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生於世苦難多,誰不想遇蘇東坡

人生於世苦難多,誰不想遇蘇東坡

山東登州有「蘇公祠」,因為蘇東坡在這兒當過五天的太守。登州市民卻把這五天視為登州的光榮,所謂「五日登州府、千年蘇公祠」。

江西南康有「蘇步坊」,僅僅因為蘇東坡被貶嶺南時從此經過。《南安府志》載:「南康縣治東七十步,有蘇步坊,蘇子瞻南遷經此,過田如鰲六經堂,留題,故名」。

安徽皖南績溪縣城西翠溪河有「來蘇渡」,僅僅因為蘇東坡從這兒過了趟河。清人趙繼序有詩說得很好:「年年車馬渡,人只記來蘇。」

類似這樣的地名景點在中國太多了,正如羅大經《鶴林玉露》中感嘆的那樣:「嗚呼,當時小人媒孽摧挫,欲置之死地,而其所經過之地,溪翁野叟亦以為光華,人心是非之公,其不可泯如此。」

歷史上不乏從各個方面詆毀蘇東坡之人格者,然而他以慈悲曠達之心,早已把自己的善良和功績深深印滿了中華大地,星星點點在人們心中閃耀,編織成一個光輝而偉大的靈魂。哪怕是不識文字的溪翁野叟,也知道這是一個少有的好人,以他曾在自家村頭路口行走過為榮。

蘇東坡這種人不需要紀念碑,中華大地上到處都有他的身影和笑聲;蘇東坡也不需要敲鑼打鼓的祭祀,他在人們的心中和口中永恆。

所過之外,萬古流芳,蘇東坡是也。

鳳翔:初次為官,救百姓於水火】

公元1061年,蘇東坡任職陝西鳳翔府簽判,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官職。

因為林木茂盛,鳳翔府每年都要從終南山砍伐大量樹木,經水路運送到京城開封,這些活就由當地服役的百姓干,時稱「衙前役」。

服役運送樹木是官差,問題是按照當時的規定,運送過程中如果物資有損失,誰運的誰賠。渭河、黃河水流湍急,每年都有人出事,要麼葬身河底,要麼賠得傾家蕩產,賠不起的就被關進牢房。橫豎是個死,有些百姓便選擇了逃亡。

蘇東坡一來就聽到了不少家庭的慘劇,他很同情百姓遭遇,但無權更改國家法規,心裡非常難受,深感「救之無術,坐以自慚」。

既然法無可改,那麼有沒有其他的法子?經過方方面面詳細認真的調查了解,特別是對水情的分析,蘇東坡興奮地發現,問題可能比想像的簡單得多。

過去,主管這事的官員不恤民情,無知又蠻橫,偏偏選在漲水期運送木料,水深浪急,自然事故高發,如果選在水勢平緩時,那風險就小多了。

找到了問題所在,蘇東坡很快制定了改進措施,概括起來就八個字——「自擇水工,以時進止」。他挑選精於河運的百姓服役,選擇江水平緩的季節運輸,事故發生率銳降,逃亡的百姓聽說後陸續返回了家鄉。因上述原因獲罪的,蘇東坡皆上報朝廷給放了。

沒增加政府一分錢負擔,讓無數家庭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苦差,大大得以改善,東坡善莫大焉。此舉一行,百姓無不感恩戴德。

翻翻史書,官員想從百姓那裡得個好名聲絕非難事。為官多年,蘇東坡為百姓們做的事情其實並不複雜,很多都像鳳翔運送木料一樣,換誰都能辦,然而除了他,就是沒有一任地方官這麼干。

蘇東坡曾感嘆「嘗為其大者,不屑為其小,此天下之通患也」,有些官員喜歡把「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掛在嘴邊,真正熱心的卻是形象工程。蘇東坡在許多地方做過官,從執法斷案到挖井取水,事無巨細,無不盡心

