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是「赤子之心」?

什麼是「赤子之心」?

管理視角看國學(598)

《孟子·離婁章句下》之四

「言必信」,就是「說到做到」,「行必果」就是「既然做了,就不達目的不罷休」,一般來說,我們都把「言必信,行必果」作為一個好品質。但是,孟子認為,義相對於「言必信,行必果」來說是一個更高的要求,不能違背義去追求信果,如果「言必信,行必果」和義之間構成了矛盾,那就應該舍信果而取義。

「輕諾寡信」不好,是不及,但只要說了就不顧客觀條件變化,仍然堅持一定要做到,在這種「言必信」的過程中,就必然有些做法是違背規律、違背道義而達到的,雖然就具體的事情上做到了「言必信」,但是是以對其他方面的破壞為代價的,所以「言必信、行必果」就是過了,對於義理醇熟的大人來說,並不是任何時候都一定要做到,如果繼續完成就違背義,那就要放棄,老老實實承認自己的錯誤就是了。

大人義理醇熟,通達萬變,赤子天真無邪,純一無偽。大人和赤子表面看起來像是對立的兩極。我們說一個人都老大不小了,還那麼孩子氣、書生氣,一般是說這個人不理解社會的複雜性,想問題和做事情比較簡單直接,不懂變通,所以就難免碰壁。所以在一般人看來,成熟和天真是對立的,成熟了就不天真,天真了就不成熟。

船山認為:赤子之心,是在人之天,所以是「無偽」的,也可以說就是「無妄」,這就是天理,天理便真,而人慾就是妄的,赤子真有未全,而妄不相涉。

我們平常所說一個人成熟了,不是小孩子而成為大人了,是說他用成人的眼光對他所面對的世界有了一套新的認知邏輯,這套邏輯取代了他在赤子時候的無知無欲。但孟子認為,真正的大人,恰恰是仍然保留著赤子時的那份天真,他所認識的世界仍然是一個天理的世界,所以他表現出來的就仍然是樸實、率真、善良的。而不像一般人所謂的成年看起來就是老謀深算。有點像老子所言「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這句話也不好理解,集注認為養生送死是針對孝敬父母而言,「事生固當愛敬,然亦人道之常耳;至於送死,則人道之大變。孝子之事親,舍是無以用其力矣。故尤以為大事,而必誠必信,不使少有後日之悔也。」

也有解讀者認為,養生是指愛惜自己的生命,心力主要用於讓自己長命百歲,身體健康,這樣的人是不能做大事的,只有視死如歸,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才能承擔大事。

參考《中庸》中孔子的說法,可能第一種解讀更加符合孟子的本意,《中庸》中,孔子認為武王、周公是達孝,因為他們「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以此來理解,孟子這裡所說的「養生」,主要是父母在世之時奉養父母的身體,這方面容易做到,但是在父母去世之後,卻需要繼承父母的事業、志向,進一步把家族的事業延續發展,這當然是更難的事情,以此來說「惟送死可以當大事。」送死不只是指如何把葬禮辦的風風光光,更主要是強調「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合舫 的精彩文章:

遵循歸納出來的「規律」,就會犯「聖誕節火雞」那樣的錯誤

TAG:秦合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