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工智慧時代的安全博弈:與黑產進行攻守對抗

人工智慧時代的安全博弈:與黑產進行攻守對抗

本報記者 白楊 北京報道

近年來,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以及深度學習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技術也日益成熟,並開始在各個領域落地應用。

但是,人工智慧在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也給安全領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日前召開的2018中國人工智慧移動安全高峰論壇上,來自不同領域的安全專家圍繞「AI與安全」的話題展開了討論。

工信部網路安全管理局副局長楊宇燕表示,保障人工智慧的安全使用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目前,這一工程還存在安全意識不足、制度落實不到位等問題。

為了應對人工智慧安全的發展,楊宇燕認為應該從四個方面發力。首先是突破核心技術,其次是加強標準的制定,然後是建立網路威脅信息共享機制,最後是加強應急處置和評測體系的建設。

百度首席安全科學家韋韜則認為,人工智慧的演進速度太快,背後隱藏的安全風險給安全防護工作帶來巨大壓力,「如果防護方不提前把控風險,黑產一定會把它們利用到極致,並對社會造成巨大的災害。」

系統漏洞

李康去年剛剛從學術圈轉到產業界,現在是360智能安全研究院的負責人。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攻防對抗里的安全技術,其中便包括人工智慧對抗方面的研究。

在李康看來,人工智慧系統中存在非常多的漏洞,其中遇到最多的安全問題是「逃逸攻擊」。這也被形容為「騙人攻擊」,因為其主要目的就是欺騙人工智慧應用,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人臉識別系統將A認作是B。

形成這種攻擊的主要原因是深度學習模型在做數據培訓時,通常是採用固定的維度,比如圖像訓練,所有圖像資料都會被進行維度處理,調整至同樣的格式呈現給機器。但在這個變維的過程中,也成為攻擊者進行「數據投毒」,欺騙人工智慧的場景。

「原來是一張羊的圖片,但維度變化後,機器看到的並不是羊,而是狼。」李康表示,這種情況下,攻擊者可能使用的手段也通常出乎意料。

此外,相對於欺騙人工智慧的「騙人攻擊」,還存在一種偷取人工智慧的「偷人攻擊」。這種情況下,攻擊者的目的是複製人工智慧模型、數據和參數,獲得模型後,攻擊者可以自行訓練數據,更危險的是還有可能推導出原來用的是什麼數據。

「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安全分析員沒有意識到有這麼多安全問題,主要還是因為現在的程序複雜度太高,越複雜的系統潛在的安全風險也越多。」李康表示,「這也要求業界要多關心自身模型、數據的安全,AI是一個有巨大價值的東西,但它如果很輕易就能被別人『偷走』的話,就是一個巨大風險。」

AI「雙刃劍」

從事網路安全工作多年的安賽科技高級諮詢顧問於忠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人工智慧技術對安全產業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在之前,攻擊者可以對一個漏洞進行反覆利用,甚至可以交叉利用多個漏洞去攻擊用戶,但AI技術幫助防護方在極短時間內發現漏洞,並進行全網修復。」

但同時,於忠臣也指出,任何新興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AI技術在助力防護方的同時,也成為很多攻擊者的一把利器。

北京大學郭耀教授表示,他目前正在用人工智慧技術解決很多應用安全的問題,比如安全分析、廣告欺詐監測、隱私分析等。

「應用在訪問用戶數據前會有一個非常長的條款,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就可以對此進行聚類分析,然後對比相似功能的應用,如果100個應用做同樣的事情,其他的都不需要電話號碼,而有一個需要,那肯定是有問題的。」 郭耀說。

而騰訊移動安全防病毒負責人王佳斌指出,從攻擊者角度來說,他們實施攻擊的第一步是選擇攻擊對象,而人工智慧可幫助攻擊者更精準的尋找目標。

有研究表明,通過人工智慧的方式對被攻擊人的行為進行訓練,可以實現在一些合適的節點進行釣魚攻擊,從實際效果來看,這種方式的成功率可達30%,而普通的廣撒網方式則只有5%-14%的成功率。

除此之外,王佳斌還提到了「數據污染」。在實際檢測到的一些病毒中,已經發現一些黑產通過正規的申訴通道,投遞出與病毒非常接近的文件。這些文件的敏感惡意行為被去掉了,改動也很小,但將它標記為安全進行訓練後,卻會產生很多問題。

面對來自黑產的對抗,王佳斌提出了兩種應對方案。第一種是對黑產提交過來的污染樣本進行鑒定,並從訓練集里剔除,保證訓練數據的純潔性;第二種是尋找更多的對抗樣本,找到它們與訓練數據的差異性,提前補充到訓練數據的特徵工程中,這樣污染樣本過來時,就能快速區別。

平衡發展

對於AI和安全的關係,長虹信息安全燈塔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唐博認為可以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用AI的方法可以解決一些安全問題,比如用AI的方法來識別攻擊、用大數據分析識別一些異常流量或者一些攻擊的行為。

第二個階段是用安全來保護人工智慧。在人工智慧的模型被「偷」,被「騙」的過程,需要對其進行安全保護。

第三個階段,是當人工智慧的安全達到一定程度時,它可能會出現跨界或者跨平台的應用,效率也得到進一步提升。而這些過程中,安全和AI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中國信通院泰爾終端實驗室副主任馬鑫則認為,技術本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先進落後之分。正常的技術發展都需要有一個周期,而且人工智慧和其他技術不同,如果把其他技術比作潮水,那人工智慧則像海嘯。

AI是一個大系統,系統越複雜,它的安全越需要關注。在一些應用場景比較簡單的情況下,它的安全性比較容易得到滿足和保障,而在一些複雜的場景下,則需要對其安全性進行研究。而在整個技術發展過程中,面對的是一個平衡的問題。

(白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