【杭州、鎮江:義助營妓】

熙寧七年,蘇東坡從杭州通判調任密州太守。

行至鎮江,鎮江太守許仲塗熱情接待,營妓鄭容、高瑩想脫籍,在席間苦苦相求蘇東坡相助。蘇東坡順手填了一首《減字木蘭花》,幫了她們個大忙:

庄好客,我尊前先墮幘。筆生風,籍聲名不負公。

山白早,骨冰膚那解老。此南徐,夜清風月滿湖。

這是一首藏頭詞,每名的第一個字串起來就是「鄭容落籍,高瑩從良」,蘇東坡請鎮江太守許仲塗開脫她們,許太守欣然從之。

對於這些風月場中的女子,蘇東坡不乏同情之心,在此之前他剛剛開脫了杭州的幾個官妓,比較有名的是琴操和周韶。

周韶是杭州太守陳襄很喜歡的一名營妓,色藝皆為一州之冠,還有項個人才藝是茶技,她曾多次和精於品茶的蔡襄鬥茶,每次都贏。周韶私下跟蘇東坡說過多次,希望能幫自己脫籍。

有一次蘇頌來杭,陳襄設宴招待,席上周韶趁機請求脫籍。蘇頌指著檐下一隻白鸚鵡,讓她寫首詩來表達渴望脫籍之意,周韶提筆立成:隴上巢空歲月驚,忍看回首自梳翎。開籠若放雪衣女,長念觀音般若經。

周韶自比籠中白鸚鵡,大家看她白衣飄飄,皆齊聲喝彩。蘇東坡趁機補言說周韶著白衣是因為正在居喪,她的母親去世不久,還是讓她走吧。眾人都被感動了,陳襄也動了惻隱之心,周韶遂得脫籍。

在宋代,官妓是一種正式職業,酒筵公務之間與歌妓相唱和,是官場生活的一部分。這些官妓、營妓或出身樂戶世家,或是通過買賣,把家境貧窮而又身兼一技之長的女子收入樂營,也有因家人犯罪而淪為歌妓的。

官妓都需登記在冊,由專門機構管理,一旦成為官妓,就沒了人身自由,不能隨便流動,除非長官特許或是花錢自贖,否則直至年老色衰才能脫籍。

這幾位,有幸遇到了蘇東坡。

【密州、黃州:開辦孤兒院,成立育兒會】

密州,旱災加蝗災,飢餓的百姓「剝嚙草木啖泥土」,道旁常見棄兒奄奄一息。荒年,窮人家的孩子最可憐。蘇東坡很痛心,悲嘆自己「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飢」,他見一個撿一個,盡量想法拔出些糧食來收養棄兒。

府衙畢竟不是福利院,無法長期收養這麼多孩子,蘇東坡就將棄兒安排到一些有條件的人家撫養,政府每月給米六斗。這樣救活的兒童有數十個。

兩年後,蘇東坡貶黃州,還把收養棄嬰的經驗教給鄂州太守朱壽昌。同時在黃州成立「育兒會」慈善機構,動員人們捐錢捐米。他自己雖窮,也出了十千錢。

什麼叫「愛民如子」?無非如此。

什麼叫「父母官」?類蘇東坡也。身居官位,如果你做不到這樣,就不要用這個詞來玷辱自己和百姓。

徐州:抗洪,挖煤】

熙寧十年(1077)4月25日,蘇東坡調任徐州太守。

他來了沒幾個月,黃河絕堤,大水浩浩蕩蕩衝過45縣,淹沒了數十萬頃土地,於8月21日殺到了徐州城下。十來天時間,城外的水位已漲過了兩丈五尺,比城裡的路面高出一丈多。

大水玩了命的往上漲,蘇東坡也玩命了,他把鋪蓋一卷,搬到了城頭上。一連數十天,吃住在城樓上。直到黃河決口被堵死,蘇東坡又採納一位僧人的建議,將城外的積水成功引入黃河故道。

十月五日,徐州城外的黃河水全部退去,百姓劫後餘生,歡喜若狂。在城頭上住了幾十天的蘇東坡已經快累垮了,然而還有很多事等著他去做:指揮百姓重建家園,上書朝廷申請減稅,勘查水利重修大堤。

