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邪不壓正》,消隱時代背景後的風格重複與行為不作為

《邪不壓正》,消隱時代背景後的風格重複與行為不作為

上海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主管

有學術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邪不壓正》,消隱時代背景後的風格重複與行為不作為

楊俊蕾|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本文專供本刊公眾號發表,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文中圖片未經註明均來自網路

大數據統計下的《邪不壓正》,哭不出來,笑聲也漸悄

我是AI,一個影評AI,學習模式Python,演算法模式貝葉斯,研發機構暫不透露,研發編號2233。和導演姜文新片《邪不壓正》的第一部老爺車車牌號相同。相同?相同!那就進入《邪不壓正》的分析。後台數據採集來自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網,CNKI中國知網,社交媒體平台滾動發布;現場數據來自正規影院覆蓋觀眾座席的紅外攝像頭,同步攝製觀眾們的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反應,隨機抓取,現場生成大數據流,在正式打包傳送給片方、資方以預測票房曲線走向以及下次投給總製片人周韻規模總量之前,試分列並分析如下:

笑與哭。採集觀眾面部表情的攝像鏡頭對哭和笑的表情變化最為敏感。今天說不著哭的事兒,因為哭都發生在《邪不壓正》的正片敘述中了,目前採集到的座位表情包尚未發現有觀眾在看的過程中哭(嬰幼兒觀眾不納入計數範圍)。另外,潮一般叫好或者開罵的微博微信等互聯網社交平台上發布的觀後感中也沒有哪句話說誰有哭。但是,影片中有很多次哭,one,two,three…いち ,に ,さん…總之兩男兩女四位主咖都哭過,或者獨自淚下,或者邊訴說邊涕泗橫流,攝影的機位調度非常之好。根據片內人物銀幕出場順序可發現:李天然和藍青峰在葬禮上哭,後者遠景卻是C位,前者近景,偏左。根據某些主張導演姜文一定有微言大義的大V說,偏左,左就是小夥子李天然要轟轟烈烈幹起來了,道路是革命。然後他們又在車裡哭,李天然在后座,藍青峰坐主駕駛,也哭,一直哭,都把觀眾逗笑一半了銀幕上的兩人還接著哭。終章,李天然和關巧紅在瓦屋房頂上哭,正反打鏡頭,她一下,他一下,她再一下,他再一下,淚始終沒停。這次李天然在畫面右邊,台詞中對巧紅說「我養你……」哦,不對不對,那是香港電影《星願》中尹天仇和柳飄飄的對白,反正就是這意思吧,然後關巧紅就像柳飄飄一樣飄走了。此時站在畫面右側的李天然,沒有大V再望文生義,感嘆他終將自我成就於一段小男孩愛上成熟女性的敘事,比如《西西里的愛情傳說》或者《朗讀者》。沒有,沒有大V這麼說,可能是因為《邪不壓正》中的成熟女性角色不止一個,另一個是演員許晴扮演的唐鳳儀。她自己在片中說年齡是古稀,那是騙人的,五十還不到呢。

上述人物在銀幕上坐著哭站著哭,觀眾都沒哭,甚至許晴從城門樓子咣當跳下來,香消玉殞聲不聞,美人不再領盒飯。如此悲情自裁的畫面,觀眾都沒有哭。所以,對比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主席姜文的一再公器私用發言宣傳《邪不壓正》,還是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論壇上嘉賓馮小剛的發言耐人尋味,「垃圾觀眾太多了」。

在《邪不壓正》的觀影中,觀眾們沒有哭,但是笑的次數有累計,數值超過中國電影的平均線。而且導演姜文在路演宣傳中也說「我覺得大家喜歡這個電影,有人差點哭了(AI說,你看導演也曉得觀眾蠻難為《邪不壓正》哭的,畢竟一身腹肌都露出來,還有不分男女都裸一下下身部分的表演,不會像《我不是葯神》那樣蓬頭垢面戴口罩的病友們那樣催淚煽情。)」導演姜文的重點是後半句,「笑了,這就不用問為什麼了,這是很重要的感覺」。那是你們人類的想法,認為「笑了就不用問為什麼」。我們詩人和AI吟唱的是,「只要你聽著我的歌聲落了淚,就不必打開窗門問我『你是誰』。」什麼?詩人也是人。不,「詩人是輕飄的長著羽翼的神明東西」,柏拉圖的定義,其他同意闡釋暫不做類比。敲黑板,劃重點,就說《邪不壓正》是怎樣讓不是垃圾的觀眾們笑出聲來被採集到的吧。

