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葯神——可不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葯神——可不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上映六天遲遲才去看完,打算寫出一點與主流影評不太一樣的東西。

整部電影寫實,結構和故事都不錯,可以引起人的反思。影片聚焦慢粒白血病人這一特殊群體,對人性以及天價葯這一社會問題進行了討論。

但故事當中,「葯神」這個人物我倒是覺得不需要那麼多的讚美。

和我差不多,也就是個俗人,凡人。是從窮走過來的。

其實大多數人大是大非都是分得清的,但是大家都是小人物,哪有那麼多的大是大非需要你去分辨?從小細節更能看出這個人的品質怎麼樣。

影片中開頭兩個場景描述,我在觀影途中就在思考,老婆說話不順耳就打老婆,孩子要錢二話不說就給。

這裡不多談婚姻經營,也不多說教育問題。

但是必須得說一下,如此『生活』就是用錯了方式,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就不可能做出什麼很對很好的事。

人即使在困頓的時候,也要堅強而不是以此為借口作出損害他人的事情。

潦倒時期反而更能看出一個人靈魂的大體形狀。

所以影片開始不久後,主人公程勇的初衷是被逼到走投無路,直至鋌而走險,販賣走私藥物。得來的錢都是帶著虛浮的,如若印度葯沒有那麼有效,可不就是電影中另一個賣假藥的頭子——張長林的下場了嗎?

同樣的,也是在至關重要的朋友,同樣是慢粒白血病患者的「呂受益」因為不想給家人帶來再多的精神和物質負擔,尋死跳樓之後。

主人公才算完成了一次蛻變······

可是在我看來,這種蛻變有些遲到。有緣相聚,一起共事過的兄弟死了才堪堪醒悟,後面一系列的行為,看起來總有那麼些想彌補些什麼的感覺。

這種彌補有用嗎?或許對當事人人是有用的,但是對已經身軀希望的人卻是很殘酷的。

一個人的認知高度應該和心態程度對應,不可以不明而行。也不可以不用心而盲目遵從,心到了也明白了正在做這件事的意義,才值得去等,如果急的慌的還是先鍛煉自己比較好。

所以明顯,葯神的行為我保留自己的看法意見。救人這件事,因緣際會很重要,如果最初是因為想賺錢進而去改變行為再去救人,我覺得這並不是最好最份內的事。

而且最終從一個走私藥物的「勇哥」過渡蛻變到「葯神」,代價卻是親友的一條生命。委實沉重了些。

可能曾經家裡有這種經歷的人會更感同身受一些,共鳴感更強。畢竟就如電影中所說,誰家還沒個病人不是?

但是以不談論電影「好題材」,影片有觸及社會問題的野心,但是深度還其實是差點的。對瑞士藥商豎立的大反派形象,還有一閃而過的印度神像帶來的神秘感。最後看似交待,實則取巧沒講明的結局,都算是少許的遐思。有點以情緒代替深刻反思的這種技巧性的問題

而就以電影本身的角度來看,我看不太出來此片有太大的格局,或者從更高意義上對生死的探索。

——生命不僅僅是生存。

勉強活著是好~但是活著時候明白,死的時候清楚更好。這裡面的過程我們都是來學習的,每一步都要面對自己的真心,上天,你前面做錯了事,後面也一定做的都是錯事,根在思想上出了問題,不是別的。

可總歸是瑕不掩瑜,必須得承認中間過程,身為觀影者的我還有些被感動,淚珠兩度在眼框中打轉。

電影當中還有一句台詞相當發人深省。——最大的病是窮病。

我對於這句話有另外一層的理解:我認為窮病其實是精神上的貧窮,國人太欠缺精神上的食糧了。找不到痛苦根由的可憐人,當然最終會成為資本魚肉和玩弄的對象。

改變不了國民的思想他們還是會繼續做錯事,然後繼續尋求一個幫他們改變果的人。可是不從源頭加以反思改進,「果」真的那麼好變嗎?

······

所以一個真正好的電影,應該不止於眼淚,更應該更深層次的震撼心靈直達靈魂。不過話說還是說回來,能達到這樣的程度,真的是頗為驚艷了。

另外,說到這裡,我也是有點明白了為什麼「我不是葯神」能過審。

因為這可能是一種信號,某種引導。

可能政府也有通過這部電影的熱度來告訴民眾們他們的政策決策。擱在幾年前,哪怕是兩三年前,我都覺得這部片子過審有點難度。片子里反映出的癌症藥物價格這個引起的討論度可不好估評。

不過相關的,通過這部片子放出的信號,我是極其看好現如今的醫藥產業。短期來說必有「動作」與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杯啟示錄 的精彩文章:

TAG:空杯啟示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