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80年代的上海

80年代的上海

80年代的上海

80年代的南京路還沒有改建成步行街,但熒虹閃爍,繁華依舊,是上海「不夜城」的代名詞。

80年代的上海

當年的老南京路是世界三大頂級商業街之一聚集了四大環球百貨公司:永安公司、先施公司、新新公司、大新公司;在物資相對匱乏的80年代,南京路上所展現出來的,依然是當時聞名全國的「上海製造」、「上海名牌」。

80年代的上海

雖然那時還沒有眾多的「海漂者,打工者」到上海淘金,但南京路上依然是摩肩擦踵、人頭攢動,一派熱鬧繁華景象。

80年代的上海?作為「中華第一商業街」,外地來上海出差、探親、旅遊的人,都會去南京路逛一逛,以買一件「上海製造」帶回去為榮。

80年代的上海

南京路上的華僑商店,當年憑僑匯券,可以在裡面買到外面緊俏的各類商品,包括電影票。周立波在「笑侃三十年」中所說的「打樁模子」,在華僑商店門口也是最多的。

80年代的上海

「不逛大世界,枉到大上海」,80年代時的大世界,那時還叫「青年宮」。

80年代的上海

西藏路廣東路口的工人文化宮,當年還沒有賣羽絨服的。

80年代的上海

四川路橋堍的郵政大樓,看到當年的電車,是不是很有親切感?

80年代的上海

人民路方浜中路口,上海人叫「小東門」,以前是十六鋪地區最熱鬧的地方,11路電車也是上海唯一繞圈行駛的公共交通。

80年代的上海

國際飯店,直到80年代初期,依舊是上海,乃至全國最高的建築,沒有之一。

80年代的上海

上海體育館所在的田林、漕河涇地區,當年還是城鄉結合部,周邊的農田還依稀可見,現在也是黃金地段了。

80年代的上海

中山東路外灘附近的東風飯店,1989年上海第一家肯德基餐廳在此開業,當年去吃一次肯德基,還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情。

80年代的上海

豫園地區福佑路街景,上海人習慣叫豫園地區為「城隍廟」。「白相城隍廟」也是上海人休閑娛樂的主要活動之一。

80年代的上海

80年代的電影海報,那時看電影也是上海人熱衷的文化娛樂活動之一。

80年代的上海

外灘,那時的外灘大部分建築,還沒有還給銀行等金融機構,大多還是政府機構辦公場所,上海市政府還設在現在的外灘花旗銀行總部大樓。

80年代的上海?一家路邊飲食店在做上海人最愛的點心之一「生煎饅頭」,那時還沒有「某楊生煎」什麼事。

80年代的上海

80年代上海大多家裡還沒空調,吃完晚飯洗好澡,拿個躺椅馬路邊聊天納涼,是上海的一道街邊風景。

80年代的上海

上海幾乎每個弄堂都有這樣的老虎灶,那裡可以泡開水,老年人可以在那裡喝茶、下棋、聊天,所具備的功能很多。

80年代的上海

澱山湖游泳場,80年代青浦澱山湖水還是藍色的,上海雖然靠海,但周邊海水渾濁,不適合游泳,所以澱山湖就成了當年上海人去的主要天然游泳場所之一。

80年代的上海

80年代的上海普通街景

80年代的上海

過年時買個大蛋糕去親朋好友家拜年,也是當年時髦的伴手禮之一,因為蛋糕價格不菲,自己不捨得吃,蛋糕在過年期間作為禮物轉手好多人家也是常有的現象。

80年代的上海

大餅、油條、糍飯、豆漿,上海人俗稱的「四大金剛」是當年上海人家早餐的最佳搭配。

80年代的上海

80年代上海興起了全民「燙髮熱」,時尚男女,都熱衷於燙髮趕時髦,理髮店經常人滿為患。

80年代的上海

最後,讓我們看一眼2018年的上海,時代在變,我們的容顏在變,唯一不變的,是我們熱愛上海的一顆心,願上海的明天更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