用戶增長瓶頸的做法是,做減法。2016年,林凡強力說服團隊做減法,砍掉了掃名片、線下聚會、找人辦事等「雞肋」功能,花了一兩個月時間,將重心聚焦到實名用戶身份、人脈和feed流上——它們構成了脈脈今天擴張和留存用戶的競爭壁壘。脈脈的活躍用戶中,每天會有超過50%的人在上面消費內容。

即便在今天,擁有一份公開的職場身份和簡歷,在國內依然未成主流,「我覺得很多中國人沒有這個想法和意識」。而在美國,95%的白領基本上人手一個領英賬號。所以林凡說,「我們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教育市場,讓所有用戶都知道有一份公開的職業身份和簡歷,對自己職業生涯是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現階段你覺得用戶想到脈脈的標籤會是什麼?」

「挺雜的」,林凡說,一個找人的平台,一個招聘跳槽的平台,一個分享職場八卦的平台,或者一個學習的平台。「最終我們想要統一到,脈脈是一個職業成長的平台。」

在林凡看來,職場成長分為積累性成長與突破性成長,前者主要依靠日常的充電學習跟信息獲取,後者則更多來自人脈職場的社交,「與更高量級的人去溝通、交流,去做思維的碰撞,去提很多問題,去看他的答案,很多時候答案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思維過程」。

「這也是脈脈一直以來的最大挑戰。」林凡說,「其實我們在各方面的服務和品質是沒有跟得上用戶增長的。」

基於此,脈脈從今年便開始快速招人擴充隊伍,團隊目前已從100人擴張到將近300人,預計到年底達到五六百人。至今,林凡還保持著面試每一個人的習慣。在搜狗時期,有三四年的時間跨度,他曾做過一張excel表,用來記錄每個人從入職到離職的成長,直到這套體系流程嵌入腦海,形成對人的判斷,「70%、80%還是準的」。林凡認為,在當下的用戶規模下,要服務好不同行業的群體,從好友推薦、內容運營、職位推薦,需要做細緻化運營。

「我覺得脈脈可能算是職場領域裡的硬創新。」在林凡看來,這個硬創新的核心點在於脈脈開創了新的品類,在全方位地服務職場人。「我們最終其實還是希望成為中國職場的第一入口,讓所有職場服務都可以從脈脈這個平台上面導流過去,就像騰訊,其實是生活和娛樂的第一入口一樣。」

2018(第十八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暨粵港澳大灣區南沙論壇將於6月29日至7月1日在廣州南沙舉行,人工智慧、新零售、大健康、金融科技等領域最熱門的獨角獸公司、數十位頂級投資人、最創新企業領導人齊聚南沙,探討「商業新動能」,歡迎點擊下圖報名參會。

值班編輯:張弘

審校:武昭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企業家雜誌 的精彩文章:

英語流利說:用AI讓英語教育全球通行
神策數據:打造數據界的「海底撈」

TAG:中國企業家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