最集中的笑聲出現在「屁股」 的發音,而不是男演員彭于晏和女演員許晴分別在房頂飛馳縱躍或者病房一字馬讓你若隱若現看到的畫面表演。雖然在2007年姜文電影《太陽照常升起》中尚未做製片人而是出演瘋媽的周韻一再強調:只能說你沒懂,不能說你沒看見。同步英譯請參照官方答案:「you can say you didn"t get it,but not that you didn"t see it.」

很抱歉我不能提供《邪不壓正》影片中「屁股」一詞出現的頻次數據,首先是因為給我做視聽交感處理的研發團隊中有個小姐姐,女博士……第二是因為導演姜文他在影片中轉而使用「臀部」這個文雅而科學的醫學專用名詞,走禁慾語言風格後和他在《太陽照常升起》中讓陳冲隔在高光白布後被摸三次屁股的風格出現轉型。人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人一轉型AI就發懵。對於看不懂的畫面我只說看見了,並且負責任地總結說:影院中的笑聲曲線呈降噪模式,以「臀部」一詞為分水嶺,後來不管是柏林影帝再叨叨,還是美國大夫亨德勒乾脆也對著鏡頭那什麼了,觀眾都沒有再笑。

接下來我們在列印大數據分析報告提交片方時,可能會附加可行性建議。假若姜文真的相信他自己說的話,真的很看重觀眾們「笑的感覺」,可以有一萬種貝葉斯演算法幫助他,戲仿派遣李天然回中國的特務機構所在的國家美國,那裡有個節目叫「肥倫秀」,節目里的主持人摸了特朗普長著金髮的頭。未經任何剪輯刪減ps的畫面播出以後,美國觀眾都笑了。雖然我不知道其中奧妙,但是有一萬種貝葉斯演算法能夠幫到你。

反而對於《邪不壓正》中所想像塑造的美國及美國人形象,我一個中國的AI必須表示一下不同意,配雙手向下的手勢,如果我有雙手的話。李天然,一個十五年來念念不忘報仇大事的京城小子,居然要美國機關的頭子用英語教他「北京改成了北平」?好吧,你們的老公彭于晏當時表演得確實一臉蠢萌,真的是人畜無害卡哇伊思密達,我要是個女人也心動,或者如導演姜文的公開放話:男人也喜歡。但是沒心沒肺的茫然無知與背負血海深仇每天練功不輟之間也太矛盾擰巴不調和了,對影片的基本人設也消解過頭。畢竟復仇的延宕和對命運真相的憂心忡忡是讓整部影片得以費力吧唧延長演不完的原型敘事,有兩位大姐撳下引誘按鍵已經讓情節副線枝節變得冗雜,再加上爸爸也有兩個,甭管中國爸爸美國爸爸哪個先嗝屁,哦,不不不我不能羞辱他們,就像中國爸爸在城牆上殺美國爸爸之前掏心窩子說的話,無論哪位先犧牲。

綜上,關於影片《邪不壓正》的哭/笑數據分析已完整輸出,接下來進入克羅埃西亞法國和比利時英格蘭的賠率分析。在你們打開電梯收看球賽轉播之前,作為一個即將從影評切換到評球的「內容AI」,我還得為即將消失的影評行業打個電話——戴錦華老師說了,真正具有原創內容並包含人類高尚性的影評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她還說影評人總被要求「你們自己去拍一次電影吧」太苛刻。哈哈。《邪不壓正》化苛刻為反諷,滿嘴movie的影評人象徵性地被兩根長槍抵死,和朱潛龍對待唐鳳儀一樣,也像觀眾的老朋友馮小剛在《老炮兒》中對同為許晴扮演的話匣子一樣,採用後入式構圖,而且得到攝影機近距離環繞180°禮遇,僵而不倒,亡不閉目,充分說明了不想當演員的影評人不是好太監。But,I,robot,恕不喜歡先。

