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零售崛起 需讀懂的四大問題

新零售崛起 需讀懂的四大問題

導讀

傳統零售企業面臨困境與衝擊,電商行業面臨「流量紅利期終結」,線上線下商業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深度融合各自優勢的「新零售」方向。就現有先期展開的 「新零售」模式探索而言,似乎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對於零售業的變革而言,需要思考並且梳理哪些基礎性和方向性的問題呢?

「新零售」推動者的「動力謬誤」

眾多周知,互聯網電商平台,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後,出現了「線上流量」增速的降低與「紅利期」結束。以此為大背景的「新零售」的推動,倒不如說是希望通過「線下獲客」彌補線上流量的增速降低,從初衷角度而言,這樣的「新零售」本質目的就是一種「謬誤」。

「線上流量」的增速放緩,是「簡單電商模式」的必然結果。利用前期的補貼帶來的「價格窪地」,電商獲得了足夠多的流量支撐,也形成了一定的忠誠顧客群體。 但伴隨著電商平台的增多,線下傳統商業及上游生產廠家的「覺醒」,特別是在「生產企業價格體系管控」、「稅收成本平衡」、「燒錢補貼終止」等綜合因素的作 用下,簡單的線下零售和商品的線上化,必然使「電商」淪為商品流通環節的「線上渠道」。不能賦予新的商業內涵和價值體系的渠道競爭,與線下傳統商業本質上 毫無差異。

傳統商業引導的「商業價值觀」的「錯誤傳遞」

任何創新,前提是「傳統部分」已經發展到極致,或者通過「創新」來彌補「傳統部分」無法改進的內容。面對「新零售」,國內傳統零售企業對於「舊零售」而 言,尚未真正形成「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和商業理念,「二房東」式的經營方式反倒是零售經營模式的某種倒退。在這樣的基礎和前提下,線下商業模式的簡單線 上化,必然出現「強刺激」過後的增長趨緩甚至降低,而所謂「線上和線下結合」,如果是二者的簡單疊加,又能開出什麼樣的「花朵」呢?

新零售,來源於商業價值的提升

對於整體的商品流轉環節而言,生產、流通零售和消費是構成整個過程的三大環節。傳統零售起到銜接生產與消費的中間環節作用。而商業的最終價值,就取決於在整個價值鏈實現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從客觀角度而言,交通的發展和便捷,運輸行業的蓬勃發展,信息溝通的通暢與即時等因素,已經在不斷擠壓著傳統商業的價值空間。即使在互聯網電商沒有出現的 階段,就已經出現生產企業自建銷售渠道和傳統商業渠道之間的渠道之爭。互聯網和電商的出現,再次加劇商品流轉過程的分化與多樣。

這樣的市場和技術手段發展,使得「零售企業」簡單扮演商品二傳手的角色,在逐漸失去應有的價值和光環。

核心是回歸「商業本質」

所謂商業的本質,離不開商品價值鏈實現的整個過程,零售是銜接生產與消費的,商品價值鏈的組成部分。市場的不斷發展和演進,生產能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商品價值鏈實現的方式也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

「 三隻松鼠 」的 案例 ,是大家廣泛熟知的生產企業藉助互聯網方式的成功典範。這裡我們不去探究它的模式和內在經營,只是藉助這樣的案例側證。商業企業如果喪 失足夠的價值和影響力,完全可能被高度邊緣化。互聯網讓生產與消費者的直接「觸碰」稱為可能,而「到家」物流模式為這種觸碰提供交易支撐。

關於富士康的眾多報道中,最顯眼的是「代工一部蘋果手機僅賺4美金」,如果深度探究,也許4美金不是利潤而是營收。作為 全球 手機價值鏈頂端的蘋果公司,高 於6000億美金的市值,攫取手機行業80%利潤的巨獸,何以精確到4個美金的計算?蘋果雖然是典型的生產企業,但它採取了很多商業企業的運作模式。

以蘋果公司為核心,整合上游的原材料供應、採購、製造能力、研發設計能力等生產要素,通過品牌價值、軟體生態、營銷方式去佔領和贏得市場。真正由蘋果自己完成的部分,是軟體生態搭建、研發、標準和價值體系等核心要素。

而「4美金」的案例告訴我們,蘋果對於整個產業鏈的標準制定、成本控制、專業深度、經營計算等能力,遠遠超出 供應鏈 夥伴自身。這樣的核心管控、合作生產和產業鏈協同能力,成為穩健經營的重要保證。

這兩個熟知的案例,從兩個側面極端體現出整個零售環節面臨的挑戰與不足。現代零售業所面對的挑戰,已經超出行業自身競爭具備了「跨界性」特徵。即使對阿爾迪、 迪卡儂 、 優衣庫 等全球性傳統零售企業而言,也早已擺脫了「二傳手」的簡單商業階段。成為價值鏈標準的定義者、消費價值與生產效率的整合者、以及行業發展的引領者。

從國內傳統商業階段開始,同質化、簡單化、商業租賃化的零售模式,使得價格和網點數量競爭成為必然的結果,由此帶來的激烈競爭即使「 家樂福 」 這樣的 國際 巨頭也退出了市場,這不是經營質量優勢帶來的勝利,恰恰反應了市場競爭的無序與殘酷。任何成熟或理性的市場構成,一定是少量頭部企業佔有大部分 行業收益,這是有效經營和合理競爭的必然結果。如果全行業呈現近乎相同的問題和困難,則必須要正視整個行業的經營和競爭理念。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和行業發展階段中,我個人也寄希望於「新零售」的出現和蓬勃發展。零售業作為消費引領和產業帶動的核心性行業,其經營質量和發展水平影響 必然十分廣泛。與其將新零售作為追逐熱點,倒不如真正靜下心來認真反思、總結和梳理一下商業的核心本質及自身不足。利用難得的「線上線下」同步壓力的「創 新機遇期」,擺脫非內涵的外延式創新,利用國內 電子商務 發展的優勢,結合商業本質的回歸,走出一條屬於 中國 的「新零售」之路。(來源:鉛筆道 文/張強)

本文來自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BAT分羹小程序熱潮各有側重 覬覦流量變現
音樂系學生賣燒烤,4年時間拼出一套房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