洪水過後,蘇東坡根據抗洪中發現的問題,馬上向朝廷建議在徐州城外修建了一條防洪堤。

為了安民富民,蘇東坡根據徐州的地理及物產特點,向朝廷提了許多建議。

元豐元年,他派人勘探挖掘,在徐州西南白土鎮之北挖出了煤。這個發現不但新增了大批工作崗位,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還使徐州的冶金技術突飛猛進,出產的刀劍犀利無比,名聞全國,蘇東坡有《石炭》詩記此事。

徐州的利國礦、龐庄礦等前些年還在開採,可惜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這活兒跟蘇東坡有過關係。

蘇東坡從來不喜歡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事,雖然每次在一地任職都不過三兩年時間,他卻總是長遠的為百姓打算。

【宜興買房,錢屋兩失】

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多年,年過50,事業迷茫,遇赦離開貶謫地黃州後,蘇東坡開始物色終老之地。

他託人把京城的房子賣了,在宜興買了房,但還沒住進去就錢屋兩失。房子是一個老婦人的兒子私下賣掉的,她自己不想賣,而蘇東坡又恰恰碰到了這位傷心哭泣的老婦人。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麼奇怪,一天夜裡,蘇東坡和朋友在月光下散步,經過一間低矮的破房子時,聽見裡面有哭泣的聲音,他一向好管閑事,遂敲門而入詢問原因。屋裡老婦人哭訴兒子不孝,把她住了一輩子的老屋給賣了,「百年舊居,一旦訣別,寧不痛心」。

聽了老人的話,蘇東坡也為之愴然,隨口問其故居所在,沒想到正是自己剛買的那套。蘇東坡傻了,再無心散步,滿腹心事的回了家,一夜翻來覆去睡不著。

第二天一大早,他讓人把老婦人的兒子叫來問話。這小子倒也不是個敗家子,也有難處,家裡欠了太多的債,無奈之下只得賣房。弄清了事情真相,蘇東坡一咬牙,取出地契,把房子還給了老婦人,錢也不要她還了。

蘇東坡可不是大財主,買地買房幾乎花盡了他所有的積蓄。

聽他講完這個千年不遇的買房退房傳奇故事,家人都傻了,蘇先生啊,咱們家有多少錢多少張嘴你不知道嗎?你自己連個正式工作都沒有,以後這一大家子人可怎麼生活啊?

蘇東坡的故事總會帶給人那麼多的感動,他的俠義之心隨時都會涌動。亞里士斯德說「優秀是一種習慣」,這種不計後果,助人於危難之中的行為,就是蘇東坡的一個習慣。

【在杭州創建了中國第一所公益醫院】

蘇東坡一生兩次在杭州做官,第二次一來就遇上大旱,他整治了西湖,修了蘇堤,留下了「蘇堤春曉」、「三潭印月」兩大美景。

第二年,杭州連降大雨,疫病流行。好在蘇東坡早有準備,他設立了一處名為「安樂坊」的診所,這是我國有資料記載最早的一座公立公益醫院。

為了建診所,蘇東坡從政府結餘下來的資金中特批了兩千緡,但這遠遠不夠,他又在官員和富商中搞捐款,他自己先捐了五十兩金子。

杭州城有名的大夫都被請來了,又從百姓中選了一二十人給他們當助手,診所就這麼開張了。蘇東坡從祥符寺挑了些精幹的僧人,和一幫道士一起負責施藥,這是當年出家人的法定義務。除了念經,遇到水災雪災啥的,也要為公益事業出錢出力。

疫病終於過去了,「安樂坊」保留了下來,蘇東坡定期下撥辦公經費。而在他離任後,因為這是個花錢的項目,沒人上心,沒過多久就停辦了。

從蘇東坡的為官經歷,我們常常會發現一些類似的現象,許多事情大家都知道是好事,做起來也不難,但只有蘇東坡會去辦,他一走就完蛋。金庸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僅此一點,蘇東坡,大俠