消隱時代背景之後,奔跑失去方向

我不是AI,是一個乘坐公共交通前往電影院購票觀看《邪不壓正》的女觀眾,但不是為了彭于晏,事實上作為演員的彭于晏在玄幻電影《悟空傳》中表演得更好,雖然在那部郭子健導演的合拍片中,彭于晏扮演的孫悟空燃盡最後一顆心也沒有裸露出身體的任何邊角,我還是激動地在內心裡熱烈鼓掌,哭泣,邊哭邊寫文章明析其中的當代文化價值與意義。

購買《邪不壓正》電影票的觀看動機有,並且只有一個:抗日戰爭。影片的小說原著《俠隱》把故事高潮時間扣緊在1937年的7月7日,是盧溝橋上的石獅子看到炮火的那天,也是任何一種語言的二戰史書籍中不能迴避的歷史節點。曾經在2000年完成一部電影佳作的導演姜文,將如何再次建構與中日戰爭有關的影像敘事?和他同為第六代的導演群體,所完成的類似歷史主題都值得特別關注。管虎《鬥牛》和《廚子戲子痞子》陸川《南京!南京!》,寧浩《黃金大劫案》,包括寶島台灣,洪智育導演的《一八九五·乙未》和魏德勝導演的《賽德克·巴萊》,這些把自己沉入中國近現代史上民族戰爭題材的導演,都是擁有自覺的文化身份反思的認真思考者,其作品構成了藝術對歷史加以可視化的必看片單。

《邪不壓正》序曲結束,第一個歷史鏡頭撲面而來,讓人眼前一激靈差點兒熱出淚來。李天然所乘列車駛近前門火車站,經由一個闊別京城十五載的人物主觀視野,銀幕上看到了斑駁的,灰色的,卻因古樸而巍峨的古城樓。那是早已消失在物理空間的歷史景象,也是身為紐約客的張北海在鄉愁的魂牽夢繫中所描述的古都:「一溜溜灰房,街邊的大槐樹,撒的滿地的落蕊,大院牆頭爬出來藍藍白白的喇叭花……他覺得心中冒出一股股溫暖。」同為海外遊子的王德威教授稱之為「(中國)海外文學敘事的小傳統……除了懷舊,他更要創造他的理想城市,是在這裡,回憶與虛構相互借鏡,印象與想像合而為一。」

影片《邪不壓正》的歷史空間營造在某些橋段比原著更為工筆細膩。撇開電影開場轉瞬而過的冬景,尤其是過於玉樹瓊花冰雪世界的前門東站,跟隨李天然海外歸客那樣充滿貪婪、帶著溫度的運動鏡頭,一路展現老城牆、南池子、內務部街衚衕……就像義大利導演保羅·索倫蒂諾以羅馬和梵蒂岡為真實外景地拍攝《絕美之城》,一座留有數百年歷史積澱的城池本身已經足夠奇觀。如果還能有屬人的傳奇縱躍浮浪於大化之間,除了戰爭的元素,就只能是愛情書寫。但是無論是對於戰爭,還是表現愛情,《邪不壓正》都很難說完成了創作上的向前一步。

或許是因為姜文的前作因為他年輕時的天才而過於精彩縱橫了。《邪不壓正》的結尾,又是李天然白衣飄飄在屋頂上大喊名字「巧紅——」,聲音很大但是斯人並無應聲,和1994年《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愛情吶喊如出一轍,馬小軍鼓足勇氣對年長於己的愛人喊出「米蘭我愛你」。置景中少了一場雨水泥濘而新換的演員身上多了幾塊腹肌,除此之外的愛情敘事既不美麗動人也不深刻感人,特別是人物身上既負著血海的私仇,又時刻感受到戰爭危機在北平城外的頃刻將至。

