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奇駿「塑料尾門」斷裂乘客甩出致死,到底是誰的責任?

奇駿「塑料尾門」斷裂乘客甩出致死,到底是誰的責任?

相信車友們最近被「奇駿塑料尾門」事故刷屏了,這起發生在6月底的高速事故導致了一個家庭的破裂,也將曾經被車友們質疑,但不少廠商卻極力推薦的「輕量化高分子合成材料尾門」重新推上風口浪尖,這到底是節能環保黑科技,還是脆皮減配大忽悠?

據車主張先生描述,這台日產奇駿已經開了兩年,當時載著老婆、父親還有兩個小兒子,由於下雨且行駛在長下坡路段,便想把100km/h的時速往下降,結果剎車時撞向隔離欄,再經過兩次碰撞,奇駿尾門已經撞飛,除了張某和妻子,其它乘客都從尾門甩了出去。

事故最終導致張某妻子肋骨骨折,父親重傷必須截肢,而最不幸的是三歲的小兒子最終搶救無效……但經過詢問,當時車內後排乘客均未繫上安全帶,這也是整起車禍事故斷定責任的一個重點

高速路上未系安全帶,三歲兒童未使用兒童座椅這些點,其實已經基本坐實本次事故的責任。但還有一個呼聲頗高的問題:若採用鐵質尾門,沒系安全帶的乘客在車內碰撞,會衝破尾門被拋出車外造成重傷和死亡嗎?

說起這種「塑料尾門」,早在2014年日產奇駿就已經開始採用高分子合成材料了,而其它的如本田冠道、英菲尼迪QX50、吉利博越,甚至作為「安全大使」的沃爾沃XC60也有採用,主要原因還是輕量化帶來的經濟性提高,此外吸能性好也有利於保護車輛和路邊行人。

而在該起事故中,也有專業人士指出,無論用的什麼材料,尾門本身並不承擔主要的吸能緩衝功能,也不承擔防止坐艙變形的功能,占吸收能量比僅為2.8%, 所以事故中產生的力僅通過防撞梁、地板縱梁、C 柱或 D 柱分散。

然而從事故後奇駿尾部的圖片看來,尾門儘管不是碰撞中的吸能主體,但更趨於一種「被撕裂」的狀態,從圖片可見尾門門鎖依舊緊緊扣在尾箱地台上,這時已經從「吸能問題」轉移到這種樹脂材料本身的「剛性問題」上了。

恰好在另外一起奇駿的追尾事故中,車主也拍下了被撞擊的後的尾門。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尾門基本可以說是「四分五裂」,變形的破碎的部件十分清晰,這似乎也能解釋為什麼尾門門鎖還扣住車子,門板卻被甩走的原因。

GIF

在媒體記者對東風日產4S店的詢問中,店家也沒法給到合理的解釋,並稱「人在車裡滾的時候,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人被甩出去首要的責任肯定在於沒系安全帶」。現在雙方各執己見,進一步的進展,只能等待交警和第三方檢查機構的認定了。

當然,恰逢在雨天,又是高速行駛,且乘客沒系安全帶,再恐怖的車禍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各位車友還是小心駛得萬年船,任何時候的都要安全為主。只是看完這篇文章的分析後,各位覺得這起事故里「塑料尾門」有沒有責任?而對於「塑料尾門」的安全性各位又是怎麼看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車主之家 的精彩文章:

TAG:車主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