【登州:為官五日,造福千年】

元豐八年三月五日,38歲的神宗駕崩,10歲的哲宗即位。因為新帝年紀小,由他的奶奶宣仁太后高氏代理國事。

高太后最討厭新法,於是威風一時的新人們不行了,司馬光等老臣再次粉墨登場,宋朝進入了歷史上有名的「元祐時期」。高太后垂簾聽政,蘇東坡立刻開始陞官,五月,就接到了復官朝奉郎的通知,六月,以朝奉郎知登州。

十月十五日,蘇太守到任登州,但只幹了五天,官椅還沒坐熱,陞官通知又來了。他被升為禮部郎中,即刻回京上任。

老天爺也真給蘇東坡面子,就在他臨走的前一天,安排了當地特產「海市蜃樓」給他看。這種一般在春夏出現的奇景,在初冬時節破例上演了一次,蘇東坡驚喜不已,寫了首「東方雲海空復空,群仙出沒空明中。盪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的詩。

而登州百姓對蘇東坡更是厚愛,雖然只當了五天的父母宮,當地百姓還是給蘇東坡修了祠堂,這就是所謂的「五日登州府,千年蘇公祠」。

別說五天了,就算只有一天,蘇東坡那也是自己人!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蘇東坡也真對得起登州人民,雖然只在這兒待了五天,他卻發現了當地軍備與鹽稅的兩大問題,到京師後他並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接連向朝廷上了《登州召還議水軍狀》與《乞罷登萊榷鹽狀》。

北宋登州一帶經濟比較落後,地瘠民貧,很多人靠海吃海,以煮鹽為生。按照當時的鹽業政策,鹽只許賣給官府,但價格極低,還不到私下偷賣給百姓的三分之一,而官府賣鹽給百姓時價格卻又遠遠高於從灶戶那收的價。

這巨額差價吃的後果極其嚴重:一是煮鹽的本都不夠,破產逃亡;二是百姓吃不起鹽;三是官府儲存的鹽價太高賣不出去,堆在庫里壞掉。

「居民咫尺大海,而令頓食貴鹽,深山窮谷,遂至食淡」,自古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邊的人吃不起鹽,這不是笑話嗎?這怪現象讓蘇東坡很不理解,到任登州短短五天內了解到這種情況,回朝後立即寫奏摺懇請朝廷罷廢登州萊州的榷鹽政策,「依舊令灶戶賣與百姓,官收鹽稅」。

蘇東坡建議取消鹽業專賣,煮鹽的直接賣給百姓,政府收稅就行了。這樣一來,官商民三方都有利。蘇東坡的建議很快被採納,這個做法一直持續到晚清。登州和萊州至今依然有許多《罷榷鹽狀》石刻,雕琢的是百姓對蘇東坡的感恩之情。

惠州修建無主墳】

貶謫至惠州,為了方便百姓的生活和勞作,蘇東坡建議太守詹范惠州西湖建堤,自己每天都到工程現場。他是個最好的顧問,把杭州西湖的建堤經驗都用到了惠州西湖。三個月後,堤成,長六十丈,寬三丈,橫貫東西。

惠州人把西湖中的這條堤也叫作「蘇公堤」,把朝雲墓所在的小山也叫作「孤山」。

西枝江和東江上原都有竹橋,但屢修屢壞,搖搖欲墜,行人過江極為不便且危險。在蘇東坡的建議下集資重修,他除了發動程之才、詹范等官員籌措經費外,還捐出了當年朝廷賜給自己的犀帶。

這樣還不夠,蘇東坡又寫信向蘇轍求援,最後弟妹史夫人把以前內宮所賜的數千金錢都捐了出來。

東江水流湍急,竹橋極易被沖壞,此次建橋採用了羅浮山道士鄧守安的建議,建的是浮橋,可以隨水勢漲落。搭橋共用四十艘大船,兩船並為一舫,二十舫聯在一起,以鐵鎖石碇固定。

