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老!你準備好了嗎?

養老!你準備好了嗎?

海外華人視角,好文連連。

說到養老,中國文化中的養老思想可謂源遠流長。

早在《詩經》中也多有感恩父母的記錄。其中《詩經·小雅·小弁》有說「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故鄉的父母常栽種這兩種樹,所以看到桑樹和梓樹就如看到父母,畢恭畢敬。所以常常用「桑梓」代表家鄉,「畢恭畢敬」就表達了一種最尊重的態度。海哲博在《趣談避諱》中說避諱起於周,《詩經》很顯然從側面為這一說法提供了論據。「避諱」 也證明了中華文化中,不但是在物質上要奉養父母,而且在意識形態上尊老思想三千年前就達到了如此一個至高的境界。

關於「孝敬」的引言很多,莫不過於「百善孝為先」 一說為境界之最,已將奉養老人作為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和評論一個人的最重要的標準。中國大概是世界上最早將「養老」歸入法律範疇的國家。商、周、秦等朝代莫不將「不孝」作為重罪加以處罰。《孝經》五刑章第十一:「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不孝"成為"十惡不赦"之重罪。更讓人驚嘆的是,中國古代早在有文字記載開始,就對「養老」作出了具體的規劃。《禮記·內則》:

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後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周人修而兼用之。凡五十養於鄉,六十養於國,七十養於學,達於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者使人受。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老有所養」,運道好時,碰到明君,風調雨順,安居樂業,也許能夠做到七七八八,但大多數時候都是顧不上的。《詩經·唐風·鴇羽》:「王事靡盬,不能藝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王事靡盬,不能藝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蒼天!曷其有極?……王事靡盬,不能藝稻粱。父母何嘗,悠悠蒼天!曷其有常?」 國君奴役人民,缺衣少穿、饑寒交迫的日子,何來多餘的糧食去奉養父母呢?故俗語有「老而不死視為賊」,說的就是太長壽了,浪費糧食,就象賊一樣危害家庭。據說解放前某些地方還有將年過七十的老人背負到山洞讓其自生自滅的習俗。

聽起來殘忍?不人道?現今的時代也好不到那裡去啊。

隨著年紀的增長,體力的下降,老年人變得無法履行有用於社會的「正常」工作,反而要「消耗」社會資源來維持自己。對於一個唯利是圖的工業社會來說,養老,成為了一個「問題」。成為問題者也就成了一種負擔。負擔其實就是一種不想擁有卻不能拋棄的責任。

在英國,減輕這個負擔的辦法就是快速推後領養老金的年齡,速度堪比房價飆升。去年女的是63歲,男的65歲,今年男女都是65歲,到了明年就是66歲,現在提議2030年前推遲到68,到2040年及2050年,將進一步分別推遲至69歲、70歲......前財政部長說:如果不推遲退休年齡,養老金就會很快枯竭。現任部長說:由於財政困難,推遲養老金髮放的原計劃還需提前。民眾補充:最好今天退休,明天死翹翹。

養老成了各個國家面臨的困境。尤其是中國。中國擁有最大的老年人口, 65 歲以上的約1.26 億人。中國的 老年人口不斷增加 根據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研究、兩年一度的中國政府機構的調查,預測: 60 歲及以上的中國人在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將從 2010 年的 12%增加到2050 年的 34%。

到2050年,中國65歲人口預計達到了3.3億。目前,超過3500萬的65歲以上的老年 人生活在貧困之中。 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力 物力來容納承擔起這浩大的養老工程。

看護技術智能化是唯一看到一點希望的出路。 現在的中國政府將塑造全民醫療保健系統歸入基本國策,大力鼓勵遠程醫療技術的創新 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2012年中國衛生部投資了600億元人民幣,用於開發電子病歷 和改進醫療信息系統。 中國醫療行業將會發生巨大的變革,遠程醫療設備包括遠距離醫療保健 信息如血糖、血壓、心率等等的收集、大數據分析等等方面新的技術將被大規模運用。未來 的5年將是中國政府大力推動數字化醫療的時期。目前,國家已經允許部分省份開展遠程診斷和處方的試點工作。

養老問題一直是國家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是為什麼儒家學派將其歸位到政治層面的最高點。所以一個穩定的、強有力的堅持現行政策勇往直前的政府在未來的十年內對中國至關重要。至少,老了,不要被視為「老而不死之賊」。

社會是這樣,你又做得如何呢? 三十歲前時間如同爬山,滴嗒緩慢,望不到山頂;三十歲後時間如同下山,急速而下,剎也剎不住。有人說時間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運行的速度是不一樣的,老年時候的時間比小時候時間流逝得快。說得有道理。愛因斯坦相對論已經被證實了:在光速飛奔的火車裡時間要比地面相對緩慢。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如此有限,只是滄海一粟,或許這個說法是真的,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快。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將精力奉獻給了工作,將工資奉獻給了銀行,將時間奉獻給了小家庭,你拿什麼奉獻給自己的父母?

在你糾結不休時,你人生的圓也要進入到快速重合的階段--從生到死,從虛無回歸虛無。而以上都是從物質基礎的保證來論述,這個也是目前社會的關注點。但是,養老,對於許多中產階級來說,物質的需要不是重點,而是精神上的需求。這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社會,慢慢地將老年人隔絕開來。這個世界漸漸地不再屬於我們,漸漸地脫離我們的掌控,漸漸地遠離......看得見,摸不著,不明了,就如隔著層厚厚的玻璃天花板。孤獨是一種常態。這,才是最難以忍受的境遇。

八仙過海,各種絕招,其中一個就是抱團養老。一組志同道合的老人相鄰而居,相互為伴,攜手共度夕陽紅。

你呢?都準備好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人時空 的精彩文章:

TAG:華人時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