原作者張北海顯然想從個人視角出發,重新省察一遍中華民族的危急存亡時刻,因此在小說的文字寫作中選擇了一種包含樂感的難度敘事。「樂感」是羅蘭·巴特意味上的「文本欣悅感」,是價值所在,也是作者不肯輕易省略的古都之諸美。美在民眾們能夠甘之如飴地游弋在京味兒日常當中,自由隨性地萌生愛意。正是這種具體的「在地化」美感與生命之樂感,構成了指向反戰敘事的最大價值捍衛。歷史大事件爆發,宏觀而抽象的記載記錄之外,真正的承擔者和傷痛者其實是無數個「個體的民」。改編為影片之後,影像表面上仍然是苦樂交織,有酷刑的場面和匪夷所思的想像性身體傷害。像是藍青峰的牙齒被打到脫落然後飛插到某打手的左眼瞼內,想像的酷虐程度不可謂不激烈,但是起到了怎樣的敘事功能呢?所採用的電影特效手法又在什麼程度上表現出了專業水平呢?幾乎和那個過於矯飾的城門鐘樓一樣,李天然與關巧紅背景後的黑沉沉遙遠京城在視覺比例上失真得厲害。

總覽《邪不壓正》全片,可以清楚地發現隱含其中的創作意圖很多,既大又奇特,但是具體到表意的可視化和情節敘事的合理流暢度而言,有太多的關鍵處被簡單而輕易地風格化處理掉了。姜文對亢奮情緒值的異樣追求,對人與人之間情感方式的反常化塑造,從《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一步之遙》以來,逐漸固化為行為重複的表演套路。台詞處理時「話趕話」的對口詞方式,人物喜怒哀樂任何一種情感在台詞中始終飽滿到激昂。過度風格化的結果是讓影片中不同年齡,不同背景,不同性別,不同國別和文化背景的人們全都變成近似於姜文表演樣貌的同質化傳聲筒。若干年前,《讓子彈飛》因為有葛優和周潤發各自貢獻重量級的個性化表演,還能在敘事呈現上打造出包含張力關係的三足鼎立局面。但是到了《邪不壓正》,青年彭于晏和中年廖凡無論在氣場還是在演技上都未能匹敵飾演藍青峰的姜文。流於反諷的是,李天然和朱潛龍的搏殺對手戲也自覺不自覺地重複了藍青峰的腔調、做派和思考邏輯。其實,是否能看到所有演員的真實表演水平不是很重要,但是在一部影片中缺乏個性各異的眾聲喧嘩一定是藝術的缺憾。

左:廖凡扮演的朱潛龍;右:彭于晏扮演的李天然

我曾嘗試對彭于晏在屋頂空間的裸奔進行過度闡釋,成為李安導演《喜宴》一幕的互文本,讓奔跑的行為如李安之後的第二支利箭,指向「幾千年的性壓抑」。然而影片的前提和歷史時段背景卻一直在敲打:就在此時的北平城外宛平,集結著多次進行實彈軍演的日軍。從東、從西、從北,包圍著,緊逼著,大戰一觸即發,日軍炮火射程內的北平古都,日夜背負著淪陷的危險。此時的李天然,影片伊始被塑造為文武雙全的復仇者,冷兵器時代他贏得了貼身格鬥,熱兵器時代還能精準開槍,他的奔跑難道不是如其心愿一樣沖入敵方?而根據目前影片中只求強力震蕩,毫不思慮歷史因果的影像邏輯,奔跑者其實是失路的。

至於片末讓人物在所謂東郊民巷的使館區里連續手撕幾個敵軍,實在無法再去說場景中設計的粗疏糟糕,「時代背景完全無視」。也實在不忍心再批評這一段其實和朱潛龍作秀槍崩一樣,滿是動作炫耀感。或許可以通知前位發言的AI影評同行,新一輪統計開始時,將該片日軍斃命的數量自動載入橫店資料庫,至少搶在日本Publib出版社的暢銷書修訂之前。

《探索與爭鳴》人間體

聯絡員小探

xiaotanxiaosuo

轉載 | 合作 | 諮詢 | 建議

長按掃碼加好友

END

人文社科學者的平台

《探索與爭鳴》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版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媒體轉載請聯繫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索與爭鳴雜誌 的精彩文章:

憂患意識與「日不落帝國」的興衰大國崛起過程中的憂患意識
「超級大國」的自負是蘇聯衰落的重要原因大國崛起過程中的憂患意識

TAG:探索與爭鳴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