西枝江上的橋採用了棲禪寺和尚希聞的辦法,兩岸各築進一段堤,中造飛樓九間為橋,皆用石鹽木建造,堅如鐵石。

兩橋落成後,萬民慶賀,數日不散,東坡詩曰「父老喜雲集,簞壺無空攜。三日飲不散,殺盡西村雞。」

蘇東坡一片為民之心,天地可鑒。

在惠州,蘇東坡不光築堤修橋,還利用和新任廣南東路提點刑獄的表兄程之才的關係,拚命走後門。

當時惠州駐軍因為缺少營房,散居在百姓中,導致軍民矛盾不少。在蘇東坡的建議下,程之才的推動下,擇址蓋了300間新營房,從此軍卒有了固定居所,百姓也免遭騷擾。

在看到谷價下跌,而政府收稅卻只要現錢不收糧食時,蘇東坡請程之才和當地的稅吏及運輸官「三方會談」,希望能以谷價向農民徵稅。數月後,這三位官員聯名向朝廷遞交了申請。

偏僻的惠州缺醫少葯,精通醫術的蘇東坡種了人蔘、地黃、枸杞等中草藥,遇有瘴疾流行,他就免費施藥。當地買不到的藥材,蘇東坡就向廣州太守王古求援:「治瘴止用姜蔥豉三物,濃煮呷,無不效是。而土人不作豉,又此州無黑豆,聞五羊頗有,乞為致三石,得作豉散飲疾者。」

宋朝的「一石」,大約是現在的60公斤,沈括《夢溪筆談》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的記載。光是黑豆,一次就要三石,可見蘇東坡施藥之廣。

就算是死人,也得到了蘇東坡的關照。

他建議太守詹范把城外那些無主野墳和枯骨遺骸收在一起,重新建一個大墳安葬。事情很快就落實了,蘇東坡捐了錢,還寫了篇祭文,以慰這些無名氏的在天之靈。

就算是一條小魚,也在蘇東坡的恩澤之下。

他在城西海會禪院旁買下一塊池塘,修了一座放生池。這個放生池花完了蘇東坡的積蓄還不夠,他只好再次向程之才和蘇轍化緣。

該做的、能做的,都做了,這就是蘇東坡的為官之道,為人之道。要知道,他這時只是個無權無錢的貶官。

【廣州修建自來水】

不止是惠州人民,廣東各地的百姓都感受到了蘇東坡的關心。他在嶺南大力推廣在黃州當農民時用過的插秧工具——「秧馬」,既省力,工作效率又高。

廣州瘟疫流行時,蘇東坡寫信給太守王古,建議他像自己當年在杭州時一樣集資創立公辦醫院。

廣州城的飲用水水質差,又苦又咸,蘇東坡建議王古利用城外蒲澗山滴水岩的山泉。先在岩下建一大石槽存水,然後用五管粗竹引水至城中,在城裡也建個蓄水池,從這個水池也引五管粗竹到城裡各處,居民區建一些小石槽存水,以方便居民隨時取用。

蘇東坡在杭州早就成功搞過自來水工程,經驗絕對豐富,想得也非常周到,連這個「自來水工程」日後的維修運轉費用都考慮到了。他建議王古在循州置點田收租,用來買毛竹原材料;在廣州置點房收房租,用作人工費。

甚至連細小的工程安裝技巧蘇東坡都提供了,要在每節竹竿上都打個綠豆大的小洞,用小竹針塞住。將來萬一水管堵塞了,不需要亂拆,一節節逐次拔開竹針,哪個小洞不出水,就是哪節出了問題。

有了這麼細緻入微的工程方案,王古立刻照辦,沒用多長時間,廣州居民就喝上了清甜的山泉自來水。

整個廣州城幾乎沒有人知道這水是蘇東坡給大家引來的,他又做了回幕後英雄。為了保險起見,蘇東坡再三交待王古,千萬別說這些都是他的主意,以防當權派打擊。

【海南:開辦學堂,培養出海南第一個進士】

海南島是我國的兩大外島之一,宋朝設儋、崖、振、萬安四州,隸瓊州,神宗熙寧年間改儋州為昌化軍,治下設宜倫、昌化、感恩三縣。這三個縣「地大物博,人口稀少」,總共才有百姓800餘戶,不到3000人。

