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共享充電寶不是行業不好,而是打牌方式不取巧

共享充電寶不是行業不好,而是打牌方式不取巧

共享充電寶行業究竟是一手好牌還是一手爛牌?這取決於打牌的方式。

本文約2000字 | 建議閱讀4分鐘

文 | 蔡馥丞

摩拜賣身,小黃車也「黃」了,共享單車似乎走到了盡頭。

當所有人都在為「共享」惋惜時,哈羅單車竟突然逆襲。近日,螞蟻金服20億元投資注入哈羅單車,其整體估值達到了14.68億美元。有消息稱,以「二線包圍一線」的哈羅單車,日訂單總量超過摩拜、ofo之和,一年半便打敗行業一二名。

殊不知,與共享單車同期火起來的共享充電寶,也經歷著同樣的遭遇。

陳歐投資的街電快不行了。財報顯示,聚美優品2017年虧損3 698萬元,究其原因則是街電虧了1.33億元。在與來電的專利案中,街電敗訴,其由Anker設計的12口產品被迫下架,這基本震垮了街電的市場根基。

街電之外,其他同行也不好過。Hi電自去年9月以來,就頻頻被爆資金鏈斷裂和花樣裁員;來電更「出格」,有消息稱CEO袁炳松盜竊共享充電寶設備。這個領域,會出現下一個哈羅單車嗎?

一線城市擁擠的共享

不看好共享充電寶的人認為,其本身不是剛需品,許多人出門都會隨身攜帶充電設備,且大部分商場、飯店也提供充電插座等充電服務。低頻次、低需求,共享充電寶終難盈利。

「事實上,100個人里可能有20個人需要充電,而10個人願意花錢購買充電服務,充電寶的消費需求肯定是有的。」杜明華輕呷一口咖啡,作為「壹元電」共享充電寶的聯合創始人,在談到消費需求時,他自然地挺直了腰板。經幾個月測試,在壹元電投放的3 000台充電寶中,平均每個充電寶每天被使用了1.4次。

工信部數據顯示,中國手機用戶近15億人,他們需要的共享充電寶遠遠不止3 000台。看到這個需求量的參與者們,開始批量布點,就像共享單車一樣,堆滿每個城市。

大量的投入,成本就會成為一個問題。2017年初,有媒體爆出部分原版摩拜單車高達3 000元/輛。1元一個小時的騎行,24小時不間斷的情況下,它收回硬體成本也需4個多月。共享充電寶的集體萎靡,是否也是投資回報周期過長?據杜明華介紹,「壹元電」每個充電寶的成本為75元,每個小時1元租金,回本大概需要四五個月。如今,壹元電的3 000台設備每天有1萬元以上的營收。

這樣看來,共享充電寶的盈利模式似乎是成立的。但是,這裡領域的一線巨頭相繼病衰,它們的病根究竟出在哪裡?

資本催熟,估計是這個市場的癥結。近幾年,只要一沾上「共享」,就會有資本鋪天蓋地地湧入,催生了許多不成熟的共享經濟早產兒。共享供電寶的行業巨頭們,在一線城市打得頭破血流:明裡砸錢搶奪對手商鋪,使得商家入場費越來越高,少則每年500元,多則達到8 000元;暗裡偷偷毀壞對手充電寶、偷剪充電線……行業陷入不理性的混戰中。

互聯網的邏輯本就是贏家通吃。每一個「共享」企業都想吃掉對手的份額,一家獨大。但在這個增量市場里,太多企業只看到了一線城市的存量,好像誰佔領了一線市場,誰就成為了贏家。沒想到,在規模比拼之下,二三線及以下的城市更有「量」的優勢。

在眾多共享參與者拿著資本的錢,在一線城市的電梯口擠得頭破血流時,哈羅單車便是走了二三線城市的步梯。在ofo與摩拜兩敗俱傷的同時,哈羅收穫了規模巨大的增量用戶,最終實現了逆襲。

這樣的逆襲故事,也可能發生在共享充電寶上。

次級市場的精益運營

和哈羅單車一樣,壹元電在保持一二線城市佔有一定市場份額的基礎上,抓住三四線城市的增量市場。在重慶、四川、浙江、湖北等地鋪點,壹元電通過網路推廣,甚至把產品布及周邊區縣。

但不得不強調的是,三四線城市雖然同樣有需求,相較於一線城市,更加低頻。投放數量過大,或是區位不夠匹配,充電寶可能一個月也不會用到一次,這樣一來就談不上投資回報周期的縮短了。

更為精益的運營,共享充電寶企業在次級城市存貨的關鍵。

根據後台統計的充電寶使用頻次,壹元電劃分了兩類場景。對於使用頻次較高的KTV、商務會所、車站等場景,壹元電會根據實際場所的大小、人流等因素鋪設6~14台充電寶。而在餐飲店、酒店、醫院等場景,使用頻次相對較低、收益效果也還不錯,壹元電則減少鋪設量。它渴望得到的理想結果是,盡量做到租借情況剛好飽和。

不管是共享單車、共享汽車,還是其他共享,降低標的物的閑置率勢必能提升營收。

精益運營,不止於投放,還在於對代理商、分銷商的管理。壹元電將上述鋪設標準細節量化,要求其代理商、分銷商能同步做到精準鋪設。在經營初期,代理商盲目鋪點的情況不在少數,一般的提醒根本沒有多大用。壹元電團隊見勢不對,則立馬找到代理加盟的客戶,申明精準投放對盈利的必要性,並對所有加盟代理進行了引導和培訓。

通過「精準市場定位+精準投放」的打法,壹元電不僅沒有在共享企業死亡的瘟疫中倒下,反而準備越做越大了。杜明華告訴我們,壹元電接下來準備擴大投放規模,計劃從3 000台擴大到10萬台。也許,共享經濟不是不可行,不可行的是惡性競爭和僵硬的市場佔有手段。

在共享單車逐漸降溫的同時,共享充電行業似乎正在走向成熟。2018年,小電、怪獸充電等參與者紛紛宣布盈虧平衡。而以哈羅單車的模式在次級市場潛行的壹元電,也在採訪中告訴記者,「目前的運營業績,養活我們這幫人肯定沒有問題」。V

—創業解讀—

想了解更多,歡迎識別下方二維碼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評論悅讀會 的精彩文章:

創始人今日正式離職,星巴克何去何從?

TAG:評論悅讀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