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齊桓公為什麼敢稱霸卻不敢稱王,原因竟促成了整個春秋時代

齊桓公為什麼敢稱霸卻不敢稱王,原因竟促成了整個春秋時代

齊桓公有一個著名的口號叫「尊王攘夷」,為什麼這個口號會出現,我們知道,我們越是提什麼口號,現實中就是越缺少這個東西。在春秋初期,各個諸侯國相繼擺脫周王室的束縛。可以想像那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幾乎所有的諸侯都不服從東周王室的管控,我們可以拿東漢末年來進行類比,事實上中央失去權威的時候就是天下大亂的時候,那麼為什麼東周政權繼續存在了400年之久(前770年-前256年)這與齊桓公開創的爭霸模式是分不開的。

那麼為什麼齊桓公要「尊王攘夷」而不是取而代之呢。是他沒有這個野心和能力從而敬畏其他諸侯么。或許有這個原因,但這只是一部分原因。那麼再回過頭看看「尊王攘夷」究竟指的什麼呢。尊王應該沒有異議,尊崇周王室么。可是我們知道春秋時期是禮崩樂壞的,周王室對諸侯根本沒有約束能力,齊桓公為什麼要給自己權力的頭上加把鎖呢。要知道如果不是後來的爭霸體系的建立沒有人會搭理沒有實力的周王室的。或許當時就紛紛稱王了。這樣就直接進入了戰國時代。春秋時代為什麼會存在,常常被忽略的攘夷就進入視線了。齊桓公的這種行為必然是有外在壓力的,而這個外來的壓力就是夷人。而尊王只是攘夷的工具而已,換句話說,齊桓公需要藉助周天子的權威聯合其他的諸侯國對付夷人,這也就是齊桓公為什麼與諸侯會盟稱霸。而不是相互攻伐,因為他們需要應對共同的敵人。

春秋初期,發生幾件「戎狄入侵」的大事。分別是狄人伐邢、狄人滅衛、山戎痛燕。此外,還有邢侯搏戎。再來看看地圖中赤狄,長狄的位置。這可是中原腹心地帶。再加上周圍的義渠,千越,樓煩,山戎等等。這夷亂夠嚴重了吧,而現實遠不止如此,夷狄在春秋時期是遍地開花的,史書的記載中是俯拾皆是。楚國不服王化,被稱為荊蠻。申國造了反,就成了申戎。徐國自己稱王,就成了徐夷。芮國還是姬姓,被秦國扣上芮戎的帽子,給滅了。所以會盟稱霸的目的還有一個,就是區分誰是敵人。區分的標準就是服從王化。

為什麼服從王化成為標準呢,那就是諸侯國和夷狄有著一個本質上的不同。前面也說了「夷狄」是一些諸侯演化出來的,他們要麼是擾亂秩序自己稱王做出頭鳥,其他諸侯肯定會一起打擊。要麼是諸侯國內有人造反反抗統治者,這對諸侯國則是一種威脅,赤狄,長狄也很可能屬於這種情況。而他們的存在動搖了諸侯國執政的合法性,如果不對其宣戰就是給平民釋放一種造反合法的信號。西周確立的分封等級制度就會崩潰。另外不論夷狄怎樣出現,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領土的擴張慾望非常的強烈。這不用說也是個大威脅。但這時候諸侯國的情況卻是一盤散沙,沒有哪個諸侯具有絕對的實力。於是「尊王攘夷」成為了解決方案。一方面確立政治正確,另一方面達成軍事同盟共同進退。霸主則扮演會盟領頭人的角色。

而事情後來發展的方向就是,所謂的夷狄也進入了這個會盟稱霸的政治體系,例如楚國,吳國和越國。他們自己稱王不服周王室,原本就被列為夷狄。可後來卻成為了會盟的霸主。所以當會盟要對付的對象不存在了的時候,也就是越國這樣偏遠的國家都被納入體系的時候,稱霸模式就沒有必要了。各諸侯國的實力已經穩固於是紛紛稱王開啟了戰國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鏡子能照出什麼 的精彩文章:

功臣回京遭和珅勒索,出人意料的結局暴露清朝一大隱患

TAG:歷史的鏡子能照出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