宋朝建國許多年後,一提起嶺南,人們的腦袋裡還是會「嗖」的一聲,冒出八個瘦骨磷峋少皮無毛的大字——窮鄉僻壤,蠻荒之地。

海南島是窮鄉僻壤蠻荒之地中的窮鄉僻壤蠻荒之地,罪官們貶謫最遠最苦之所,在官場上不把人得罪到頂得罪到死,這輩子實在不想再見到你,一般不把人往這兒發。

紹聖四年,62歲的蘇東坡在瓊州上岸,落戶海南島。海南島的生活條件極其艱苦,蘇東坡說這裡「食無肉,病無葯,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

儋州在慶曆年間建了州學,只是沒有教師肯長年紮根支教,日久也就廢了,所以當地的黎家子弟讀書的很少。天下第一文豪蘇老師的課外輔導班很快隆重開業。

培訓班辦在黎子云家,他家的屋多,選了間寬敞的,包括蘇東坡在內,大傢伙湊了點錢裝修裝修,改成了階梯教室。

這可是真正的「階梯」教室,學生們身材高矮不齊,年齡大小不等,水平更是有高有低,可主講就蘇老師一個人,只能採用「階梯式」教學。

這間教室,蘇東坡題字「載酒堂」,這就是後來名聞天下的「東坡書院」所在地。

姜君弼,蘇東坡的關門弟子,海南的第一個進士。姜君弼是瓊山縣人,慕名來儋州求學。蘇東坡遇赦北歸時,他正準備進京參加考試,蘇東坡為他書扇曰:「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

蘇東坡告訴姜君弼說等你明年登科了,真的破了海南的天荒,我再給你續寫後面兩句。姜君弼不負師望,果然金榜題名,只可惜蘇東坡已不在人世,蘇轍含淚代兄長續了兩句:「錦衣不日人爭看,始信東坡眼力強。」

人活百歲,終有一死,而對於有些人來說,多活一年,不知會給人們帶來多少快樂。

蘇東坡活了66歲,在近千年前,這個年紀不算小了,然而對於我等來說,他實在是太早的「早逝」。

道大不容,才高為累。皇天后土,鑒平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千古英靈之氣。識與不識,誰不盡傷?聞所未聞,吾將安放。」這是李方叔為老師寫的祭文中的句子,蘇東坡一直遺憾,沒能提拔這個學生,李方叔終身布衣。

憑此一篇祭文,李方叔自己「提拔」了自己。

才高八斗,命運多戕,蘇東坡一生飽經憂患,但他的人性更趨淡和厚道,並未因此而變得尖酸刻薄,這是他贏得人們喜愛,而不僅僅是尊敬很重要的一點。林語堂先生說:「總之,我們所得的印象是,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居患來臨,一笑置之。他的這種魔力,就是我這魯拙之筆所要儘力描寫的,他的這種魔力,也就是使無數中國的讀書人對他所傾倒所愛慕的。蘇東坡一生的經歷,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

無論遭受多大的磨難,無論在何處為官,蘇東坡從來沒有忘記過為民請命的責任。在給朋友李公擇的信中他寫道:「雖懷坎壈於時,遇事有可尊主澤民者,便忘軀為之,禍福得喪,付與造物。」

你以為他只會填詞啊?

處境再難,只要能為百姓做事,我必傾力為之!哪怕招災惹祝,盡隨天意!這就是千百年後,我們談到蘇東坡,除了親切敬佩的微微一笑,心裡還會肅然起敬的真正原因。

人生於世苦難多,誰不想遇蘇東坡。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情詩經 的精彩文章:

美國人偷回國的第一隻熊貓,它的出境許可證上是「哈巴狗」
30億!世界最貴名畫即將展出,創作者你閉著眼都猜得到

TAG:愛情詩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